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戰中能戰強大的勝項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能夠任用人才。劉邦手下有三位傑出的謀士,分别是:陳平、蕭何、張良。
說起陳平,他與蕭何、張良二人的情況,又有些不太一樣。何出此言呢?原來。陳平并非是劉邦的嫡系,進入漢營的時間算是比較晚的了。陳平在投奔漢王劉邦之前,曾經先後效力于魏國(魏王魏豹)與楚國(西楚霸王項羽),最後才棄楚投漢。

不過,雖然很晚才來到漢營,陳平在漢營之中的表現同樣十分出色,在楚漢戰争中為劉邦貢獻了許多計策,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了不少功勞。在劉邦病逝之後,呂氏家族逐漸掌握了西漢王朝的朝政大權。陳平又與周勃通力協作,最後擊敗呂氏,成功地捍衛了劉氏的江山不被呂氏篡奪。
陳平固然足智多謀,為漢室江山做出了不少貢獻,為後人所稱頌。但是在筆者看來,陳平進入漢營之後的履曆,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比方說,筆者認為,韓信一案,可以稱得上是陳平一生之中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
在這裡,不妨允許筆者向大家介紹并分析解讀一下韓信一案。在漢高祖劉邦即位稱帝以後,有人向劉邦秘密舉報:楚王韓信意圖謀反!劉邦聞訊後不禁大為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議對策。一衆武将們聽聞此事,紛紛在劉邦面前進言,表示自己可以為皇帝陛下分憂,請求劉邦讓自己帶領大軍出征,一舉剿滅韓信!
此時,從陳平的口中,卻傳出了另一種不一樣的聲音。在武将們發聲完以後,陳平先後向劉邦發出了兩個靈魂拷問:“請問陛下,您和您的将軍們,用兵之才比得過韓信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臣再請問陛下,朝廷的軍隊與韓信的部隊相比,哪支部隊更加勇猛善戰呢?”答案依舊是後者。劉邦沉默了。
陳平順勢繼續說道:“既然如此,陛下就不應該貿然出兵攻打韓信。陛下兵不如人,将不如人。如果陛下貿然發兵的話,勝算太小了。再者,臣認為韓信不一定是真的想謀反。陛下要是真的出兵攻打韓信,反而會逼得韓信起來造反。這麼一來,事情恐怕就不好收拾了。”
在後世諸多史學家的眼裡,此時的韓信确實并無謀反的意圖。而對韓信的舉報也可以被認定為是誣告陷害。如果僅僅是看到這裡,筆者還是很佩服陳平的觀察力的。陳平的表現與之前的那群武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眼光比他們高遠得多。
可是陳平接下來所說的話,就很讓筆者大跌眼鏡了。陳平獻計于劉邦,說道:“自古以來,天子巡遊天下,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陛下可以效仿古人,宣稱要巡遊天下,在楚地附近召見各位諸侯王。不管韓信有沒有反心,他都不得不來朝見您。這樣子,陛下要逮捕他,那豈不是很輕輕松松嗎?”
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陳平的做法頗有些不妥之處。正如陳平本人所言,韓信不一定有造反的意圖。然而,陳平所做的卻并不是為韓信洗清冤屈,而是幫助劉邦不分青紅皂白地逮捕韓信。這麼一看,陳平的所作所為,雖然稱不上是陷害忠良,但是确實有落井下石的嫌疑。
在韓信的爵位被貶後,韓信憤憤不平,認為自己沒有過錯,卻被貶為淮陰侯,飽受劉邦猜忌,怨氣越來越大,最後真的萌生了反心。但是韓信的圖謀卻再一次被人舉報,最後死于呂後之手。楚漢之際一代名将,最後落了個悲劇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假設一下,如果陳平願意幫韓信說話,那麼韓信也不一定會被貶為淮陰侯。這麼一來,韓信也不會試圖謀反。是以筆者認為,韓信的人生悲劇,和陳平的獻策絕對是有關聯的。
而且,韓信的死同樣吓到了與他同為漢軍名将的九江王英布。英布見韓信被殺,很害怕自己也會遭遇和韓信一樣的命運。為了自保,英布不得不起兵造反。可是最後,英布還是兵敗被殺,身敗名裂。陳平之計,不僅導緻了韓信的悲劇,還進一步導緻了英布的悲劇。這麼一看,陳平的獻計,實際上是個馊主意。
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陳平獻上這個計策,是否是為了迎合劉邦的意思而刻意為之(因為劉邦本身就對韓信存在不滿)。但是筆者可以這麼說,韓信一案中,陳平的确扮演了一個不怎麼光彩的角色。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