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闊别二十餘載 江南絲竹樂師重返豫園湖心亭茶樓

闊别二十餘載 江南絲竹樂師重返豫園湖心亭茶樓

圖說:一批江南絲竹樂師重返百年茶樓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笛子、二胡、揚琴、琵琶、三弦、笙、阮等多種傳統民族樂器奏出一首首江南絲竹樂曲,勾勒出道地的江南韻味。12月27日,湖心亭絲竹樂社正式揭牌,一群白發絲竹愛好者重返百年湖心亭茶樓。

自上海開埠以來,江南絲竹作為上海地區特色民間合奏音樂在滬流行了300多年,曾是代表上海及江南地區“鄉音”的符号,于2006年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江南絲竹傳統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等手法,并逐漸形成“小、細、輕、雅”的風格特色。

“2000年左右,我帶領絲竹樂隊大部分成員離開湖心亭,一别便是二十餘載。今天,我們重返百年茶樓,演奏拿手曲目,感慨萬千。” 年過七旬樂師陸勤康攜多位老友走進湖心亭二樓,演奏了《歡樂歌》《中花六闆》《霓裳曲》等經典曲目。他回憶道,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批絲竹愛好者、民間老藝人自行湊合,固定在城隍廟得意樓茶園,一邊品茗漫話一邊即興演奏。新中國成立後,這一批老人走進湖心亭茶樓活動,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參與。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衆藝人推薦和提議下,他參與組建了第一支絲竹樂隊。他們每周日集中排練,每周一下午在湖心亭茶樓相聚,演奏古典樂曲,茶客們擊掌相和,怡然自得。

闊别二十餘載 江南絲竹樂師重返豫園湖心亭茶樓

圖說:豫園文商集團與長橋江南絲竹樂社聯合重建湖心亭絲竹樂社

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通路上海,在遊覽豫園期間,步上湖心亭二樓,在靠近東窗的一張紅木圓桌旁就座。她居高臨下,環顧四周,頓時被古典園林和廟市風光所吸引,連聲說:“這兒的風景真美!真美!”服務員為她端上了用紫砂茶具沖泡的一壺特級獅峰龍井茶。伊麗莎白二世一邊喝茶,一邊欣賞優雅悅耳的江南絲竹。

彼時,湖心亭茶樓不僅是上海絲竹玩家交流活動的中心之地,還隐含着一種特殊的感情和文化認同,一度有“不到茶樓非高手”的境況。陸勤康說道,一名絲竹玩家如果能坐在湖心亭的桌上演奏一曲,在上海就算有名了。書法家任政特意題寫了“絲竹之鄉”牌匾。随着絲竹樂隊離開湖心亭茶樓,這塊牌匾卻又謎一樣地消失,至今不見蹤迹。

12月27日,由國樂教育家伍國棟手書寫的“江南雅韻,絲竹之家”的對聯牌匾揭幕,拉開湖心亭江南絲竹社重建的序幕,意味着民間絲竹人的傳承将在這百年茶樓裡延續。曆經多年業态調整更新,豫園文商集團與長橋江南絲竹樂社聯合重建湖心亭絲竹樂社,将以長橋絲竹樂社為班底,吸引更多江南絲竹玩家重回湖心亭,擦亮代表着上海市民獨特人文情懷的文化“名片”。

上海最新公布的100家演藝新空間,有“海上第一茶樓”美譽的湖心亭茶樓成功入選。“捧一杯香茗,窗外便是九曲橋的雅緻景觀,絲竹悅耳、琴瑟和諧。”豫園湖心亭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22年1月1日起,湖心亭茶樓将傳承每周絲竹活動傳統,絲竹社将在每周一下午進行江南絲竹即興演奏活動,每月不定期邀請江浙滬絲竹名團前來切磋交流展演。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等傳統佳節,湖心亭絲竹樂社還将舉辦江南絲竹專場音樂會,為市民遊客打造沉浸式文旅休閑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