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日軍汽車隊将經過南京郊區,王必成認為是下手的好機會
文/無計讀史
一個小細節往往就可以看出一個指揮官是否優秀,因為戰場和戰争,本身就是瞬息萬變的。
如果可以抓住小細節,那麼這樣的指揮官便是優秀的,而對敵人來說,這将是可怕的。

1
開端
王必成是一員虎将,也是一位老革命家了。
在1938年,王必成率領着新四軍戰士們開辟了蘇南抗日根據地,那時候,根據地附近日軍的噩夢就開始了。
盡管新四軍的火力沒有日軍部隊那麼強勁,但是王必成将遊擊戰運用到了極點,讓日軍吃夠了苦頭。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發生在南京郊區的戰役,是王必成指揮的,對日軍的伏擊戰。
2
伏擊
對于伏擊日軍的部隊,王必成最喜歡的就是打日軍的運輸隊。
日軍的運輸隊戰鬥力不強,關鍵隻要打上一仗,新四軍的物資就不用王必成來愁了,最關鍵的,還可以收獲到不少好槍。
1938年7月的某日,王必成得到了消息,日軍的汽車隊即将經過南京的郊區,這對于王必成來說,是一個下手的好時機。
王必成迅速集結了警衛隊,讓警衛隊陪着自己去勘察地形。
看着看着,王必成覺得新塘鎮這個位置很适合伏擊。
于是,新四軍部隊開始集結,準備打一個漂亮仗。
在王必成的安排下,戰士們吃過了飯便開始出發了,很快就來到了新塘鎮的附近的公路上。
一般的伏擊戰便是将部隊放置在附近的方向,王必成也是這樣做的。
7月28日,日軍的汽車隊終于要到了,隔着老遠,汽車的聲音就已經傳來。
王必成早已經和戰士們一起埋下了地雷,遠遠的,終于看見了日軍的汽車。
日軍的汽車駛來,很快就走入了新四軍的伏擊位置。
突然,轟然一聲巨響,地雷炸開,汽車走不動了。
日軍士兵開始紛紛下車警戒,王必成高喊:“開火!”
兩個方向的子彈都開始朝着日軍士兵呼嘯而來,剛一照面,日軍士兵便倒下了不少。
但是日軍部隊的也迅速拉出了一條防線,開始借着汽車還擊。
王必成開始讓新四軍戰士們抛投手榴彈,有些手榴彈掉入了車底下,彈片紮入了日軍士兵的腿腳。
戰鬥持續了半個小時後,日軍部隊已經死傷不少,連汽車都被炸毀了兩輛。
突然,王必成耳朵一抖,他清楚地聽到了飛機的轟鳴聲。
3
撤退
飛機要到了,說明已經有日軍部隊注意到了這個地方。
王必成心中暗道不妙,他立即下令:所有部隊開始撤退!
很多士兵都還在懵逼,戰鬥才打響半個鐘頭不到,便要撤退了。
當日軍的飛機俯沖過他們的頭頂時,戰士們才松了一口氣。
但是,可不僅是飛機,坦克,飛機,日軍的增援已經到了。恰好王必成直覺準确讓部隊撤退,否則就可能被包了餃子。
這一仗,新四軍可是一個人都沒有犧牲!
參考資料:
《開國将帥錄》《王必成》《中國抗日戰争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