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2021年的博物館,相較于去年明顯要熱鬧一些。

各大博物館依憑館藏,以嚴謹深入的研究視角,将中國文化/藝術中深奧的玄理和複雜的曆史/人物,通過展品間的串聯和互動的形式,娓娓道來。這一場場展覽,如同一條以中國文化精神核心串聯起來的鍊珠,使深埋在曆史深處的物與人光亮起來。

在這些或輕松诙諧,或凝重厚樸的展覽中,凝結在每一件文物之中的曆史,仿佛都幻化成有血有肉的遭遇。他們帶領觀者穿過時空,走進古時人們的生命,他們的生活。

在2021年衆多的博物館展覽中,基于藝術頭條調查、收集的詳細資料,從其年度影響力、關注度、推廣度等多元度進行資料解析,遴選出十大展覽,回顧這平凡又不平凡的博物館的一年。

01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特展

北京魯迅博物館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佛首長33.7厘米,寬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

202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001号講解員張國立帶來了兩件國寶,其中一件便是《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這件在一個世紀中,經曆了被盜、追索、回流之艱險曆程的隋代造像,镌刻着中華文明複興的偉大榮光,是中國國力強盛的見證。這次亮相春晚,是其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後,首次與全國人民見面。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在2021年春晚

1924年左右,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佛首不翼而飛,在此後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中始終杳無音信。直到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經監測發現,日本一家拍賣行拟于東京拍賣的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天龍山石窟曆史流失文物。2020年10月,國家文物局啟動追索機制,緻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該佛首相關的拍賣和宣傳展示活動,予以撤拍。10月31日,拍賣行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決定将佛首捐獻中國政府。這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歸天龍山石窟的珍貴流失文物。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天龍山第8窟外景 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提供

2021年2月12日至3月14日,“鹹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複原特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展出。展覽從館藏文物中遴選20餘件北朝時期造像拓片等文獻,借此展現石刻藝術之美,引發公衆對海外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的關注。

事實上,天龍山石窟佛首回首并非孤例,在近幾年的博物館界,文物回流已然成為一種現象。9月26日,從美國追索返還的銅鎏金無量壽佛等12件文物藝術品被劃撥到西藏博物館收藏;11月18日,68件流失英國文物在曆時10月的艱苦奮鬥後,成功追索回國;《五牛圖》、《伯遠帖》、圓明園的鼠首、兔首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品也在堅持不懈的追索中紛紛回流祖國。2019年9月,中國國家博物院的那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今日猶在耳目,點燃着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愛國拳拳之心。

02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

北京故宮博物院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第一期部分展品

當故宮博物院将在文華殿舉辦“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系列展的消息一經傳開,立刻在社交媒體上引爆全場。而在第一/二期陸續開展後,殿内幾乎每日都是人山人海,門庭若市。北京故宮再一次用精絕的展品、超高的學術水準,締造了中國博物館界内又一現象級展覽。

從展品陣容上我們确實也可追索到此種現象背後的成因,在2021年5月至6月的第一期“廟堂儀範”中,55件/套展品中,一級文物為14件,占總展出文物數量的25%,首次展出文物為28件,占總展出文物數量的50%。展覽分為三大單元——王者之政(16位曆代傑出帝王畫像)、濟濟多士(19位曆代重要大臣畫像)、列女垂範(23位曆代優秀女性畫像)。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第二期展品《采薇圖》

而第二期“林下風雅”除了數量龐大的古畫精品,其中并不乏精品。那幅中國繪畫史不得不提的李唐《采薇圖》,宋徽宗(傳)《聽琴圖》等所蘊含的超凡的高士人格,都讓這場展覽成為不得不看的存在。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東晉 顧恺之(傳)《列女圖》卷 絹本 設色

第一期展品

第一期聚焦廟堂之上,第二期着重林泉之下,一出世,一入世,故宮博物院用古畫講述着古代士人的精神生活。而在第三期“閨閣紅粉”和第四期“風俗百态”中,故宮博物院又将人們的視線引向閨閣之内和平凡世俗之中。士人、女性、百姓,勾勒出一幅古代社會全景畫卷。

