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文/黃阿忠

當曆史的發展中有了紙、墨、筆、硯這個人們常說的文房四寶,文人雅士拿起毛筆蘸墨在硯台裡舔了幾下,在紙上劃着線條,暈化墨塊、線條後,就産生了筆墨。在墨塊、線條與宣紙的接觸的過程中,留下了筆迹、墨痕,也留下了文人騷客的性情和趣味。這個過程和留在紙上的痕迹,産生了筆和墨交錯、交融的各種效果,我們把這叫做筆墨。我不知道古代的文人怎麼描述這個紙上留下的筆痕墨迹的,或許,他們不在乎如何去稱呼,而隻在意用筆墨寄情而已。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黃阿忠 秋高片片 國畫

筆墨乃“道”也

筆墨是一千多年傳承的文化。對于中國畫而言,抛棄了作為精神、靈魂的筆墨,就等于摒棄了繪畫的意義,抽掉了中國畫中的文化。

文化是一個綜合指向,文化是度物象而化氣象的轉換;文化是對自然認識的升華;文化是情、格、意、趣的展現;文化是性格、性情、性狀所緻各種表達的結果。我以為中國畫中的筆、墨是一種文化,是因為筆、墨能夠表達文化的意趣和性情,具備了轉換、升華成文化的條件。毛筆在紙上畫線、點墨并不僅僅是技巧,它展現了畫家的情、格、意、趣,它是畫家性情所在,是修養在紙上的集中表現,這樣也就具有了轉化成文化的作用。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朱耷 秋山圖軸 182.8×49.3cm 上海博物館藏

筆墨指的是用筆和墨在紙上産生的變化、留下的痕迹、滲開的韻味,通俗地說是線條和變化的墨色之間交錯的搭配效果。單純的說線條、墨分五色都一樣,有趣的是每個人将線、墨的搭配不會一樣,它們最終的視覺效果也不盡相同。同樣畫的是山水,八大、石濤、黃賓虹他們筆下的線條不一,搭配不同,效果也大相徑庭,八大山人澹散空逸,清湘原濟縱橫奇峭,賓虹老人氣象潇疏。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在中國畫這門藝術裡,筆墨乃“道”也。又如畫的都是花鳥、草蟲,齊白石的用筆設墨和潘天壽的截然不同,在視覺上也不盡類似,故而筆墨的效果也不一樣。每一個人都能拿筆畫線條,蘸墨塗色塊,但不知道如何搭配,是以也畫不了山水、花鳥,這個搭配或許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道”。

筆墨造型的寫性基因

說到筆墨的搭配,就不得不提“寫意”,在中國畫中除工筆,界畫等以外,寫意是一類重要的表現手段,而筆墨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其實工筆也有寫的意味,在這裡不展開)因為每個人所表現的意味表現、情趣所向不同,“寫意”的意義就顯示了出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寫意是一種精神,畫家生命的靈動,都在“寫”的過程之中。中國畫寫性基因的活力相當強大,故而寫意精神能夠在筆墨中堂堂正正、自然而然、千變萬化地呈現。反過來,通過寫意而得到了筆、墨的抒發;筆墨離不開形的依托,筆墨為了造型而生發。筆墨造型的寫性基因,在給中國畫技術追求個性表現、自由縱橫心境埋伏了無限寬廣的機緣。另外還有一點,寫意也離不開“真性情”的表現。我發現一個現象,每凡三四歲、五六歲的孩子劃的線條,就有盎然的童趣,他們塗抹的墨色天真、無邪、純樸,總有一些味道可以品到,或許這是兒童的真性情所在。然中國畫的筆墨,正是需要這樣的“真性情”。

在筆、墨搭配中,“書”和“寫”完成了寫意的精神。書法入畫,意寫、抒情才有了寫意筆墨,書和寫合成了筆迹墨痕,合成經典。書以形為先,求骨法,升韻格;寫以韻為體,心随筆運,迹象意存。書、寫以筆墨為本,心契造化。筆墨既呈自家法度,必彰顯氣象,一兩筆即現我之神氣,三五筆則呈我之體格。神凝意動,靈而不散,明拙暗巧,寫而不描,入法度而得自然。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石濤 千山紅樹圖

