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醫療以線下診所為基地掀起共享醫療風潮

<a href="http://www.lrioh.com">智慧醫療</a>

2017年3月,在一片唱衰聲中,17家網際網路醫院集中落地銀川。以好大夫線上、微醫集團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醫療平台,開始以網際網路醫院為入口,嘗試深入包括線上診療、輔助診斷、處方藥品、醫保支付等醫療核心環節,探索診療服務線上化的可能,意在打造一個包括醫療、藥品、保險在内的自循環體系。

與此同時,以春雨醫生、健康160為代表的一批平台,選擇賦能醫院,幫助實體醫院實作除面診和檢查環節以外的院内全業務流程網際網路化,也由此打通線下線上,從中求得生存盈利之道。

而以醫聯、企鵝醫生為代表的後來者則另辟蹊徑,不僅以線下診所為基地掀起共享醫療風潮,還在網際網路醫療久無進展的商業險領域殺出重圍。

最讓行業頭疼的盈利困境也在破局。海量的使用者、醫生資源,大量的資本投入,已打造出多個行業獨角獸、“準獨角獸”,網際網路醫療正在跳出燒錢的死循環,甚至迎來了上市關口。

随着醫療服務的深入,線上流量的積累,網際網路醫療企業試圖打穿整個行業,形成線上問診、線下看病的閉環。而診所被視為完成網際網路與傳統醫療體系閉環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微醫集團、杏仁醫生、丁香園、春雨醫生等紛紛開設線下診所,或聯手線下實體打造雲醫院、雲診所,尋找流量變現途徑。但自建或合作線下診所,一直面臨資産過重、醫療服務品質難控的争議。

去年,在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線下診所、雲診所之上,興起了共享醫療風潮。

醫生多點執業的開放,是共享醫療開始的契機。追溯起來,2014年名醫主刀推出的移動預約手術平台,2016年上線的薄荷牙醫将閑置口腔診室與多點執業醫生對接,以及張強醫生集團、冬雷腦科醫生集團等所做的以體制外醫生為核心的醫生集團,都是共享醫療激活醫療潛在勢能的前期嘗試。

醫療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正走向網際網路化,然而,醫療網際網路發展模式的探索需要行業共建的不是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産業,而是一個專屬于醫療行業的産業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