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㮾梨教育“四小龍”蓄勢騰飛

作者:星沙時報
㮾梨教育“四小龍”蓄勢騰飛

◎星沙時報記者 李傑

千年㮾梨,弦歌不辍。

近年來,長沙縣㮾梨街道積極争取上級支援,先後投入1.6億元着力于改善教學就學環境,新改擴建花園國小、大元中心國小、梨江中學等,引入克雷格學校、湖南第一師範附屬星沙實驗國小(以下簡稱“一師星沙”),緻力于實作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積極為長沙縣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強縣貢獻力量。

如今,在星沙教育熱土上,大元中心國小、花園國小、龍華國小、一師星沙因勢利導,迅速發展,成為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學校”,呈現出㮾梨教育“四小龍”蓄勢騰飛的發展格局。

大元中心國小 “美育”在衍紙上開花

下午三點半,大元中心國小的孩子們端坐教室,手持卷筆,邊卷邊貼,把彩紙變成一個個漂亮的圖案。“雙減”之後,學校把“衍紙”這門傳統手藝引入課後服務活動中,成為不少學生快樂的源泉。

“衍紙”——也稱卷紙,運用“卷”“捏”“拼”“貼”組合完成,是紙藝的一種形式。“衍紙作為一種創意性強、簡單而實用的紙藝,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有益于開發智力、拓展思維。”學校德育主任餘莉莎介紹。她擔任六年級美術教師,曾指導學生制作的衍紙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縣級獎勵。

2018年9月,學校成立校園衍紙社團,通過舉辦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對五彩斑斓的紙藝作品進行賞評和比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力,助力學生在審美創作中認識自我的價值。

在學校教學樓一樓大廳,孩子們用手中的缤紛彩紙,制作出衆多作品,打造了一個精美的衍紙藝術展廳,吸引家長、學生、老師駐足觀看。

“長長的紙條換個角度竟另有一番天地,繞來繞去的線圈也能畫出美好的圖檔,‘卷’‘粘’之間,一張小紙條就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家長夏女士告訴記者,她兒子現在讀三年級,喜歡畫畫,在接觸衍紙制作中更激發了對美術的興趣,以後想成為一名畫家。

“課堂時間有限,同學們就自願犧牲課餘時間加班加點地‘補課’,作畫水準有限,孩子們就用最稚嫰的小手不斷雕琢,力求作出最燦爛的一幅衍紙作品展現給大家。”餘莉莎介紹,從内容布局的構思到創意的繪制過程,每一幅衍紙作品都傾注了孩子們的心血與汗水。

“衍紙”作為學生美育載體,已花開校園。“衍紙社團在學校已經舉辦了9場活動,曾利用暑假參與㮾梨街道大元社群的‘大學帶國小’活動,得到縣政府、縣教育局的高度認可,得到家長的好評,不少家長受孩子們影響,參與衍紙制作。”校長缪炯表示,衍紙社團已經成為學校少年宮課程、課後服務課程中的主打特色課之一,元旦學校将舉行衍紙親子活動,讓更多家長孩子認識衍紙,同時學校正着手申請衍紙工作坊,讓衍紙之花開遍校園。

花園國小 讓孩子們在體藝課程中綻放自信

每天下午4時,花園國小教室裡歌聲飛揚,孩子們臉上綻放着自信的笑容。“雙減”之後,學校把豐富多彩的體藝課程融入課後服務活動中,讓孩子們在彈唱跳中陽光健康成長。

自今年秋季開學以來,學校積極開設特色社團課後服務活動,組織本校教師開設校級藝術課後服務以及“一班一特色”班級課後服務。校級藝體課後服務社團活動實行“菜單式”服務,學生自願報名,涵蓋聲樂、美術、籃球、口風琴、人工智能、手工黏土、書法、花樣跳繩等,并成立校級藝術特長隊,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盡情施展才華。班級特色社團有剪紙、小主持、經典誦讀、舞蹈、國術、科技等特色課程。

