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其實在古代發生了很多流傳千古的事情,然而史料并不一定就是真實。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下面的這個古代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古代剩女要罰款:宋仁宗時期讓男子十五歲娶,女子十三歲嫁;明太祖規定男子十六歲而娶,女子十四歲而嫁到了法定年齡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罰款的,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有女兒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還沒有嫁人,罰款600錢;唐代男子二十歲以上,女孩十五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也要處罰。
人家嫁不出去已經夠桑心了。你還罰錢。
自古以來我們人類都是奉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年紀了,就應該擁有自己的小家庭了。但随着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慢慢變大,是以到了現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三十啷當歲了也都沒有結婚的打算。
面對這樣的局面,小的不急老的卻急的不得了,于是就有了不常回家看老人不犯罪,30歲不結婚要坐牢的憤怒聲音發出了。而且去年稅務改革的時候,對晚混的單身人士也是充滿了各種偏見,導緻網上一片“單身稅”的哀嚎。
畢竟現在也就多收你那幾十塊錢稅,要是放在古代,“剩女果”們不僅僅要被罰的傾家蕩産,甚至嚴重了還會被拉去坐牢。甚至有的朝代被逼急了給你們強行配對。
這對于如今這個男多女少的社會來說,那就是美夢一般的福利。
古代對于大齡剩女是真的帶有很大的偏見的,甚至帶有深深的惡意。
在古代,許多未婚的女子每天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和現在的女子不一樣。并且當時沒有酒吧,KTV什麼的娛樂場所,是以古代的女孩子可以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宅女”了!
古代女子在出嫁之前一般天天都是待在閨房内,不像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可以自由戀愛。是以,古代女子結婚全是父母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漢惠帝時期的“剩女稅”,也是中國最早的“剩女稅”。該稅規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所謂“五算”折合起來等于當時的600個大錢,換成通用貨币标杆糧食來算的的話相當于720斤糧食。
在古代,720斤糧食相當于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遇到飯量大的還不夠。是以這個稅負在漢初那是相當的高,基本就相當于如今“剩女”們一年的收入了。
如果某個家裡的女兒比較多,而且到了法定年齡還沒找到精壯男子嫁出去,那要交好幾份“剩女稅”,那就是真的坑爹了。
如果說漢代光罰款的話,那晉代就有點過分了,晉代對剩女不強行罰款,但他們做的更絕。那就是強制剩女結婚。俗稱“拉郎配”。晉典規定:“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女孩到了17歲還不嫁人,當地的官吏就強制給她選一個婆家,把她嫁出去。這條法律在當時還鬧過笑話,話說一女長得奇醜,嫁不出去,于是官員以為她故意不嫁就強行安排了一門親,男方還是帥哥。
于是在出嫁那天,該女連轎子都不上直接跑去,生怕新郎給跑了。到了宋代就更奇葩了,女兒15不嫁當剩女爹媽要坐牢了。
為什麼國家如此重視男女結婚呢?你這樣想,如果男女不結婚,這個國家人口怎麼辦?人丁缺乏,誰去上戰場打仗?在古代,打仗全靠人數的多少,人越多勝利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不是皇上不急太監急,這是你不急,皇上都替你急!
男婚女嫁是個十分重要的事情,不僅為了滿足雙方的生理需求,并且還是為了為家族傳宗接代。一個國家的延續全靠男婚女嫁來延續香火,人口越多說明這個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
為了解決單身狗問題,目前現在很多歐美國家、包括我們的鄰居日韓都開始征收單身稅了,我們國家也曾經有專家呼籲收單身稅。當時許多“單身狗”評論留言紛紛表示:“天天被人喂狗糧還不算,居然還要在經濟上傷害我們”。
特意去查了下,原來并不是直接扣稅,而是對已婚已育開放便利,多項稅務被抵消。拿其中一項為例,個稅起征點雖然從3500元上調到5000元,但其中設立了專項扣除:子女教育支出可以抵扣個稅。
而單身人士并不享受這些福利,那些差别變相成了“單身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