“寫”,是從書法的“書寫性”裡引來的,有呼吸、有生命、有形而無規則的線條。或如靈魂在繪畫中遊蕩;或如潛象而揮毫掃千裡。中國畫裡的筆墨、造型、意趣等與純正的“寫”接上了氣韻,就能出落得超凡脫俗、品格高潔。

筆墨當随性情,性情當見格調,格調又寄心境;心境因為學養而成。學養因為德行所修。石濤語:“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筆墨雖出于手,實根于心。從另一方面,也可清楚地看到筆墨在畫中的作用。我們現在作畫尚心悟,以神、氣、韻、味為體,以筆墨為用,審美的潛力無窮。

寫之道,覺悟自然氣象而已。拟自然氣象之勢,則形生;得自然氣象之質,則神暢。我想,筆、墨的性情隻能在“寫”的“一氣呵成”中才能完成,而“一氣呵成”也不是粗糙的、随便的、松跨的快速。它是筆和紙的碰撞,是墨和水的交融。“真性情”是純粹的筆墨在“寫”中成就,通透一體、自然天成。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黃賓虹 春山雨霁圖 121×40.5cm

筆墨者,畫之魂魄也,骨法修筋骨,氣韻育血肉,造化立品格。筆是中國畫的筋骨,它支撐着畫面的結構,筆有靈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悟;墨無常形,道明法通,墨是中國畫的靈魂,它賦予了繪畫的精神。筆借形而得神采,若新奇橫逸;墨憑勢交融味象,若清澈高曠。筆要有靈性,立萬象于胸懷,遊乎于天地;墨要有生命,造化為萬物之生而成化境。筆、墨使之繪畫具有了音樂般地旋律、舞蹈般地節奏、詩詞般地意境,這些作用是獨特的、永恒的、不可替代的。

傳統筆墨經典屬于過去,也可以屬于現代和未來,不過,這需要超凡的悟性和超凡的作為和轉換。在平庸的“繼承”或平庸的“創新”之下,展現的筆墨隻能是平庸的,或者是根本算不上筆墨。

筆墨應該具備幾個特性

我以為筆墨應該具備幾個特性,一是有美感,具有觀賞性,它能通過視覺感覺自然景物,看得見線條塑造的能力、墨迹留在紙上的形态;二是有傳承出新,或有出處,或無出處,然不落俗套,關鍵在于個人的認知與其揉合的表達,羚羊挂角無迹可求;三是氣韻生動,用筆靈活,氣韻貫通,敷墨靈動,不刻意、不刻闆;四是平淡超遠,真性情,有自我的創造。這些筆墨的特性是将自然物質化為精神的表現。進而表達了文化的精神。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黃賓虹 寶鐵研齋圖 142.5×50.6cm

一般認為筆墨似乎很簡單,隻要拿起筆蘸上墨,在紙上塗抹就可以了。其實筆墨的“道”很深,有視覺上的,比如線的長短頓挫,墨的幹、濕、濃、淡,這些都是能看得見的;有精神上的,比如筆、墨的表現形式,節奏和韻味的把控,筆墨與造型的,以及與各種物象互相搭配所産生的意味。從視覺上看,線條不過長長短短,墨塊如此濃濃淡淡,非常之簡單。然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當筆下成視覺開始就轉向精神要求了。從精神上看,那線條的交錯,墨韻的點綴等,都與你的思想、性情相聯系,從線、墨、韻的分布、設定能看出你的修養,從線、墨、韻的搭配能看到你的靈性。

中國畫的筆墨之道

黃阿忠 溪水

筆墨傳承是我們必須去完成的,筆墨求新也是中國畫的一個課題。改變自己筆墨心迹的路徑和習性,破解固化的程式,建構新的造型圖式,線條、墨韻的結構。或許,這是我們今天約會中國畫筆墨最為重要的意義。

來源:美術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