03觀妙入真

永樂宮保護與傳承特展

山西博物院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展覽海報

無論從哪個次元講,永樂宮保護與傳承特展都是一場不得不提的博物館展覽。部分新發現的元代藝術珍品第一次露面,大量永樂宮遷建資料亦是首次公開展出。為了欣賞這場百年不遇的特展,在網上有不少觀衆表示,特意從外地趕去山西,隻為一睹永樂宮壁畫的真容。

永樂宮始建于1247年,被奉為中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永樂宮是至今儲存完好的唯一一座元代官式建築群,竣工于1368年,施工期長達110多年,使其集粹各個時期的工匠智慧和藝術特色,也使得永樂宮有時間實作宏幅巨制的壁畫藝術作品。用亭樓樓閣、雕梁畫棟等世間最為華美的詞彙形容永樂宮都不為過。而古建文物異地搬遷的劃時代案例的履曆,又為永樂宮平添一份傳奇色彩。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朝元圖 局部 元代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永樂宮壁畫局部

尤其值得一提的永樂宮精美絕倫的元代壁畫,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内共有壁畫1005.68平方米,它不僅是繪畫作品,更是宗教信仰空間的背景與場景,它反映禮俗,承載宗教宣講教義,也反映真實民間生活,對于今日研究宋元時期文化藝術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雕塑殘件 元代

7月10日至10月10日,觀妙入真——永樂宮保護與傳承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覽共展出142組218件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2件,二三級文物96件,首次展出的展品占到87%。此外,展覽還以國内領先的3D列印技術,複原三清殿最為精彩的壁畫,全面展示永樂宮文物精品,彰顯永樂宮高超的建築、壁畫、雕塑藝術。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元漢白玉呂洞賓坐像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貴由皇帝頒發空白旨書公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在展陳形式上運用多種科技手段,以沉浸式體驗打造用永樂宮服飾圖案體驗;以動畫解讀反映壁畫繪畫特點;以新媒體解讀永樂宮壁畫與同時期世界壁畫及海外流失晉南畫派壁畫的内容;以全國領先的3D列印技術營造永樂宮三清殿東西兩鋪壁畫沉浸式體驗空間;以App輔助觀衆了解知識點。

04中國藝術中的隐居和雅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作為美國首屈一指的中國文物典藏場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曆來重視中國藝術的策劃和呈現。但在今年的這場展覽依舊給觀衆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2021年7月31日至2022年8月14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孤獨與陪伴·中國藝術中的隐居與雅集”特展,通過對于古代中國人的隐居交往這一主題的探索,引發對于當下人們之間關系的再思考。無論是歸隐山林還是詩詞歌賦,是漁舟唱晚還是群賢畢至,透過這些作品,從古人的生活狀态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南宋 佚名 仿範寬山水圖

絹本設色 166.1×104.5cm

展覽集結120餘件大都會的館藏中國古代藝術品,從“林泉”“歸隐”“漁樵”“名士”“距離”“園林”“詩賦”“雅集”八個次元來展示。本次展覽由何鴻卿爵士基金會贊助,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助理主任史耀華策劃。通過繪畫、書法、瓷器、玉器、家具等多種形式,展覽試圖從整體世界中找到自我空間,彌補人與人之間的代溝。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明 鐘禮 觀瀑圖 軸

此次展覽95%的作品屬于中國古代傳統書畫之外,還選取了極少的當代藝術參展,李津的《盛宴》是其中的一件作品,并且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在世藝術家作品。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明 陳洪绶 樹下高士圖 軸

從展覽基本介紹,不難看出此次展覽的特殊所在——疫情之下,社會既定規則失序的今天,古人在“隐”與“仕”的進退之間,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05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

中國國家博物館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2021年8月10日,“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文帝行玺"金印和"絲縷玉衣"等明星展品,勾勒墓主人南越王趙眜叱咤風雲的一生,南越王墓、南越王宮及廣州地區其他秦漢考古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330餘件(組),亦系統再現嶺南地區輝煌的古代曆史文化面貌與特色。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展覽現場

