CSDN創立于1999年,曾是中國最大的IT技術社群。據天眼查資料顯示,最近一次融資在2014年。20多年對于網際網路産品來說,已經是相當漫長的時光了。不過它是否承載了最初那一批使用者的期待?
項目
内容
這個作業屬于哪個課程
2021春季計算機學院軟體工程(羅傑 任健)
這個作業的要求在哪裡
案例分析作業要求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标是
提升軟體開發能力與團隊意識
這個作業在哪個具體方面幫助我實作目标
撰寫軟體使用體驗報告,增加對軟體工程的了解,進而幫助團隊項目軟體開發避坑
我在大學剛入學時曾下載下傳過CSDN App,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将在浏覽器端看到的網頁收藏後,碎片化時間在手機上繼續閱讀;另外就是每年都可以看到CSDN釋出的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這就是我對于CSDN的第一印象。
牛客網則是集筆面試系統、題庫、課程教育、社群交流、招聘内推于一體的招聘類網站,它的目标使用者更加垂直,以應屆生和社招求職者為主;微信公衆号個人使用極少,是以在本文中我以知乎作為代替。
本文主要分析CSDN産品,牛客網與知乎則作為對比分析。
登陸後進入App頁面,底部導航欄包含5個标簽,首頁包含關注、推薦、熱榜三個主要的資訊入口,Blink則接近知乎的動态或是微信的朋友圈,此外按照程式設計語言細分了更多闆塊。
其次是會員,除了廣告收入以及企業合作,這應該是CSDN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會員可以解鎖資源下載下傳、VIP文章、技術電子書以及網課等權益。
CSDN在穩住文字創作基本盤的同時,也在推廣視訊直播等形式的新媒體,CSDN上的直播以技術分享為主,支援回放功能,個人使用者也可以進行直播。(備注:iOS端與安卓端的第三個Tab不同,iOS為直播,安卓為Blink),頁面如下:
最後則是消息與個人頁面,總的來說在UI邏輯上CSDN與另一款我常用的社群類App知乎很接近,或許這就是内容社群的殊途同歸吧:
相比之下,牛客網的功能簡單了許多。首頁是學習、校招、面經的聚合頁面;社群則包括面經分享、薪資對比等;求職闆塊打通了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通道。
參考某四級分類法[1],對應的等級與描述如下:
級别
描述
Blocker
緻命性系統故障、緻命性安全性漏洞、嚴重影響大部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Critical
嚴重系統故障、伺服器鑒權漏洞或重要資料洩露、使用者體驗較差
Major
一般系統故障,功能沒有完全實作但不影響使用,不影響系統穩定性
Minor
輕度系統故障,界面、性能缺陷、建議類問題
測試環境如下:
iOS 13.6,App版本号v4.5.7
Android 11,App版本号v4.5.5
本文所出現的穩定複現Bug已認證個人中心“幫助回報”頁面向客服回報。
Bug等級
出現Bug平台
複現情況
iOS/Android
必然發生
從個人設定頁面開啟夜間模式
進入任一CSDN下載下傳頁面,正文字型難以辨認
CSDN支援夜間模式,但目前存在不少影響體驗的Bug,如展位圖依然是白色,較為刺眼;而本Bug發生時,下載下傳頁面的文字依然是深色,難以辨認,對使用者閱讀文章造成了負面影響。配圖如下:另外,對于站内釋出時間較早的文章,也存在夜間模式下無法反色字型顔色的情況,對應的老文章字型顯示異常、安卓下載下傳頁面顯示、iOS下載下傳頁面顯示效果圖如下:
夜間模式并不是軟體的核心需求,微信直到iOS13系統級支援夜間模式,才開始對夜間模式的适配,CSDN App的夜間模式無疑也是後加的需求,是以可能出現判斷是否采用夜間模式的開關未覆寫所有文章類型,導緻部分頁面背景修改為夜間模式,文本卻沒有更新,進而影響閱讀的情況。
嚴重性方面,我覺得這是一個Major級别的Bug,不影響系統功能與安全性,但影響部分使用者使用體驗:雖然該類頁面占CSDN總體博文的比例不大,但刺眼的占位圖讓夜間模式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頁面難以辨認也會進一步降低使用者使用夜間模式的意願;而對于使用普通模式的使用者來說,則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使用體驗。
下載下傳頁面等字型顔色與普通頁面一緻。