學校聲樂課後服務社團在聲樂老師賀婷、鋼琴老師熊傑的帶領下,成為了學校一道靓麗的風景。在每年的市縣級藝術節競賽中,學子屢獲佳績。2020年、2021年長沙市中國小校園文化藝術節繪畫、書法、攝影、獨唱、獨奏、獨舞比賽中,學校有28名學生獲一等獎,31名學生獲二等獎,47名學生獲三等獎。在近兩年長沙縣中國小生校園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中,學校共有一等獎35名、二等獎57名、三等獎42名。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課後服務社團的高質開展,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提高了學校體藝教學水準。”學校德育主任易佳表示,每個孩子都是學校的“一朵花”,通過體藝課程的影響和澆灌,學校成為百花竟放的“花園學校”。

一師星沙 打造高效課堂,助力落實“雙減”

“雙減”對于學生和家長而言,是減負、減壓。但是對于學校和老師而言,要求的是提質、提效。一師星沙着力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在校園裡的學習營養餐有足夠分量,有合理搭配,有個性特色,真正實作提質增效。

首先,提升課堂教學品質。今年秋季開學第三周,學校開展全體教師聽推門課的活動,組内先行研讨,行政牽頭觀課、議課,教師課後再深度反思,對不合格課要求再次上課、評課,力求新教師上出合格的課,老教師上出優質示範課。

此外,學校組織全體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湖南省線上集體備課大賽,尋找契機錘煉課堂;外派多名教師到合作辦學的一師二附小去跟崗學習;把一師二附小的名師請進來現場授課、講座。

“狠抓教研,提質課堂,盡量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消化吸收學習内容,盡量減少課後遺留問題,從源頭上給孩子們的學業減負。”校長鄒小紅說。

如何給學生在作業上減負卻不減質呢?學校從“趣”字上下功夫,要求作業形式科學且多樣,在周一無書面作業日,各學科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如秀秀口風琴、小手工比拼、花樣跳繩我能行、今日我當廚等活動,多樣的活動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樂于完成作業。

目前,學校開設了基礎服務課程,涵蓋了閱讀滋養課程、勞動實踐課程、身體素質課程、藝術提升課程、興趣社團六大塊,教師全部參與課後服務,學生參與率達到93%。

“有品質的課後服務解決了家長下班看護孩子難的問題,解決了減少機構教育訓練後孩子的去處問題、學習問題,從根本上給孩子、家庭減負。”鄒小紅說。

龍華國小 打造學子“精神殿堂”

紅牆藍頂,綠草茵茵,走進龍華國小校園,清新美麗的氣質撲面而來。學校有兩屋,即“書屋”和“知心屋”,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殿堂”。

學子朗朗讀書聲成為校園動聽的背景音樂。自書香校園活動深入開展以來,學校掀起了一股閱讀之風,激發全校師生對閱讀的興趣。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可以看到學子讀書的身影,營造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增加知識,也讓我感受到快樂。”學生鄧贻尹自豪地說,“每讀完一本書,我都會給班上同學做一些分享。”

“在系列閱讀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課餘生活的豐富多彩,師生共同參與率高。”學校辦公室主任董蘭新告訴記者,老師們對于學生閱讀的指導性更強,更有針對性,有利于“雙減”下學生國文素養的培養。

2019年-2021年,學校多名學生參加長沙縣中國小生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屢創佳績,被評為“優秀組織機關”。2021年,1702班獲評長沙市“書香班級”。學生鄧贻尹、江世博獲評長沙市“書香少年”。

學校“知心屋”始建于2017年,服務于學校近兩千名師生,成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響亮品牌。

“知心屋”每周定時向學生開放,并設有心語信箱和咨詢熱線,每年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并邀請心理專家到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此外,知心屋還為學生量身定制心理健康課程,利用沙盤、繪畫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2020年11月,龍華國小知心屋項目被評為“湖南省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項目先進集體”。“這裡就像解憂雜貨店,有什麼煩惱和憂愁,來到知心屋之後就放松了,開心了。”說起“知心屋”,不少學子津津樂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未來,㮾梨街道以“四小龍”為引領示範,繼續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強縣”發展目标助力,在規劃布局、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品質建設等方面,積極作為,深入推進“五好”教育工程建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