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遊國家公園丨就在海南熱帶雨林!小小觀測站大有作為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科學方法+智慧手段,小小科學觀測站釋放“大能量”!

這是“隐蔽”在我國第一個“熱帶雨林”類型的國家公園中,罕見于大衆視野的國家級科學觀測站。

視訊來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連續幾代林業科技工作者的堅守與傳承,讓這座小小科學觀測站,為我國熱帶雨林生态系統探秘、生物多樣性調查、生态保護修複和綠色發展,作出了非比尋常的貢獻。

這就是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态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又稱尖峰嶺站。

身份特殊“大隐于野”

熱帶雨林資源在我國極為稀缺,而海南是我國唯一全省均為熱帶雨林分布區的省份。這裡蘊藏着多種熱帶特有、中國特有、海南特有的珍稀動植物種類,它不僅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之一,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也是全球重要的種質資源基因庫,其保護和研究的價值意義非同一般。

雲遊國家公園丨就在海南熱帶雨林!小小觀測站大有作為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劃定區域跨度大,總面積為4269平方千米,約占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尖峰嶺、五指山、鹦哥嶺、猴猕嶺、霸王嶺、黎母山、吊羅山等著名山體均在其範圍内。

尖峰嶺站就位于最高海拔1400餘米的尖峰嶺林區,是我國最為典型的熱帶森林生态系統生态監測和研究平台。

說它“小”,是因為站内人數最少的時候隻有2個人;人數最多時,總不過30人上下。但從工作空間、時間跨度和研究深度上,小站卻發揮了“大”作用。

在工作空間上,尖峰嶺站監測面積達到600km ,并且建立了近200個森林長期動态監測樣地,其中包含目前全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2個熱帶森林植被動态監測大樣地(原始林60公頃、次生林64公頃),組成了尖峰嶺熱帶雨林生态品質監測系統、生态系統碳彙能力監測系統、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系統、森林水文、小氣候和土壤監測設施。

雲遊國家公園丨就在海南熱帶雨林!小小觀測站大有作為

尖峰站布設在原始森林中的監測裝置。

從時間跨度上,尖峰嶺站正式建站為1986年,1999年被科技部準許成為我國首批9個國家級野外台站之一,事實上,尖峰嶺站開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

目前,其科研和監測資料,不僅成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之初的本底參考資料,同時支撐了熱帶雨林碳彙形成機制、生物多樣性變化格局、熱帶雨林生态系統保護與修複、熱帶珍稀動植物保育、熱帶雨林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相應機制等林業科學研究前沿,為國内外60多家科研、教學、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了資料共享和支援服務。

“通過主站與輔助站點系統布設,對熱帶森林生态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長期監測研究,台站所積累的長期野外監測資料,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提供了積極有效的科技支撐。”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尖峰嶺站站長陳德祥說。

科技支撐“生态賬本”

2045.13億元,這是不久前海南省政府新聞辦釋出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019年度GEP(生态系統生産總值)核算總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首個釋出GEP核算成果的國家公園,此次核算被認為是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

“監測——研究——應用——示範——服務”是生态站科技工作的鍊條。這“硬核”資料的背後,離不開尖峰嶺站的基礎研究成果。

“通過研究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60公頃樣地内的木本植物群落組成,我們統計出樣地内共有胸徑1.0厘米及以上的喬灌木獨立個體391686株。利用紅外相機對樣地内的鳥類和獸類進行調查,在最近2.5年調查時間裡,我們拍攝到46種野生動物,其中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和中華穿山甲……”

日前,在尖峰嶺站從業人員的帶領和一路的專業解說下,記者穿梭雨林深處,來到尖峰嶺站野外觀測綜合樓,從辦公室歸納整齊的資料櫃裡,記者翻出一本1959年的手寫氣象觀測記錄本。泛黃硬脆、筆墨暈染的紙張上,以時間為坐标勾勒出的氣象波動曲線,依然清晰可見,林業科研工作者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擔當奉獻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們剛開始是人工觀測和采樣,并且都是步行上山,每次進山一支筆、一把皮尺是标配,再加上幹糧和帳篷,條件很艱難,現在可以說是鳥槍換炮了。”從事海南熱帶雨林研究近40年,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被評為科技部“全國野外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的尖峰嶺站第三任站長李意德說。

雲遊國家公園丨就在海南熱帶雨林!小小觀測站大有作為

李意德(右二)帶領學生在熱帶雨林工作間隙補充能量、交流心得。

如今,尖峰嶺站基于樣地和物種資訊開發的野外調查資料采集系統,已經實作站點野外實時監測資料高效、高質采集和快速存儲,和資料産品二次加工。

傳承譜寫“生态華章”

“海南長臂猿從40年前的僅存兩群不足10隻增長到現在的5群35隻,是目前長臂猿類群裡唯一實作穩定并且增長的種群。”“森林涵養水源能力大幅度提升,固碳釋氧能力顯著改善,熱帶雨林生态旅遊和森林康養環境越來越優。”

這些關于熱帶雨林保護的最新情況,尖峰嶺站李豔朋博士走進社群、學校帶來科普課堂時,每講必提。

雲遊國家公園丨就在海南熱帶雨林!小小觀測站大有作為

尖峰站24小時觀測資料系統截圖。

李豔朋說,尖峰嶺站的科普工作除了帶動社會大衆用實際行動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的堅守和奉獻精神,還要積極普及海南熱帶雨林生态系統的科研與監測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等特征。

尖峰嶺站地處熱帶原始林區,科研人員在此長期監測與研究工作,需要具備紮根基層、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長期以來,一批又一批生态站從業人員克服各種困難,将論文寫在大地上,将科學精神和奉獻精神傳播到科技界和社會大衆,一代一代傳承。

“尖峰嶺站成了鍛煉培養科技工作者開拓、奉獻、團結和創新精神的基地,對于弘揚科學道德、淨化科研環境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陳德祥說。

在陳德祥的工作規劃裡,尖峰嶺站未來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中承擔着重要任務,不僅要建立起“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體系,還要進一步加強熱帶雨林、海南長臂猿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科研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同時,加大科普投入也被列為尖峰嶺站的工作重點。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檔由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态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提供

編輯:王宇

稽核:朱麗

終審: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