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為以史為鑒呢,看看西晉滅亡的這兩個教訓就明白了

何為以史為鑒呢,看看西晉滅亡的這兩個教訓就明白了

西晉是中國曆史上自秦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但西晉加上後面的東晉,兩晉的存在感在中國曆史上可謂是很低很低,尤其是說到大一統王朝時,西晉更是被很多人給忽略了。

東晉就不說了,畢竟是偏安一隅的王朝,但西晉怎麼說也大一統過中國,為什麼存在感這麼低呢?

因為西晉立國僅僅是51年,大一統中國僅僅36年,屬于是标準的二世而亡的朝代。而且西晉不同于其他二世而亡的朝代,諸如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留下統一概念,為兩漢405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還有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是開創了諸多先進制度,進行了很多改革,使唐朝在這些成就上,方才有了289年的天下。

很明顯西晉并沒有做到這點,一開始就有些畸形,并沒有給後世留下什麼先進的制度和改革,反而釀下了五胡亂華之禍。并且開啟了東晉五胡十六國,還有後面南北朝幾百年的亂世,是以短命的西晉被很多人下意識的忽略了。

正所謂以史為鑒,那麼西晉亡國的背後,給後世留下了什麼樣的教訓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何為以史為鑒呢,看看西晉滅亡的這兩個教訓就明白了

西晉滅亡的原因,宋安之認為大緻就兩點,一是朝廷權力配置設定不平衡,中央集權不明顯,地方藩王權力過大,以緻于内亂禍起。二是因為朝廷内部的皇位繼承人問題,以至于朝廷中央集權的崩潰。而這兩點弊端結合起來,帝國自然是走向了分崩離析的結局。

那麼接下來宋安之分兩步具體來說說。

一、權力配置設定失衡

司馬炎開國以後,有鑒于曹魏藩王沒有兵權,是以司馬氏篡位時曹魏諸王無力反抗,是以害怕将來晉朝也出現這種情況。是以瘋狂的大封諸王,并且讓他們掌握了很大的兵權,以期将來這些藩王将來可以供衛皇室!

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是藩王兵權太大,中央朝廷都壓不住,權力配置設定不平衡,這些藩王有兵權,自然滋生了野心,是以出現了八王之亂!

是以權力的配置設定要平衡,要保證中央朝廷的集權,地方上的平衡和互相制約!

何為以史為鑒呢,看看西晉滅亡的這兩個教訓就明白了

二、家天下,皇位繼承人很重要

在家天下的模式中,皇帝個人能力是個關鍵,皇帝個人能力強了,那麼就跟秦皇漢武一般是開疆拓土,将國家帶到巅峰。如果個人能力不強,那麼輕則使國家衰退,重則使國家走向滅亡。

一般來說,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很關鍵。畢竟剛開國不久,有着内憂外患,第二代皇帝要在第一代開國皇帝的草創開國基礎上,進行制度完善,消滅各種内憂外患!

但晉武帝司馬炎不知道怎麼想的,也許是将希望寄托于他的孫子司馬遹身上吧,但不管怎麼說他是将皇位傳給了白癡兒子司馬衷。

而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癡,國家焉有不亂之理?

再加上司馬炎給予藩王太多兵權,造成了中央朝廷空虛皇帝白癡,外有強藩虎視眈眈,最後釀成了八王之亂,是以西晉就這樣在内耗之中給了外敵可乘之機,最後窩囊的亡國。

是以西晉亡國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家人(藩王)是好,的确在關鍵時刻可以靠得住的,但是要平衡把握關系,不能給予他們太多,不然最後他們會理直氣壯的會問你要更多的!

還有就是别把家業給了白癡兒子,找個靠譜兒子!

以上就是宋安之的個人看法!還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何為以史為鑒呢,看看西晉滅亡的這兩個教訓就明白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曆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曆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