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是一種可食用的真菌,在英語中稱為松露,在法語中稱為Truffe。
不要看它黑色,颠簸的樣子像一個煤球,但它是西餐中最尊貴的食材之一,用魚子醬、鵝肝和"世界三寶"。

圖檔來源:denstoredanske
新鮮的松露具有濃郁而複雜的香氣,氣味越小,氣味越強烈。
麝香,堅果,大蒜,蘑菇,泥土,濕草,蜂蜜,汽油,酵母,奶酪,肉桂,臭雞蛋,甚至被法國美食家描述為"多年未洗的床單"......
在一百人中,大約有一百棵松露。準确描述其從古至今的味道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是烹饪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圖檔來源:alicevachet
法國黑松露和意大利白松露聞名于世。
最好的黑松露品種是"Perrigor黑松露",顔色越深,這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品質。
白松露是松露家族中最稀有和最珍貴的松露之一,每年僅生産3噸,不到黑松露的十分之一。白松露,被稱為"白色鑽石",在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區的阿爾巴鎮最受贊賞。
美食家蔡瀾将其列為"死前吃的24道菜"之一。
白色松露呈美麗的金色,粉紅色或棕灰色
圖檔來源:超級食品
提取的新鮮松露立即被送往專業市場拍賣,松露鑒賞家和經銷商根據體積,重量,味道,香氣等标準進行投标。
圖檔來源:pinterest.com
那些頂級松露經常以意想不到的價格出售:
2010年,賭王何先生以33萬美元(約合人民币211萬元)的價格買下了兩塊1300克的意大利"白松露王"。
2015年,中國名廚董振祥,業内人稱大東,也以33,000歐元(約合25.8萬元人民币)的價格購買了一塊520克的白松露。
即使是普通的松露在市場上也很昂貴,黑松露的平均價格每公斤售價超過700美元(約合4,400元人民币)。白松露甚至更強大,每公斤超過3,300美元(約合人民币21,000元),甚至可以在高峰期以5,500美元(約合35,000元人民币)的價格出售。
圖檔來源:sohu.com
這些珍貴的食材自然而然地成為西餐廳檔次的試金石。如果菜單上沒有幾條松露,它就不會很高。
松露的香氣不耐高溫,很少整塊進入盤子,隻需稍微添加一點風味,就足以升華整道菜的味道。
即使是一盤普通的奶油米飯,炒雞蛋或意大利面的價值也可以翻倍。
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位廚師
頂級漢堡是用黑松露,牛肉和鵝肝制成的
與一杯紅酒一起食用
售價5000美元
在進階餐廳用餐時,經常可以看到戴着白手套的服務員用特殊的刨床在客人面前優雅地将松露切成薄片。
看着它一個接一個地輕輕落下,儀式感已經達到了極緻。
圖檔來源:thenationalnews.com
這種圖案就像人腦松露片一樣清晰可見,散發着一種奇怪的香氣,仿佛有一種魔力可以吸引心靈。法國浪漫主義,偉大的人,歎息造物主的奧秘:
"我們一直在問這個莖形的東西是什麼,我們已經問了2000年,但學者們的答案是一樣的:'我們不知道。我們問細菌自己,它回答說:"你隻是吃了我,記得感謝上帝。'」
圖檔來源:vendom
無論是法國黑松露,還是意大利白松露,都有不少忠實的粉絲。
有趣的是,現在被譽為"廚房裡的鑽石"的寶藏,并不是生來就具有高貴的血統,而是随着曆史潮流的漲潮而起伏。
人類最早的松露記錄是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阿莫裡克人。早在公元前21世紀,這個遊牧民族就一直在沙漠中尋找細菌。
後來,羅馬人也使用松露作為香料和調味料。
圖檔來源:tencent.com
到了中世紀,随着教皇的手杖收緊,歐洲迎來了一個黑暗的時代。
松露因其醜陋的形狀和濃郁的麝香味而被定義為邪惡和不潔,其地位已經直線下降,誰會想到,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它的價值還不到一塊面包。
圖檔來源:alamy.com
而當人類文明的進步來到文藝複興和大航海時代,神學對于人類的心靈受到了影響,許多文學作品和民間方面開始提倡松露具有振奮人心的效果,這種風味完美的調味品,改變了,已經成為一種男性補品。
據說拿破侖是一隻用香槟煮熟的松露母雞的兒子。
歐洲的松露熱潮在19世紀達到頂峰,品酒松露已經成為文學顧客,高調時尚,大大小小的宴會,一定有松露為主的菜肴。
在意大利斯凱吉諾的一家工廠
勞工們正在清理松露
圖檔來源:zhihu.com
1847年,一位法國種植者通過從松露中種植橡子成功地收獲了大量的松露,到19世紀末,松露達到數百噸,使松露成為家用主食。
後來,松露再次變得稀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地農業的破壞,價格再次飙升。
上面提到的松露僅指黑松露。白松露的流行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自豪的法國人認為,意大利白松露低劣,香氣遠不如黑松露,導緻白松露市場已經低迷多年。
圖檔來源:vineyard-villas.com
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意大利一家白松露銷售公司的創始人賈科莫·莫拉(Giacomo Mora)努力向政治家和VIP客戶出售白松露,事情才好轉。
随着溫斯頓·丘吉爾,麗塔·海沃斯,瑪麗蓮·夢露和教皇保羅六世等名人的加入,來自意大利阿爾巴地區的白松露在世界各地聲名鵲起。