整個展廳以紅色為主色調,營造出莊重、典雅的氣氛。展覽通過實物陳設、考古情景、多媒體展示以及曆史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沉浸式的為觀衆呈現考古發現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迂回的展線,再現2000多年前嶺南地區的文化生活以及兩千年後這些文明是如何被後人發現。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絲縷玉衣(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文帝行玺”龍鈕金印(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此類考古展的火爆,亦可稱得上2021年文博界的一大現象。11月21日,“稻·源·啟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從一粒萬年前的稻米說起;9月,三星堆遺址考古在網絡掀起熱浪;7月,西漢帝陵考古成果暨緻敬考古百年展講述西漢帝陵的考古發掘故事;4月,“龍門遺粹”山西河津窯考古成果展填補河津一代無制瓷遺迹空白...龍門石窟文物在全國巡展,每一站都人滿為患。

06禮和萬方——商周青銅鼎特展”

中國國家博物院&上海博物館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圖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此次展覽中,三件目前商周時期體型最為龐大、最具代表性的圓鼎——子龍鼎、大盂鼎、大克鼎合體。其中,子龍鼎是商代最大的鼎,而大盂鼎、大克鼎都有着它們自己傳奇的身世。

2021年9月14日至10月14日,“禮和萬方——商周青銅鼎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主辦,彙集了近40件商周時期極具代表性的青銅禮器及其他珍貴文物,結合陶範、全形拓,從用鼎制度、造型藝術、紋飾紋樣、銘文内容、制作工藝等方面綜合呈現商周青銅禮儀文明的源遠流長,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子龍鼎

商代後期

高103厘米,口徑80厘米,重230千克

傳20世紀20年代河南輝縣出土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大盂鼎

西周早期

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

傳陝西岐山縣京當鄉禮村(一說眉縣禮村)出土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大克鼎

西周中期

高93.1厘米,口徑56厘米

陝西扶風任家村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07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展覽海報 故宮博物院官方提供

如果你看過這場展覽,就一定會記住它的盛況。70後,故宮與敦煌再次相遇!

9月17日,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220窟和第320窟三個洞窟原大臨摹複制,188件文物集體亮相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故宮博物院文物47件,敦煌方面文物141件,其中敦煌研究院自身藏品44件,甘肅省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和文博機關選取的與絲綢之路有關的精品文物97件。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莫高窟第220窟(整窟原大臨摹)

初唐(公元618-712年)

圖檔來源:雅昌藝術網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莫高窟第285窟(整窟原大臨摹)

西魏(公元534-556年)

圖檔來源:故宮官方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莫高窟第320窟(整窟原大臨摹)

盛唐(公元712-766年)

這場展覽的獨到之處不僅在于上述提到的重磅展品,更在于故宮與敦煌聯手,以大量絲路文物、敦煌壁畫和雕塑臨摹作品展示絲路上的敦煌發展史、石窟的營建與壁畫雕塑藝術,以及中國博物館界文物保護、傳承的漫漫之路。

08蘇州博物館(西館)開館展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蘇州博物館西館

9月25日,令人翹盼已久的蘇州博物館西館終于揭開面具。西館甫一開放,三大特展便引起了極大關注,包括書畫蘇州:館藏曆代書畫陳列與當代藝術展與當代藝術展“糸——已知·未知的互文”。“書畫蘇州”聚焦蘇州書畫,展覽主題貫通古今,以“蘇州”為立足點,多元度展示蘇州的書法、繪畫藝術。“糸——已知·未知的互文”以“糸”為名,從蘇州的重要象征之一“絲”及比絲更微觀的視角出發,聚集國内4位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施慧、曹斐、王之綱的共12件(組)作品。這是一個以此時、此地為根而開始生長的展覽,一頭伸向遠古,一頭伸向未來。國際交流館推出的“羅馬:城市與帝國”開展首天便人滿為患,立足中外文明交流,推出特展。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國際交流館 “羅馬:城市與帝國”現場