從個人頁面點選左上角“🚩”标志,進入任務中心
選擇“學習課程”任務
點選最上方課程,顯示“課程未釋出”Toast後強制傳回上級頁面
錄制的複現Gif如下:
每日任務頁面能夠通過活躍度激勵使用者,讓使用者使用課程、面試題等功能,但點選課程後自動傳回會影響使用者浏覽感興趣的課程。
嚴重性方面,我覺得這是一個Minor級别的Bug,不影響系統功能與安全性,但影響部分使用者的輕度使用體驗:從任務頁面向服務端發送拉取課程清單請求時,服務端應該隻傳回使用者有權通路的課程清單。目前會洩露部分未正式釋出課程的資訊,但應該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取消顯示未上架的課程。
iOS
在iOS浏覽器搜尋程式設計相關内容
點選屬于CSDN站點的連結,Deeplink将喚醒App
部分連結無法在App中打開連結,也無法在浏覽器中打開(會強制跳轉到App)
Universal Links是iOS的Deeplink方案,iOS9以上的使用者可以通過點選Universal Links連結無縫重定向到一個app應用,極大優化了跨應用的互動體驗;如果使用者沒有安裝App,則會在網頁中打開對應頁面。
但在打開聚合搜尋頁面時(CSDN已經為您找到),會跳轉到CSDN App上一個浏覽的頁面(通常是首頁),無法檢視内容。
Universal Links需要App在系統中注冊對應的路由,成功打開App說明外部路由跳轉正常,但在App内無法定向到聚合搜尋頁面,說明是服務端的内部路由中沒有對應的schema,出現此Bug。
服務端增加對聚合搜尋頁面的路由跳轉功能。
已認證個人中心“幫助回報”頁面向客服回報。
此外還發現了網絡狀态較差時登陸界面死循環的問題,不過該問題僅出現1次,之後想要複現未成功。
使用過程:填補碎片化時間,浏覽文章内容,為自己充電
解決的使用者問題:希望能在移動端友善的浏覽CSDN博文
使用者體驗:廣告比PC端更少一些(不開插件的情況下),但是排版比較緊湊,并且移動端閱讀代碼塊的體驗并不好,需要橫向滑動才能看完一行,思路很容易中斷。是以回到最初的“現在很多開發人員和 IT 專業的學生都在移動裝置上學習、工作,在移動裝置上的 APP 能滿足這類目标使用者的需求麼?”問題,我覺得在移動裝置上學習還是較為困難的,我可能更傾向于尋求一些Kill Time的應用,而不是斷斷續續的技術類文章閱讀……
A是我在網上認識的IT研發人員,目前在自主創業。是以采訪線上上進行,類似聊天的形式。
我:A佬,你用過CSDN嗎? A:20年前用過 我:1999年才出的,那是2001年?(剛查完百度百科的我覺得他在吹牛) A:(滑稽表情) 【随後A發了他的首頁截圖】
A:當年就泡泡論壇,發發部落格 我:那之前和現在相比如何呢? A:現在基本不用了 A:當年是程式設計初心者社群吧 A:你要去CSDN上班嗎? 【對話到此告一段落】
B是其他軟工班級學生,數位産品愛好者,計劃出國,在我的請求下,他體驗了一段時間的CSDN App,經本人同意,B的體驗現場如下:
我:你是CSDN的使用者嗎? B:沒有,我用Google搜尋,中文網際網路點進去你可以發現10個全是複制粘貼。 我:那麼現在你使用的體驗如何? B:我覺得一個App就應該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說各種商城書庫直播視訊……商業化的太過頭了,另外UI上過于混亂,看上去很雜。 我:你提到了UI,那麼有什麼類似的産品的UI能夠讓你滿意? B:Quora,還有5點幾版本的知乎(之後B同學給我展示了他手機上的其他精簡化App,如微網誌國際版、Bilibili國際版等),隻有關注推薦熱榜的時候是最好的。 【此後B同學與舍友開始讨論Bilibili國際版的不簡潔之處,采訪告一段落】
總的來說,我覺得CSDN App的優缺點都很鮮明:
有很多技術大牛分享專業内容
使用者基數大,社群讨論範圍濃厚
問答、公衆号……産品矩陣全面
内容較雜,不夠垂直,缺乏趣味性
文章判重機制有待完善,經常看到重複的轉載内容
牛客由于使用者在求職完畢後便失去了使用App的目的,相對小衆;知乎最近剛剛上市可謂風光無限(雖然破發),目前也在艱難探尋流量變現之路。
對比牛客、脈脈、知乎的App,參考鄒欣老師在部落格中給出的評分表格,我對CSDN軟體的評分(滿分 10 分, 良好 6 分, 及格 4 分,聊勝于無 1 分, 很差 -3 分)如下:
CSDN
牛客App
脈脈
知乎
核心功能
分析核心功能,核心功能的設計和品質
6(使用者基數大,知名度高)
8(垂直領域,面向求職者)
6(垂直領域,面向職場員工)
6(内容豐富,IT技術相關話題也很活躍)
細節
有什麼為使用者考慮的細節?
