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安徽金寨古碑區雙石鄉碼頭村,這裡屬于皖西邊陲的小鎮,周圍山高嶺峻,依山傍水,關寨環列,有兩條河流發源于此地,以獅子嶺頭為界,分上下碼頭兩個街區,上世紀初女紅軍陳映民就誕辰在這裡,不過她有個哥哥就更出名。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陳映民哥哥王明,原名陳紹禹(陳紹玉),字露清,她父親陳聘之幼時讀過私塾,成年後當過學徒、店員,做過小本生意,還當過鄉塾教師,沒個固定職業,家境貧寒、生計艱難。但他望子成龍心切,數年間節衣縮食,東挪西湊,不惜一切地供養子女上學讀書,尤其是供養長子陳紹禹上學讀書。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陳紹禹從15歲離開家門後,他這個妹妹叫陳映民就沒有他這麼幸運了,她一出生,似乎在這個家庭裡就是個多餘的,就在剛出生第七天,爹媽就将她許給當地一戶姓呂的農桑人家,做了這家長子呂紹文的童養媳。陳氏家境之貧苦,居然窮到把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嬰給人家做了童養媳。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後來,地處豫皖邊界的金寨,熱火朝天地鬧起革命來,家境貧寒的陳映民和她的未婚夫呂紹文一起參加了農民協會,投入到農民革命運動的鬥争行列。後來,結婚生下一子取名呂美成,夫妻倆都參加了紅軍,就近編入紅四軍第十二師。不久之後,紅軍反圍剿失利,紅四方面軍主力由皖西經鄂東轉向外線作戰,陳映民抱上她三歲的兒子呂美成,跟在第十二師的隊列裡,随軍征戰。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然而,就在這次征戰中,帶着孩子行軍的陳映民,在一個跨越越過平漢鐵路的月黑之夜,陳映民母子掉隊了。她就尾随在後衛部隊的後面,繼續追趕隊伍,在由棗陽向豫陝邊轉戰途中,陳映民終于趕上了部隊,但是孩子去不慎丢失了。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緊接着,陳映民跟随着紅四方面軍長征,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呂紹文,在長征到達甘肅境内時,一次與敵作戰英勇犧牲,還有她的二個小叔子二弟呂紹武(時任三十一師司号連連長)、三弟呂紹全(時任特務連排長),先後都在戰鬥中犧牲,為革命獻身。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沒有辦法,她隻有擦幹眼淚,繼續跟着部隊,就在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第五、九、三十軍及總部機關和直屬團隊共2.18萬人,奉命渡過黃河,組成西路軍,執行打通國際路線和在河西建立根據地的戰略任務。當時,随軍過河的女紅軍,約為一千七八百名。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當時,陳映民編入婦女抗日先鋒團,全團3個營、9個連約1300人,團長王泉媛、政委吳富蓮。陳映民當時在婦女團二營五連擔任黨支部書記,後兼任五連政治指導員、連長。過河後,從一條山激戰開始,經古浪、武威、永昌、山丹等地數十次大小戰鬥,直入河西走廊腹地。1936年12月底,董振堂率紅五軍先頭部隊占領臨澤、高台,婦女團緊随其後進駐臨澤縣城(今蓼泉鎮)。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團長王泉媛

此時,馬家軍即以兩萬步騎兵圍攻高台,紅軍與敵浴血苦戰九晝夜,軍長董振堂以下官兵3000人,大都壯烈犧牲、失散或被敵俘虜。接着,敵人又集中兵力圍攻臨澤,激戰三晝夜,紅軍被迫實行突圍。婦女團第一營在團長王泉媛帶領下掩護總供給部、醫院先行突圍、撤退;第二營在團政治處主任華全雙和營長何福祥帶領下,随後向倪家營子進行轉移。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途中,沿着一條封凍的冰河行走,人和牲口接連不斷在冰面上摔倒,在雪地裡打滾,跌倒了又很難爬起,一步一滑十分艱難。陳映民回憶說,她們在冰河上走了一天一夜,餓了吃一把雪,渴了也吃一把雪。饑渴交迫之時,大家都顧不得什麼了,隻要能夠往肚子裡填的,都一概吞而食之。加之天寒地凍、漠風呼嘯,一路上與敵惡戰,更是苦不堪言。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特别是梨園堡一戰,婦女團與紅軍幹部們迅速地搶占了制高點,大家抖擻精神,以堅韌不拔的頑強鬥志和馬家軍展開了拼死厮殺。在敵多我少的情況之下,很多同志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每前進一步我軍都要付出重大的犧牲。敵人越打越多,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比紅軍要好,當時敵人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所聽到的全部是槍聲,當時我軍的形勢特别的危急,在激戰之中有很多部隊都被打散了,紅軍雖然在奮力拼殺着,可是始終寡不敵衆,沒有能夠殺出重圍,緻使傷亡重大。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團長指令全團女兵全部剪掉長發,穿上男裝,改用三十軍二八六團的番号,部隊的士兵每人得到了5發子彈和兩顆手榴彈的補充,這支不足千人的隊伍在陣地不斷的拼搏着。不到一個小時子彈就打光了,手榴彈也所剩無幾,大家隻能靠扔石頭和敵軍作戰,後來石頭也越扔越少,500多名女戰士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剩下的人越來越少,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然而王泉媛沒有慌張,仍然沉着機智的指揮作戰,指令戰士迅速往山上撤退,自己則是帶着一小部分人做最後的狙擊,婦女團建制已完全潰散,團長王泉媛、政委吳富蓮、參謀長彭玉茹、政治處主任華全雙、團特派員曾廣瀾及其女兒蔡萍迹、團部秘書李開芬,以及營連幹部何福祥、張茶清、陳映民、陶萬榮等數十名女紅軍,全都被敵人俘虜。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陳映民被俘後,先在張掖關押了一些日子,後來,被押解到了青海省城西甯,陳映民被配置設定到義源被服工廠,日夜不停做苦工。這個由馬步芳開辦的被服工廠,當時有四、五十名紅軍女戰俘,她們吃住都在廠内,沒有行動自由,如同囚徒一般。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這時,靈活機動而又堅決果斷的陳映民,後在馬步芳身邊的一名汽車司機的幫助下,乘軍車從馬家軍的魔窟裡奔逃出來。逃離西甯後,幾經颠沛流離,曆盡艱辛,最後傳回到離别五年之久的故鄉。抗日爆發後,陳映民由武漢到延安,改名王營。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晚年陳映民

到延安後,陳映民最初被配置設定在留守兵團經建處擔任黨總支組織委員,後在西北局西北總公司的一個分公司擔任過保管員、出納員、營業員。解放戰争時期,陳映民一直在後方負責保管财産,後在西北總公司擔任出納股長。1949年秋冬,随軍南下到重慶,曆任西南局土産公司人事科副科長,中草藥材站人事科科長,重慶市江北區文化館、劇團和劇場等三個機關的黨支部書記,後來,“文革”中由于受哥哥王明問題的影響,不過後來對她進行了平反昭,1983年離休時,她是重慶市水産公司人事科科長,正科級幹部。

女紅軍被俘司機助逃出魔窟成正科級,子丢 45年相認,哥哥更出名

值得慶幸的是,陳映民1932年随軍征戰中丢失的孩子呂美成,45年後在河南被尋找到了。母子團圓,骨肉相親,皆大歡喜。晚年她回首往事,她更覺今天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覺得自己非常幸福美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