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信部:2035年,機器人成為人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中新網用戶端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吳濤)28日,《“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釋出,工信部舉行新聞釋出會對其進行了介紹。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稱,我國已經成為支撐世界機器人産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工信部:2035年,機器人成為人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

28日,《“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釋出,工信部舉行新聞釋出會對其進行了介紹。圖檔來源:工信部

據介紹,我國機器人産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2020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技術水準穩步提升,核心部件加速突破,整機性能持續增強;行業應用深入拓展,工業機器人已在國民經濟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廣泛應用,服務機器人在教育、醫療、農業等領域大顯身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過程當中,機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規劃》立足機器人産業高品質發展,從技術、規模、應用、生态等角度提出了未來5年至15年的發展目标,也就是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內建應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産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機器人成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

“到2025年,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産品取得突破,整機綜合名額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産品水準。機器人産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3個至5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叢集。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作翻番。”王衛明介紹。

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稱,未來機器人應用廣泛。例如在特種機器人方面,重點研制水下探測、作業、深海礦産資源開發等水下機器人,安保巡邏、反恐防暴、交通管理、邊防管理等安防機器人,消防、應急救援、安全巡檢、核工業操作等危險環境作業機器人,檢驗采樣、消毒清潔、輔助巡診查房、重症護理輔助操作等衛生防疫機器人。

不過王衛明也指出,與國外先進水準相比,我國機器人産業仍存在着技術積累不足、産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比如原創性研究、理論研究、正向設計能力欠缺;關鍵零部件品質穩定性、可靠性等還不能滿足高性能整機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載等高性能整機産品供給缺乏等。”

針對我國機器人産業的不足,王衛明稱,“十四五”時期為加快提升機器人産業基礎能力,《規劃》從三個方面作出相關部署。一是補齊産業發展短闆。重點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短闆,提升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開發機器人控制軟體、核心算法等,提高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功能和智能化水準。

二是加強标準體系建設。建立全國機器人标準化組織,發揮國家技術标準創新基地(機器人)的技術标準創新作用,持續推進機器人标準化工作;健全機器人标準體系,加快急需标準研究制定,加強标準應用推廣;積極參與國際标準化工作。

三是提升檢測認證能力。鼓勵企業加強試驗驗證能力建設,強化産品檢測,提高品質與可靠性;增強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檢測能力,滿足企業檢測認證服務需求;推進中國機器人認證體系建設。(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