4(收藏、關注功能完備)
6(手機端做題不友善)
4(需要氪金才能私信)
4(新版本越來越臃腫)
使用者體驗
當使用者完成功能時,不幹擾使用者 (例如: 是否不斷彈出不相關廣告)
1(廣告較多)
6(基本不影響)
4(影響較小)
-3(廣告極多)
輔助功能
一些輔助功能如皮膚等
4(支援夜間模式)
1(輔助功能較少)
8(夜間模式體驗很贊)
差異化功能
這個軟體獨特的功能. 它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4(垂直領域較欠缺)
6(專注于面經等)
6(網際網路吐槽第一線)
6(内容品質相對較高)
軟體的效能
占用記憶體, 啟動速度, 記憶體洩漏情況
6(加載時間較長)
8(較輕量)
1(常出現閃退情況)
成長性
記住使用者的選擇, 适應使用者的特點,使用者越用越友善
4(個性化推薦)
1(較薄弱)
使用者有控制權
系統狀态有回報,等待時間要合适。關鍵操作有确認提示,有明确的錯誤資訊。 讓使用者友善地從錯誤中恢複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6(回報較清晰)
8(回報提示較清晰)
6
8
App Store評分人數
能從一定角度反映使用者基數
6(7w)
4(1.4w)
7(35w)
8(111w)
總分
41
42
43
使用此服務的所有功能,估計這個軟體/網站/服務做到這個程度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并有專業UI支援)。
内容社群發展最大的困難并不在于軟體本身,而在于如何抓住自己的種子使用者,提升社群使用者的活躍度,引導正向循環的社群氛圍,進而為社群帶來更多流量。
在開發過程中也要考慮跨端的相容性問題,初期可以以Web以及Web移植到Android方案為主。僅從技術角度,社群代碼有相當多的Demo可以參考,我認為6人大學生團隊需要3~4個月實作一個類似的社群軟體,目标人群可以進一步細分,前期會員、視訊等功能可以先不開發,迅速搶占痛點使用者以及做好營運也許更加重要。
對比牛客、脈脈、知乎App的量化評分上文已經給出,但相比這幾款軟體,我覺得CSDN的體驗總是差了那麼一些:
從消磨碎片化時間角度考慮,知乎、微信公衆号上的内容更具趣味性,緊随時事熱點
從IT求職者角度考慮,牛客上的八股文、面經更具有針對性
從IT從業者角度考慮,脈脈的高門檻讓交流更加私密
從内容品質考慮,掘金、部落格園等的内容水準通常更高一些
而CSDN的優勢也許隻剩下了百度SEO的高排名?但在查詢這些技術資料時,使用者通常是“用完即走”的狀态,粘性較低,是以對于社群活躍度的貢獻很難說明。我想這也是CSDN博文頁面廣告繁多的原因之一吧(順便推薦一哈Chrome的廣告屏蔽插件)。
在同類産品中,我覺得CSDN畢竟有着龐大的使用者群體,是以個人給出的排名是3~4名。
建構之法12章中提到:
好的使用者體驗當然是所有人都想要的,如果它和産品的品質有沖突,怎麼辦?犧牲品質去追求使用者體驗麼,使用者能接受麼?
