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我們用十萬火急來形容戰争的緊張程度,一點也不為過。将士在前方一線厮殺,皇帝的指令和決策第一時間傳達到每一個參戰人員手中,尤為重要。可是你知道嗎?在清朝乾隆年間,有次戰事正處膠着狀态,軍情彙報到皇帝那裡,皇帝隻批示了“埋根首進”四字,搞得大家一頭霧水,又不敢問。那“埋根首進”到底什麼意思呢?跟小編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富有傳奇的一生,都讓人津津樂道。他至少占了兩個曆代皇帝之最,第一,年壽最高,第二,實際掌握最高權力最長,達到六十三年零四個月。然而,掌控沒有監管的最高權力時間久了的人,難免會有點虛榮心、自信心爆棚。這由乾隆皇帝自诩為“十全老人”即可見一斑。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乾隆皇帝自诩為“十全老人”,這其實是虛榮心作祟的一種展現。那乾隆皇帝為什麼要自诩為“十全老人”呢?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十全武功”,“大小金川之役”是指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維護西南邊疆穩定的兩次大規模戰役。同時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乾隆初期,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軍3萬人分兩路進讨,久而無功。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此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沖突。後清軍多次出兵血戰,于1776年最終取得大小金川戰役的勝利。但史學家卻認為與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人口僅有數萬的大小金川,卻緻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币,其代價遠遠超過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平定大小金川之戰,打的如此艱難、花費巨大、這與乾隆帝的愛慕虛榮和窮兵黩武不無關系。據說在大小金川之役處于膠着狀态時,有一次軍機章京趙翼來一份來自前線的奏折,請求皇帝訓示下一步戰略部署。乾隆看後批了四個字“埋根首進”。趙翼卻愣住了,“埋根首進”是啥意思?但又不敢問。最後趙翼想到了知識淵博的紀曉岚,可是紀曉岚居然也搞不明白,他讓趙翼去問乾隆皇帝的老師朱轼。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趙翼又跑去找朱轼,都說知子莫若父,靈犀數師徒。朱轼一見這四個字,就知道出自他給乾隆皇帝講過的《後漢書·馬融傳》:盡力率厲,埋根行首,以先吏士的典故這裡埋根行首的大意是說,作戰時堅守不退,就像是把根埋進土裡一樣,要動也是前方軍隊向敵方陣營推進。結合《後漢書·馬融傳》我們很容易就了解了,乾隆批示的“埋根首進”的意思即為:紮死營,打硬仗,奮勇殺敵,一役成功。

乾隆批閱奏折,隻寫了“埋根首進”的四個字,最後朱轼破解了謎團

趙翼明白了聖意,趕緊安排将旨意火速傳達到前線。可是要知道,趙翼找紀曉岚、再去找朱轼,這中間肯定要花費不少時間,都說兵貴神速,乾隆帝如果直接批示“穩紮穩打,繼續進軍”不是更簡單明了嗎?可他偏偏要引用古書古典,讓人費心猜測,絕對有讀書多,亂顯擺的嫌疑。你們說呢?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燕荷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