圖檔來源:facebook.com
松露之是以牢牢占據烹饪金字塔的頂端,是因為除了"獨特的風味"之外,更重要的是"難以獲得"和"必須人工挖掘",這直接導緻其成本高昂。
圖檔來源:blackcattruffles.com
松露,通常生長在橡樹,桦樹,鵝耳朵,桉樹,桉樹,松樹和其他樹根。散落在樹底120~150厘米範圍内,塊狀體隐藏在地下5~40厘米處。
它不能獨立生存,不能光合作用,養分必須通過與樹根的共生關系來獲得。
無根,無葉,無莖,無花,在它生長的土地上經常沒有草,松露,一種神奇的地下生物,曾經被古羅馬人描述為由木星神創造,他們用閃電擊中土地。
圖檔來源:atairbnb.com
此外,它對氣候條件和土壤要求相當苛刻。
在地中海北部,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和多雨,土壤弱堿性,富含石灰岩,使松露得以生長,世界三大松露産區 - 法國南部的Prosswang地區,意大利西北部的皮埃蒙特地區和西班牙東部的特魯爾省 - 都位于這裡。
在中國,四川和雲南的氣候與那裡的氣候非常相似,是以一些地區也有松露分布。
法國80%以上的松露産量來自
普羅旺斯沃克呂茲文圖山附近的一個地區
當孢子成熟時,它們必須被送出表面,然後才能傳播到其他地方。
對于在地下生長的生物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松露的政策是釋放一種非常誘人的資訊素。
森林中的熊、豪豬、老鼠、松鼠、野兔、鹿等動物都被這種濃郁的香味所吸引,大快開花後,松露孢子會和它們的糞便一起散落。
在地面上,很難看出松露是否存在,是以每當松露成熟的秋冬季節,松露獵人就該炫耀了。
圖檔來源:inews.com
他們依靠什麼來尋找松露?
有的都是手持松露藏寶圖,沿父母一旦找到松露的位置就能找到,往往可以收獲。
但更多的人,會選擇把狗領到森林寶藏。
在美麗的橡樹林中,經過專業訓練的松露獵犬到處仔細嗅聞。一旦找到目标,它就開始用力挖掘,松露獵人跑過去,小心翼翼地用鈎子挖出小家夥。
圖檔來源:sabah.com
在一天結束時,松露獵人和他聰明的小狗可能隻在該地區找到幾百克松露。
對他們來說,找到松露比找到黃金更令人興奮。
1999年,一名克羅地亞人名
吉安卡洛·澤甘特的松露獵人
他的獵犬發現了一隻重達1.3公斤的巨型白松露。
有史以來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大松露
在過去,尋找松露是母豬的工作。在這件事上,豬比狗更有天賦。
母豬具有非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從6米外的地下深處聞到目标。
圖檔來源:medium.com
因為塊的氣味中含有一種叫雄性甾醇的雄豬激素,母豬會特别敏感,但令人讨厭的是,獵人不注意母豬隻會發現松露被吞下,非常不受控制。
此外,當母豬用鼻子拱起土壤時,也很容易破壞松露細絲,使得明年難以生長,是以現在很多地方都禁用了這種搜尋和挖掘的方法。
在雲南,松露被稱為"豬弓菌",主要用于喂養豬。
顯然,西方世界"松露豬飼料"的設定是不可接受的。
1995年,《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松露的入侵》的報道,在當時的西餐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文章稱,一些不道德的經銷商将"假喜馬拉雅塊"從中國帶到美國,并作為黑松露出售,導緻松露市場混雜。雖然兩者在外觀上看起來不同,但味道卻大不相同。
圖檔來源:報紙截圖
事實上,中國有很多細菌,包括印度塊狀菌,中國凝塊菌和僞喜馬拉雅菌。
當時進入西方市場的中國松露大多是印度塊狀(基因相似超過96%),與法國黑松露密切相關,隻有少數是假的喜馬拉雅塊,這在當時是未知的。
目前尚不清楚該文章的作者是偶然的還是故意的,還是故意承認的。
當時,西餐業的很多人對此事也持同樣的消極态度,他們拒絕承認中國松露的價值,正因為如此,在西方食品話語體系中一直難以登上大廳,價格隻有主流松露的十分之一。
名字和起源真的那麼重要嗎?
印度塊狀細菌(上圖)
黑孢子菌(下)
雖然今天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但它絲毫沒有消除松露對食客的吸引力。
每年到了松露成熟的季節,總有尋找松露獵人的腳步,願意扔一千金,隻為第一時間品嘗到這一天創作之美。
也許我沒有老人那種敏銳的感官和對食物的品味,在我把松露放進嘴裡的那一刻,我也沒有感覺到體内多巴胺的快速分泌。
沒有名廚和美食家的贊美和崇拜,沒有他們的曆史背景,階級和高昂的價格,它可能隻是一種味的真菌。
但人性是如此潛伏,以至于嘴巴說"不是對金錢的英雄",而是經常屈服于視覺和心理錯覺。
是以,當我試圖保護自己免受空氣中奇怪氣味的影響時,我讓服務員在他的意大利面上再切幾塊松露。
這種形式中有很多場景比内容更大,不是嗎?
畢竟,你總能感覺到一絲荒謬。
圖檔來源:視訊截圖
資源:
1.松露價格跟蹤器
https://truffle.farm/truffle_prices.html
2.中國松露的入侵
https://www.nytimes.com/1995/02/15/garden/the-invasion-of-the-chinese-truffle.html
PS:本文中的部分圖檔來自網際網路,如果您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作者/策劃: 沃利
排版: 紅色
制片人:嘎嘎
"廚房裡的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