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前言

1955年9月,我國舉行了大授勳,新中國十大元帥授銜完畢後,國務院開始對我國的第一批将軍進行授銜,并頒發勳章。楊得志、楊勇這兩位将軍被授予了上将的軍銜,在這個光榮的時刻,楊得志将軍想起了自己曾經的拜把子兄弟——李祥。

在紅軍長征的時候,李祥一直在楊得志手下任職,楊得志擔任紅一師團長時,李祥在他的手下擔任營長;楊得志升為了師長,李祥升為了團長,仍然在其手下任職。1936年,李祥又被調到了1師師長陳赓的手下戰鬥,當時 1師的政委就是楊勇。

自從1939年之後,這兩位将軍就再也沒有見過李祥,如果他一直在部隊的話,在1955年授勳中,起碼也是中将軍銜。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楊得志上将

李祥失蹤後,他被計入了陣亡将士的名單,但是在1961年,他卻“複活了”。

當時楊得志和楊勇兩位将軍分别收到了一封來自湖北永興人民公社的信,寫信的人自稱是李祥,寄信人落款是候禮祥。

兩位将軍在看了信後分别與其進行了信件溝通,但是第二年,這位自稱李祥的人卻又失蹤了,同時這兩位将軍也因一系列的政治運動而無暇搜尋這個人的下落。

李祥早年經曆

1912年,李祥在湖北省江陵縣出生,早年間他讀過幾年書,但是在他12歲時,雙親卻突然離世。憑借父母留下的遺産,他養活自己還算沒問題。15歲時,讀過幾年書的李祥也算一個知識分子了,他便孤身一人跑到了荊州謀求出路。可是年僅15歲的他,因為個頭太過瘦小而遲遲得不到雇傭。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一天,一個膀大腰圓的叫花子盯上了李祥。

“你叫什麼啊?”

叫花子走到李祥的面前笑着問道。

李祥蔫不拉幾地回答道:

“禮祥,你呢?”

因為李祥所在的村子大都姓侯,是以人們在稱呼别人時都是直呼其名。

叫花子答道:

“李祥,好名字。我叫梁子,你就叫我梁哥吧。”

叫花子看李祥餓得沒精打采,就給了他點錢叫他去買點東西吃,吃飽了的李祥這才有點精神。他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那個叫花子還在盯着自己看,迷茫的他走到了叫花子的面前。

叫花子問道:

“李祥,你要去哪裡”“不知道”

“你家住在哪裡?家裡有些什麼人啊”“我家在候家台,家裡沒人了”

叫花子問李祥:

“我要去漢口讨吃的,你要去嗎?”

李祥向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地說道:

“那好啊”

于是,年僅15歲的李祥踏上了革命之路。在南下漢口的途中,梁哥和李祥道明了身份,他并不是一名叫花子,他真實的身份是一名地下共産黨,叫花子隻是他為了僞裝自己。到了漢口,梁哥将李祥介紹到了 一家共産黨人開的招待所中,此後李祥白天招待客人,晚上就繼續學習文化。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來年,李祥被安排到了江西,參與當地的革命工作。在當年的除夕前,江西的紅軍開始了擴編,李祥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成為了紅三軍團5師14團的一名士兵,并在1929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因為當初梁哥錯把候禮祥的名字當成了李祥,是以李祥在參軍後一直使用的都是“李祥”這個名字。

強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

參加紅軍的李祥在作戰中每次都沖在前面,戰鬥十分勇猛,等到紅軍長征時,他已經從一名士兵升為了營長。

紅軍長征開始前,他被調到了紅軍的主力部隊紅一方面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

因為李祥早年間讀過書,有文化,深受營長的喜愛,一營營長楊得志後來還和他拜了把子。

作為前線部隊營長的李祥,任務十分繁重,因為白天偵查容易被敵人發現目标,是以每天晚上他都要帶領戰士們去最前線探路,避免大部隊與敵人發生正面沖突。當時紅軍在休息的時候,大家常常能看到李祥穿梭在各個部隊裡面,向他們傳遞前方的情況。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在戰鬥中,李祥也是一如既往地沖在最前面。僅僅在長征途中,李祥就有過5次負傷,最嚴重的的一次,他的頸部直接被子彈打穿了;除此之外,在攻打陝西時,他的右腿也被子彈打中。也正是這次負傷痊愈後,李祥被升職為了紅1軍團13團團長,歸屬了新師長陳赓。

李祥晚年被問到當初怎麼敢沖在前面時,他說道:

“我看見戰友們紛紛倒下、犧牲,很多都是前一天在一起有說有笑,轉眼間人就沒了,那時很多人還都是孩子啊。可是戰争仍然在繼續,犧牲也不可避免,作為士兵你不上誰上。”

