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朝代的末期,都比較混亂,統治者往往腐敗昏庸。或者說,因為統治者的不作為,敗盡了這個朝代的氣數,導緻民不聊生。
清朝末期至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局勢混亂,處于前所未有的黑暗中,群眾生活十分艱苦。
盡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其中滋味,但從戰士英雄們竭盡全力地浴血奮戰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充滿了艱難萬險。
01
開國上将韋國清,正是生于這樣的黑暗時代,親眼目睹了列強對中國肆意欺淩的嚣張姿态,勞苦大衆飽受剝削與壓迫的社會現象,為此在悲憤的情緒中,從小就有強烈的抗争精神。
長大後,他當真為救國救民,半生戎馬,與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戰鬥,為祖國的和平,
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注于對家鄉廣西的建設,大力推動該省份的發展,任勞任怨地為建設祖國添磚加瓦,深受人們群衆的尊敬。
令人惋惜的是,1989年6月14日,韋國清上将病逝于北京,終年76歲。對此,國内外媒體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他是享譽中外的上将。”
如今,韋國清上将雖逝世已久,但他高尚的精神永垂不朽,在人們的崇敬中,得到弘揚;在其子女的優秀品格中,得到傳承。且韋國清上将生前寬以待人,嚴于律己,對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嚴格,使得他們各有作為。
那麼,我們不妨對他的後代,進行具體的了解。
韋國清是廣西廣西東蘭縣人,他一生先後有兩位妻子,第一任妻子也是廣西人,名叫梁政相,與他在延安學習時相遇,并在互相的好感中,漸漸走到一起,确立戀愛關系後,在穩定的情感中,結成了夫妻。兩人婚後生育有一個兒子,名為韋雲峰。
而他們因在動蕩年代聚少離多,最終分道揚镳。
02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蘇州人,是他到蘇州進行地下黨工作時,在别人的撮合下認識的,對方名叫許其倩,也是一名黨員。兩人相識後,在相同的革命理想中,于1950年在蘇州攜手成婚。婚後,他們生育了2個兒子,分别是
:韋肖毅和韋曙光。
其中,他的長子韋雲峰,生于戰亂年代,由于父母當時正在為革命事業而奔波,是以他出生後沒多久,就被寄養在延安的一戶農家裡。
新中國成立後,他跟随父親一起生活,在紅色家庭的熏陶下,與父親一樣擁有報國之志,長大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中國首批自動控制專業人才,并以出色的能力,參與過人民大會堂建設。
2014年,為祖國兢兢業業奉獻了一生的韋雲峰,因病去世,終年75歲。
韋肖毅與大哥不同,生于相較和平的年代,是以從小能夠在父親的陪伴下,茁壯成長。并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小小年紀就有軍人夢,立志長大以後,要像父親那樣捍衛自己的祖國。在他小時候,父親就常帶他去看紅色電影,使得他對浴血沙場的戰士英雄,十分崇敬。
03
長大後,他以自己的汗水,如願考進了軍校,平時喜歡研讀與革命相關的曆史書籍。
參軍并退役後,他曾擔任八路軍研究會理事,實作了保家衛國的理想。
韋曙光和韋肖毅一樣,從小能夠在父親身邊長大,是以深受父親的影響,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解放軍。
在軍營中,他憑借低調踏實的努力,取得了精彩的成績,獲得了組織的認可,
被任命為總參謀研究院副軍職幹部。
韋國清上将一生為了國家與人民,傾盡畢生心血,盡管一身榮耀,卻看淡功名利祿,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的精神品格,令人深深敬佩。并教育自己的三個兒子,要低調做人
,踏實做事,是以他的三個兒子長大後,同樣是祖國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