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不應該是一部成王敗寇史

有一句名言“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甚至于“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我們這裡所談的“曆史”自然不是人們實際活動的第一手曆史,而是被書寫成文的第二手曆史。

這在以前的時代的确常常如此,但今天曆史已不再可能僅僅是按照勝利者的意志和褒貶來書寫的,(曆史家園公衆号敬請關注)甚至也不會僅僅是由那怕是比較客觀公允、或具有超越精神的勝利者來書寫。

這不僅是指勝利者的觀點和态度将有所調整,而是說不僅旁觀者、失敗者也将可以大量地自己書寫自己的曆史。這樣,曆史就将不會是僅僅一部簡單的“成王敗寇史”。

曆史不應該是一部成王敗寇史

這并不是說,曆史将會是一部評價完全反過來的“敗王成寇史”,或者認為曆史的主流話語将一定會由失敗者來提供,而是說曆史将由此呈現一種多樣性和多面性,而這樣的比較全面的曆史或将更接近于曆史的真實。

01

我相信曆史還是有一種基本的真實或真相的,而且同意蘭克所說的曆史寫作者應當努力追求“如實直書”。“曆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女孩子”這句話,常常被誤認為是胡适的原話,但這句話至少表現了一種現代比較流行的、具有相對主義傾向的曆史觀。

我們即便在某種程度上同意這句話,還是可以将“打扮”了解為從不同的立場所進行的對曆史的解釋,或者了解為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所看到的曆史現象,盡管理論解釋和觀察角度可以有種種不同,(曆史家園公衆号敬請關注)有一個比較基本的曆史真實的核心還是存在的,即那還是一個“孩子”或“女孩子”的基本事實。

而對何謂“失敗”與“成功”,以及“失敗者”與“成功者”,我們或許也還要有一些辨析。“失敗者”與“成功者”可以指人物,也可以指一個團體、一種勢力、一種運動、一個政黨或階層、階級等等。為了友善起見,我們将主要說人物,雖然他們也無疑總是代表着一種力量、利益或理念的。我們這裡所說的“失敗”與“成功”,主要是行動領域内的,尤其是政治領域内的成功與失敗。

曆史不應該是一部成王敗寇史

秦始皇成不成功?他滅了也曾是相當強大的六國,統一了當時的“天下”,建立起一個福山所說的“第一個具有強大國家能力的國家”,但卻旋即因迷信暴力和專制,“二世而亡”,也在後世留下持久的争議。

甚至,希特勒一度成不成功?他也曾讓德國的經濟從危機蕭條轉入飛速發展,使國土大量擴張,國民揚眉吐氣,(曆史家園公衆号敬請關注)但也不久就因其暴虐殘忍的侵略擴張而使一度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國灰飛煙滅。他們或曾是“成功者”,但更是“失敗者”。

還有一些更複雜的人物,比如凱撒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拿破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在伯羅奔尼撒戰争中,斯巴達戰勝了雅典,但自身很快就在曆史上湮沒無聞,從後世看更遠比雅典的影響要小。

02

在這一意義上來看,曆史的确不能是簡單地從行動領域内的“成敗”來觀察,(曆史家園公衆号敬請關注)更不應簡單地從一個短時段内的“成敗”來觀察。

且不說另外的觀念和精神領域了,涉及政治的知識分子,在觀念和精神領域影響巨大的人們,在政治領域幾乎常常都是“天生的失敗者”。被卷入政治審判且被處死的蘇格拉底、有政治抱負的柏拉圖、孔子也都可以說是政治領域的“失敗者”。但有誰比他們在觀念和精神領域更為成功呢?

是以,中國古代先賢所提出的“三不朽”是有道理的,是比較全面的衡量事、更是衡量人的标準。當然,這也是曆史領域内的、而非超越信仰的“三不朽”,即中國古代先賢認為在曆史中、而非永恒的彼岸長存的,不僅有正面的“立功”,還有“立言”和“立德”,而“立德”甚至可以說是更重要的。如果說除了成敗沒有另外的标準,世界将隻會是一個純功利的世界,甚至是一個把人降低為純粹動物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這就構成了一個勝利者應當盡量比較客觀公允,乃至讓失敗者也來撰寫自己的曆史的理由,即成敗不能完全取代道德的評價,後者不能完全由前者來決定,這和走向開放與多元的現代世界潮流也是吻合的。

曆史不應該是一部成王敗寇史

而我們即便從中國古代的曆史書寫中,也還是能看到這樣一種寬容精神的一些特征。不談各種野史筆記,隻說《史記》,司馬遷作為勝利者的漢朝的“太史公”,但同時個人又是政治上一個“失敗者”。

他所寫的《史記》還是非常客觀和公允的,比如他對項羽的“悲劇式英雄”的描寫,對一些劉姓皇帝皇室劣迹的揭露和諷喻,以及在《史記》中所給予的從伯夷叔齊、到孔子、到陳勝吳廣這樣一些政治上并不成功者的較高地位,都可以看到他對許多僅僅從權力的觀點看的“失敗者”所展現的一種同情的了解和大度的精神,他對這些失敗者絕沒有在道德上進行“污名化”,對其中有些人甚至是相當贊許乃至敬仰的,他對政治的勝利者也沒有大唱贊歌。

這也許和漢代文網不密和他自己的道家思想都有關系,加上他的個人史學才華,遂使《史記》成為中國正史中一部最富有才情和獨創性,(曆史家園公衆号敬請關注)同時也最富有相容并包精神的開山之作。我們可以看到某種對失敗的前朝人物的相對客觀公允的叙述和評價,而不是持一種勝者皆善、敗者皆惡的思維。

從長遠來說,最好的、最真實的曆史可能還是旁觀者、也是比較客觀者撰寫的曆史。有些大的曆史事件和人物必須是隔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看得比較清楚。而這時的曆史書寫者已不再是利益的當事人,(曆史家園公衆号敬請關注)不再容易受偏見的糾纏。有些善果或惡果也在較長的時間裡才能比較充分地顯示出來。

03

不過我們這裡還是要着重講失敗者自己書寫自己曆史的意義。有各種各樣的政治失敗者,有些失敗者其實可能正是思想和道德上的先行者,實踐某些後來大行其道的理念的先驅者,隻是因為太超前或時運不濟而失敗;還有些成功和失敗者在思想和道德上可能是“半斤八兩”,隻是在實力或武力的角逐中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的确也還有不少不僅在政治上失利,也在道德上失德的失敗者。

第一種失敗者自然應當盡力書寫自己的曆史。而且,隻要他們能夠書寫和傳播自己的曆史,他們實際上就不會完全失敗,甚至成為最後的勝利者,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書寫”(廣義的曆史“書寫”也包括口傳、授徒講學等等),他們的“書寫”給他們帶來了最後的勝利。

曆史不應該是一部成王敗寇史

孔子周遊列國失敗後盡全力整理曆史經典,編寫《春秋》,對春秋時代的成功和失敗者有自己的道德褒貶,而他的政治和道德理念也就是以留傳下來了,他不能“為當世法”,卻可以“為後世法”。如果這些失敗者完全不去“書寫”,他們也許就真的完全失敗了。

而即便是上述最後一種政治和道德上都堪稱失敗的人們,我覺得也應當讓,甚他們自己撰寫自己的曆史,如此不僅可以留下大量的史料,也還是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不易看到的曆史側面。而且,失敗且失德者也不就是始終如此,一生如此,他們也曾成功過,也做過一些好事。

- 完 -

聲明:轉自近現代史論,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推送旨在傳遞資訊、資源共享,如存在文章/圖檔/音視訊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随時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