西館的開館展外,蘇博西館的開展也暗喻着蘇州文博界格局的新變化。西館位于高新區獅山廣場,據悉未來還将有歌劇院、科技工業展覽館等文化機關入駐,此地有望成為蘇州文物打卡新地标。此外,蘇博西館與本館的布局也産生呼應:

從館藏來看,蘇州博物館本館以曆代考古出土文物、明清書畫、古籍善本、工藝品見長,是以在展陳内容上十分側重吳文化及江南本土文化的挖掘與研究;而本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吳文化和書畫的展陳特色,但也十分注重引進諸如大英博物館等國際頂尖博物館的展品資源,及當代意味十足的展覽策劃。

展陳方式上,蘇州博物館本館主要為傳統展陳方式,而在西館則更多運用科技手段,如蘇色生活館則是主要依賴科技手段,呈現蘇州及江南傳統文化,實作沉浸式的觀感和體驗效果。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書畫蘇州:館藏曆代書畫陳列與當代藝術展”現場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糸——已知·未知的互文”現場

這也表明,在立足蘇博館藏優勢、延續其展陳特色的同時,西館将目光放在中國當代文化展示,以及國際博物館版圖拓展上。

本館與西館,一傳統,一當代;一江南,一國際;一重觀展,一重體驗。兩館錯位發展,彰顯着蘇州博物館“代表江南文化、創新發展和引領行業發展的一流的世界級博物館”的發展野心。

09鎮院國寶:範寬 郭熙 李唐

台北故宮博物院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範寬、郭熙、李成在台北故宮上次“合體”還是十年前。2006年底,《溪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與故宮《大觀:北宋書畫》展覽同時公開展示,成為聚焦的亮點。此後2011年《精彩100——國寶總動員》特展亦展出三件作品。2021年 10 月 6 日 至 11 月 16 日,“鎮院國寶”特展中,這三件作品再次合體。

抛開這三件作品“合體”的難得不說,這每一件作品的展出都可謂亮點滿滿。根據畫上紀年推算,時代最近的《萬壑松風》(1124),距今已經 897 年,《早春圖》(1072)距今長達 949 年,《溪山行旅》雖然沒有紀年,但作品年份更已超過千年。考量三件作品年代久遠、絹本質材脆弱,為加強保護珍貴古物,減少被光線照射的時間,每次展覽至少必須間隔三年以上,而且展期不能超過 42 天。

此外,我們把時間往回溯,這3件作品的每次亮相幾乎都伴随着相應學術研究的推進。其中尤以1961年在美國的巡回展“中國古藝術品展覽”為甚。1950年代,應對國際學者開放庫房,三件作品常備提件展示。1961年故宮赴美巡回展“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是三件作品第一次在海外同時展出,伴随高達百分之八十的宋元前繪畫,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美國學界的宋畫研究。

10漢淮傳奇——噩國青銅器精粹展

上海博物館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一場展覽,拂開塵封3000年的曆史塵埃,一個輝煌一時的古老國度展現在人們眼前。

2021年10月19日至2022年1月16日,“漢淮傳奇——噩國青銅器精粹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首次聚集60件精心遴選的噩國青銅器,時間跨度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以噩國青銅器為載體,銘文内容作經緯,為觀衆系統呈現噩國青銅器的發展脈絡,還原噩國的曆史面貌, 向人們呈現一段被曆史長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國曆史。展覽彙聚上博館藏噩國青銅器,及中國國家博物館、随州市博物館、鄭州博物館、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機構與私人藏家藏品,共分為“噩侯家族”“噩國與周王室的關系”與“噩國再現”三部分。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噩侯方罍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盤點2021|年度十大博物館展覽:曆史與藝術的同行

獸面紋卣(一對)及局部

這場展覽或許也預示着文博界展覽的一大新動态,場館不再滿足羅列展品,或以别樣方式呈現方式,更希冀能以學術高度,填補/推進曆史/藝術學術研究。此外,以富有曆史深度的趣味解讀,或許也成為近些年文博展覽的一大趨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