對于一款商業産品來說,如何盈利顯然是最首要的問題,但盈利性作為産品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使用者體驗卻往往是沖突的。
是以我覺得CSDN團隊也許可以放慢腳步,暫時将工作重心轉移到提升使用者體驗上:可以更加重視使用者回報,增加團隊中負責使用者體驗工作的人數與話語權。
因為這些Bug所影響的使用者範圍較小,相對而言優先級并不高。社群維護是需要很高成本的,是以我覺得軟體團隊有意不修複的可能性比較大。
參考GitHub 2019釋出的全球報告,中國大陸的開發者總人數至少有221萬[2],未來兩三年的潛在使用者人數在百萬級别。
直接使用者為百萬級别,潛在使用者則包括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學生等,為千萬級。
CSDN、掘金、牛客網、脈脈、知乎、微信公衆号、V2EX……
産品
定位
優勢
劣勢
開發者交流論壇
使用者基數大
内容品質參差不齊
掘金
技術分享論壇
品質較高
相對小衆
牛客網
求職者交流平台
垂直領域
使用者粘性低
從業者交流社群
使用者群體大
匿名制度與隐私管理
泛娛樂内容平台
使用者基數極大
專業性有待提升
微信公衆号
依托微信
訂閱制依賴創作者自身素質
V2EX
小衆技術社群
使用者群體品質高
較為冷門,變現難
牛客網、脈脈與CSDN構成競品關系,都是深耕某一垂直領域,用優質内容吸引使用者,進而尋求變現;競争中CSDN在内容品質上稍遜一籌。
學生、IT技術從業者,通常有着大專以上學曆,年齡群體則較年輕(難以找到40歲以上的程式員),收入相對較高。
表面需求:提升技術水準,與同行業從業者交流
潛在需求:尋找内推機會、分享自身體會、滿足自我實作的需求
丁施羽:男,18歲,希望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自學後端技術,在百度上通過搜尋發現社群,下載下傳App之後發現技術文章契合自己的學習路線,并購買了平台上的程式設計課程。
汪蓬勃:男,47歲,曾為網際網路行業某國民應用做出重大貢獻,功成名就,物質已經無法滿足他,渴望實作自我價值的超越,是以會在網際網路平台上積極解疑,分享技術收獲與方法論。
陽自敏:女,25歲,網際網路公司獵頭,在技術論壇上尋找發表博文的部落客,提供工作機會。
冼充浱:女,31歲,新媒體制作人,發現論壇視訊頻道,希望制作技術相關視訊,尋求商業合作
技術分享者與其他使用者存在創作者與閱讀者的關系,可以構造能讓創作者盈利的生态,進而激勵創作者生産更多優質内容。
天眼查顯示CSDN包含兩款子産品:MobileHub和笨笨家庭記賬軟體,不過均已長時間沒有更新。
CSDN旗下的新媒體矩陣則涵蓋開發招聘、人工智能、大資料、區塊鍊等話題,可以引導使用者從微信到CSDN的鍊路。
我計劃增加CSDN會員試用功能,并增加會員權益(去廣告、私信優先級等)。
原因:會員是網站收入的重要部分,與商業化密切相關
創新:2021年1月CSDN曾為了推廣“CSDN官方助手”而舉辦免費搶購會員活動,得到了不少好評,而通過免費試用可以去廣告等的會員,能讓使用者進一步熟悉CSDN的功能,增加會員購買的轉化率。
Need
CSDN會員需要推廣,使用者體驗需要提升
Approach
新使用者實名認證後免費贈送1個月會員,除下載下傳外享有會員基本權益(避免黑産),并且可以去除廣告等
Benefit
提升使用者體驗,增加會員購買的轉化率
Competitors
知乎鹽選會員通常有7天試用機會,引導使用者浏覽會員内容以增加轉化率
Delivery
開屏彈窗、公告等
UI設計&測試:1人
基礎架構&後端:1人
後端&測試:1人
前端&測試:2人
安全分析:1人
項目主要涉及到對原有廣告業務的重構、對黑産利用會員試用機制的預防。
周數
任務
1
需求分析,協同各業務部門
2~4
後端設計會員試用相關接口,UI設計活動頁面
5~7
前端實作頁面,後端與安全分析師進一步修複可能的漏洞
進行內建測試
9~12周
預上線,進行Alpha測試和Beta測試
13周
完成需求說明和單元測試等,進行壓力測試
14~16周
項目上線,根據使用者回報即時疊代
Bug等級劃分 | https://wenku.baidu.com/view/f2a55ab8d15abe23482f4d80.html ↩︎
Where Do The World's Software Developers Live? | https://www.benfrederickson.com/github-developer-loca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