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五虎将之一的他,為何不顧罵名,也要當場處決5000俘虜

戰争一向是殘酷的代名詞,中華上下五千年,從不缺乏對戰争慘烈狀況的描述。中國近代的抗戰是離我們最近的戰争,在這場戰争中,無數英雄用他們的鮮血譜寫了戰争的悲壯。

而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奮戰在抗戰第一線的抗日名将,他就是宋哲元。

西北五虎将之一的他,為何不顧罵名,也要當場處決5000俘虜

宋哲元,山東人,出生于書香門第,但是家境貧寒,于是他勤奮讀書,刻苦練武,立志要改變家庭的現狀。1910年,從北洋陸軍随營武備學堂畢業的宋哲元追随馮玉祥,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在1922年的直奉會戰中,由于他出色的表現,成為了陸軍少将,也是西北的五虎上将之一。

在那個年代,中國陷入軍閥混戰,各地軍閥層出不窮,宋哲元也是其中之一。那段時間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當時在西府鳳翔就有一位臭名遠揚的強盜軍閥,他就是黨玉琨。此人生活堕落腐敗,惡習俱全,而且他的鴉片瘾非常大,為了擷取更多的财物供自己揮霍,把西府附近的古墓都挖了一遍。後來,馮玉祥與陝西各部的沖突不斷更新,1928年,馮玉祥便派宋哲元去讨伐黨玉琨。

西北五虎将之一的他,為何不顧罵名,也要當場處決5000俘虜

當時黨玉琨駐守在鳳翔城,鳳翔城又是個易守難攻之地,宋哲元一開始采用的是強攻的戰略,但是死傷慘重。之後宋哲元就用炸藥把鳳翔城的城牆,集中攻擊想要搶救此處城牆的守軍,最終取得了勝利。而黨玉琨在戰亂中被打死了,他的手下有5000多名士兵被宋哲元俘虜。對于這些俘虜,宋哲元非常的厭惡,他深知這些俘虜已經養成了魚肉百姓的習慣,如果饒過他們,他們可能四處逃竄,繼續為禍百姓。宋哲元怎麼能容忍這種隐患的存在,于是他下令當場處決了這5000多名俘虜。在當時,他的這一行為受到指責,他忍受着人們的唾罵,但他并不後悔。

西北五虎将之一的他,為何不顧罵名,也要當場處決5000俘虜

事實上,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宋哲元當時的選擇是正确的,在他處決了那5000多名俘虜後,陝西境内的土匪都望而生畏,選擇了投降後者是逃亡了,之後都沒有土匪再敢來作亂。

在抗日戰争期間,宋哲元還是一位永遠沖在第一線的抗日英雄,1933年的長城抗戰之中,他率領的軍隊腹背受敵、孤立無援,但他并不膽怯,在喜峰口與日軍血戰,最終取得了勝利。1935年,以宋哲元長城抗戰為背景而創作的《大刀進行曲》響徹大江南北。

宋哲元的一生複雜曲折,令人感歎,鳳翔城大屠殺,受千夫所指,抗日戰場,戰功顯赫。我們不該隻看到他大屠殺的一個方面,他的這個行為,也間接的保護了陝西地區的安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