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伏特加,是酒更是政治

伏特加,是酒更是政治

從一個容易被當成笑話的切口,去看俄羅斯國家程序以及政治演變中的隐秘。

---------------

提起那個北方鄰居俄羅斯,你腦海中條件反射地會想到什麼?AK47、戰鬥民族、北極熊、紅場“洋蔥頭”,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俄羅斯的一項調查則顯示,在俄羅斯人心中,最能代表俄羅斯的主要标志是——伏特加。

俄羅斯人的豪飲的确名聲在外。可是他們為什麼單單對伏特加情有獨鐘,一般人除了知道嚴寒這個原因,其他大體所知了了。直到看到這本《伏特加政治:酒精、專制和俄羅斯國家秘史》,我也才發覺,原來居然是這麼回事。

本書作者希拉德認為,俄羅斯人并不是一直就鐘情于伏特加。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他們開始喝的也是葡萄酒、啤酒以及自己的傳統飲料格瓦斯。俄羅斯曆史中瘋狂豪飲的君主很多,但他們喝的并不是伏特加而是葡萄酒。伏特加這種蒸餾酒在俄羅斯的曆史并不長,直到16世紀才在俄羅斯紮下根。問題是伏特加一經紮根,就深刻地改變了俄羅斯社會。書中引用一位曆史學家的話:“如果啤酒和葡萄酒是弓和箭,那麼伏特加就是大炮——它具有傳統社會所無法想象的能量,它最終将給經濟和文化帶來革命般的創新。”

革命般的創新是什麼?表面看,伏特加讓俄羅斯人深深地沉溺于酒精難以自拔,甚至形成了所謂的“伏特加文化”,但作者眼光刁鑽,他認為,伏特加的出現,為俄羅斯專制者提供了更為有效的統治工具。俄羅斯人沉溺于伏特加,是統治者數百年來刻意提倡的結果。

伏特加的酒精度更高,更容易喝醉。人一喝醉了不光容易胡說八道,還容易說真話。在主要喝葡萄酒的時候,伊凡雷帝就常讓人記下喝醉的貴族們所說的話。第二天他會拿着那些話去質問那些宿醉剛醒的馬屁精。他的這種做法被完美地繼承了下來。很多人都知道,斯大林的酒宴就不是好喝的,不僅要拼命喝博得領袖歡心,營造團結祥和的氛圍,更得小心不能喝大了說漏了嘴。而對于普通群衆來說,經常酩酊大醉使得人更加原子化,分割分裂、消沉溫順,這樣的社會顯然更容易統治。

伏特加價格便宜、生産簡單、利潤更高,是完美的财政增收工具。在18世紀和19世紀沙皇俄國頂峰時期,酒類貿易收入占到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即使在20世紀末,伏特加依然貢獻了整個國家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一般來說,國家機構功能有三個方面:防範叛亂、保衛國家、開發社會資源。而在俄羅斯,這三個功能的實作完全離不開酒精的參與。

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書中有些例子讓人深思。比如拿破侖攻陷莫斯科。俄國人撤走時放了把大火,把莫斯科燒了個一幹二淨,使得拿破侖的大軍既找不到吃的也沒有地方抵禦嚴寒。而這把火之是以燒得如此之大,是因為俄國人點燃了酒館和伏特加酒倉庫。是以,究竟是庫圖佐夫還是伏特加打敗了拿破侖,較真琢磨的話還真說不好。

再如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處于最危險時刻的時候,斯大林釋出第227号指令:“絕不後退一步!”這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口号,很快被用來命名了一種蘇聯最暢銷的伏特加酒。衛國戰争期間,軍隊内部定量供應伏特加的傳統重新被起用。在4年時間裡,2800萬人每人每天都能得到一杯伏特加。為了供應每年多達10億升伏特加,蘇聯的伏特加酒工廠晝夜全力運作,就像生産武器的工廠一樣。

就算不是主要因素,也不可否認在幫助俄國人打赢戰争上,伏特加的确助了一臂之力。相反的例子則是,一戰期間,正當俄羅斯在戰場上焦頭爛額之際,沙皇尼古拉卻釋出了禁酒令。1916年,俄國杜馬通過一項法案,使得禁酒令成為一條永久且絕對的禁令。然而,等到這項法案可以上交請求沙皇準許的時候,沙皇卻已經不存在了。

類似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讓人忍不住以為是一本關于喝酒的段子集。可這本書分明是嚴肅的學術著作。它考察了酒類尤其是伏特加酒在俄羅斯的影響和作用,從一個容易被當成笑話的切口,看到了俄羅斯國家程序以及政治演變中的隐秘。

杯中乾坤大。人們總是以為,做重大決定之時肯定要完全清醒。事實卻是,許多驚心動魄的曆史時刻,常常酒氣熏天。二戰最黑暗、最艱難之時,丘吉爾到訪蘇聯,和斯大林用一晚上的狂飲鞏固了偉大的聯盟,最終擊倒了強大的納粹軍隊。

毫無疑問,這場“夜宴”是伏特加的高光時刻,但在“伏特加政治”中,這樣的高光時刻俯拾皆是。比如,由于放了十月革命第一炮,阿芙樂爾号光芒四射。書中透露,放了那一炮後,有的船員加入了攻占冬宮的隊伍,大多數船員則攻占了附近的一家酒館。

徐冰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