李祥作為先頭部隊打得最為出名的一仗就是強渡大渡河,雖然在史料中沒有記載李祥作為了十八勇士之一強渡大渡河的事迹,但是他當初的團長楊得志對他參加并指揮這次作戰給予了肯定。這次戰役當時的戰士就是1團1營的戰士們打的,而當時進攻肯定會有一名帶隊的營長,李祥就是這位營長。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在李祥晚年“複活”後,他在一次與楊得志吃飯的時候,還因為強渡大渡河是有17勇士還是18勇士展開了争吵,氣的李祥拍着桌子大罵。後來以紅軍長征題材拍攝的電影《萬水千山》中,那位擔任“先鋒”,積極承擔艱難任務的“泰山營長”就是以“李祥”為原型拍攝的。

人生軌迹突變

1937年,李祥被調到了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這李祥的文化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這其中還發生過一件趣事,李祥在晚年曾回憶道:

“有一次吃飯時,我握着飯勺就是不給許世友加飯,許世友看着我,奪過我頭上的帽子就往地上扔,我連忙去撿帽子。這時,許世友趁機搶過我手裡的飯勺給自己添了飯。再次吃飯的時候,許世友又握着飯勺不叫我打飯,我抓起他的帽子往地上扔,結果許世友沒去撿他的帽子,反而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将飯勺給了别人。别人看見許世友的光頭和端着碗呆呆站在原地的我哈哈大笑起來”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許世友

從抗大學習完畢後,李祥被調到了中央警備團擔任副團長。後來因為他的傷勢嚴重無法再戰鬥,組織将他安排到了後方——武漢八路軍辦事處。随後,時任辦事處上司的葉劍英将他配置設定到了湖北省地下組織,在自己的老家擔任縣委。

因為當時的他身為地下黨,組織上為了掩護他的身份,并沒有給他安排什麼相應的工作。

結果在返鄉途中,他的證件丢失了,加之當時自己的家鄉在鬼子的統治下,他回鄉後更得小心,他将自己之前一切的光芒經曆都藏了起來,軍官證、參加軍人證之類的證件都被他放在了一個皮箱中,并藏在床下。

回到家的他去了一個名叫楊緒兒的女人為妻,随後租了堂兄家的一間瓦房開始了自己的生活。由于組織上沒給他安排相應,導緻他當時的收入來源并不多,為了養家糊口,他借用侯家的祠堂開了一家牌鋪,很快附近的人們就紛紛慕名而來,在這裡打牌打發時間。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當時一些人認為李祥出去跑了十多年肯定賺了不少家底,這些心懷不軌的人就趁李祥工作時間,将他的家翻了個底朝天,那個皮箱也被人偷走了。丢了皮箱的李祥沒了做生意的心思,直接将牌鋪關了門,在家裡窩了三天,他沒想到十年的榮譽一下子“全沒了”。

随後在組織的安排下,他又化名為了侯文彬以國民黨僞聯保主任的身份繼續潛伏在監利縣。

1940年,地下工作者中出現了叛徒,當地的地下組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中共江陵縣委指令人員各自隐蔽,李祥這次與組織失去了聯系。1942年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張秀龍的部隊到達了湖北潛江縣,渴望東山再起的李祥聽聞消息馬上就趕了過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希望投到他的麾下繼續革命。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但是命運弄人,當時恰巧有敵人來襲,這叫張秀龍懷疑是李祥将敵人帶來的,他們便迅速離開了這裡。

新中國成立後,李祥本想和當地的組織亮明身份,由于證件缺失,他無法說清自己的過去。

從此李祥徹底與組織失聯,心灰意冷的他開始認命,在家中從零開始當起了農民。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因為他心理不順,時常挑當地幹部的刺,加上他之前潛伏在國民黨中,公開的身份是國民黨聯保主任。在1957年被當地幹部搞成了反革命,限制了人生自由。好在天無絕人之路,1961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楊得志和楊勇被授勳的新聞,于是他給兩位将軍寫了信,并得到了回信,隻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他們又失去了聯系。

1971年,李祥又因為罵幹部被送去了改造,這時他在報紙上又看到了楊得志的消息,于是他決定前去一百多裡外的沙市找他。經過一天一夜的趕路,将近古稀的李祥終于見到了自己曾經的老朋友,兩人見面緊緊地抱在一起。楊得志答應李祥将他“反革命”的帽子摘掉,并在分别時給了他100元和20斤糧票。

1974年,楊得志被調任為武漢軍區司令員。

随後楊得志找到了李祥(候禮祥),對着縣裡幹部的面他說道:

“侯禮祥同志是我的老戰友,經曆過長征,當過紅軍團長,他曾經救過我的命。他也負傷過多次,這個我可以作證!”

縣裡的上司聽後,急忙成立了專案組收集資料給侯禮祥證明身份,這時

古稀之年的候禮祥終于恢複了紅軍的身份,并得到了紅軍幹部的待遇。

1961年,一位“反革命”的老農給首長寫信,首長竟親自為其平反

同時組織上解決了他生活上的困難,當地政府和學校也紛紛來請他作報告,别去了半輩子的侯禮祥此時終于揚眉吐氣。

隻是由于他失蹤多年導緻脫黨,無法再恢複自己黨員的身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