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五虎”之一,率8萬人卻輸給日軍6千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西北五虎”之一,率80000人卻輸給了日軍6000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文/無計讀史

在戰場上,不管是敵人還是自己人,比的就是一個兵力多少和裝備的差異。如果說兩個隊伍在裝備差不多的情況下在戰場上相遇了,那麼這時候就該比拼的是兩個軍隊之間的兵力差距了。就像咱們普通人打架的時候,人少的看見人多的一方,哪怕嘴上口氣再硬,心裡該慫還是得慫,該跪還是得跪。但是宋哲元卻打破了這個規律,他曾經率領着8萬人的部隊參加了盧溝橋事變的戰鬥,卻輸給了日本僅6千人的部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還得慢慢說來。

要說起這場戰鬥的話,就得先從宋哲元這個人開始說起。宋哲元是誰?那是由馮玉祥率領的西北軍中少數的幾個骨幹将領。在當時凡是知道宋哲元大名的人,那個不對他感到佩服,當時的人們甚至給他和馮玉祥的其他幾個骨幹起了個綽号,叫“西北五虎”。聽聽,聽聽這名号,是不是感覺上就有那味了。

“西北五虎”之一,率8萬人卻輸給日軍6千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西北五虎”之一,率8萬人卻輸給日軍6千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但是,這名号聽起來很威風,隻是這其中有很大的水分。别的三個人咱們不提,那個個都是好樣的。隻有這宋哲元和投敵叛國的劉郁芳那是真叫一個讓人無語啊。劉郁芳是漢奸這事咱們日後再說,宋哲元的缺點在哪呢?他的缺點就在他的這個性格上。在他小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是滿目瘡痍了,為了報效祖國挽救人民,宋哲元毅然的就參了軍,成為了一名愛國者。

後來的時候,他又機緣巧合結識了馮玉祥,到了馮玉祥手下當官。他帶兵打仗除了勇猛之外,還有一個很有底線的原則,就是絕對不放過日寇。就算是蔣介石和馮玉祥打仗的時候,宋元哲也敢對兩個人放話。他說,咱們自己人内部打歸打,但是誰要是敢暗中幫助日本人或者投降了鬼子,那麼就等着他帶兵打他們吧。

在1933年的時候,宋元哲帶兵參加了長城抗戰。在喜峰口戰役中,他親自帶着29軍的大刀隊奔赴一線,把日寇殺的是抱頭鼠竄。要不是後來敵人帶着更多的人卷土重來,大刀隊絕對不可能會敗。隻是在一邊抗日的同時宋哲元還抱有着一個幻想,就是能夠讓日本和中國達成和解,不再有全面戰争的爆發。

“西北五虎”之一,率8萬人卻輸給日軍6千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西北五虎”之一,率8萬人卻輸給日軍6千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在盧溝橋事變即将爆發的時候,宋哲元帶領着自己的29軍負責平津地區的保衛工作。在這更早之前,日軍吞并了我國東三省,開始盯上了平津地區這塊肥肉。隻是宋哲元的名聲在外,日本人對他有些擔心,怕奪下平津地區的話會損失慘重。于是日本人想了個辦法,拉攏宋哲元。換句話說,就是想讓宋哲元當漢奸。

宋哲元自己就很仇視日本,如何能答應他們的這個條件,舉着槍就把前來勸說的趕走了。隻是這一趕走,宋哲元自己也有些後悔,他不想當漢奸,又不想讓中國境内爆發全面戰争,一方是和平卻要低着頭生活,一方是戰鬥,最後的結局肯定是血流成河,這兩種結局無論哪樣,都是宋哲元不想看到的。

他就這麼糾結的活着呀,愁的連頭發都是一把一把的掉。與此同時,日寇也在給宋哲元施加壓力。一面裝作和談的樣子邀請宋哲元,一面又派人偷偷找援軍,這種奸詐的伎倆宋哲元還真上當了。他相信了日本人也希望和平的願望,是以他拒絕了蔣介石對他說的“日本人不可信”的警告,也忽略了自己手下的将士們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帶着軍隊去和談了。

“西北五虎”之一,率8萬人卻輸給日軍6千人,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當槍炮聲響起,身邊的兄弟一一死去的時候,宋哲元才明白過來,鬼子根本沒打算要求和平,他們要的隻有中國的地盤。整個29軍,隻有宋哲元和少數人活了下來,其他7萬餘人全部犧牲了。退守到保定後,宋哲元怒火攻心,悲憤交加。肝病的發作讓他患上了腦血栓,全身中風。他悔啊,恨啊,如果不是自己可笑的幻想 也不會讓這麼多跟着他的将士丢了性命。最後宋哲元在1940年的時候病死在了綿陽。

宋哲元作戰勇猛,關愛天下,忠心為國。最後,卻為了一個可笑的願望葬送了自己7萬多的同胞,而敵人,隻有6千人而已。宋哲元沒有輸給日軍,他隻是輸給了自己,輸給了自己可笑的理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