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對于高血壓這個醫學名詞,很多人存在認知誤區,認為它更多會發生在中老年人群身上,距離年輕人很遠。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相關資料顯示,過去 30 年中,全球 30-79 歲高血壓患病人數已經從 6.5 億人增加到了 12.8 億人。糟糕的是,其中近一半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其中一員。

這恰恰是高血壓危害最大的地方。和感冒不同,高血壓起病相對較慢,早期身體特征沒有明顯變化,即便出現了頭暈、心悸等症狀,也很難想到是由于高血壓所導緻。但實際上,很多看似獨立的疾病,都是高血壓的并發症,如果長期放任不管,心髒、腎髒等很多器官都會出問題。

理論上,如果想要及時察覺到身體異樣,隻能 24 小時不間斷進行檢查。但生活還是得繼續,總不能天天待在醫院。賦予智能可穿戴裝置健康監測能力,是目前最好的一種解決辦法,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時間以及花銷支出,平時用起來也友善,随時随地就能了解到關鍵身體名額。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之前,華為的智能可穿戴裝置已經能夠實作連續心率監測、心電采集、血氧測量、睡眠監測、體溫檢測、心髒健康研究、壓力測試等功能。全新華為 Watch D 不僅保留了以上所有功能特性,還新增了獨立測量血壓的能力,是目前所有可穿戴裝置中健康監測能力最全面的一個。

如何打造「腕上」的血壓計

大家知道,目前家庭常用的血壓計有兩種,一種是水銀血壓計,需要結合聽診器輔助主觀判斷,有一定上手門檻;另外一種是操作比較簡單的臂式電子血壓計,不過無論以上哪種類型的血壓計,都不友善随身攜帶,沒辦法提供随時測量服務。

華為 Watch D 的優點在于,它的産品形态和正常智能手表沒有太大差別,對空間和時間要求非常低,平時可以直接戴在手腕上使用,随時随地都能測量血壓,看上去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

其實市面上有一些宣布支援血壓檢測功能的智能手表在售,但它們和華為 Watch D 之間有着本質上的差別。之前帶血壓檢測功能的智能手表大多需要配合專業血壓計一起使用,相當于資料采集還是得借助第三方裝置來完成,華為 Watch D 則是完全具備獨立測量能力。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大的原理上,華為 Watch D 其實和很多臂式電子血壓計是一樣的,也是示波法,需要通過氣囊作為壓力傳遞媒體,而氣囊與測試部位的接觸面積會直接影響到測試準确性,是以正常電子血壓計的外置氣囊都比較大。但華為 Watch D 和手表一樣的佩戴方式,決定了它的結構設計難度會非常大。

一方面,得想辦法以一種不影響佩戴舒适度和美觀性的方式,将氣囊做到手表上;另外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如何在極為有限的内部空間裡,塞進動力充沛的氣泵來驅動氣囊正常工作。華為 Watch D 巧妙的一點,是把氣囊放置在了表帶内側,很好解決了以上我們提到的這些問題。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還是出于佩戴舒适性和美觀性兩方面因素考慮,華為在這款産品上用到了特别的窄氣囊設計。可能肉眼沒辦法直接看到,其實它是雙層氣囊結構,鼓起來之後氣囊和皮膚之間的貼合度以及所能提供的壓迫性都不錯,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測量準确性。

搞定了氣囊,就該氣泵了。華為 Watch D 内置了面積和一毛錢硬币一樣大小的微型氣泵,雖說個頭很小,素質卻很棒。官方稱,它的加壓範圍能夠達到 300mmHg,支援測量的最高血壓來到了 230mmHg,與傳統血壓儀測量範圍一緻。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由于加壓過程中,氣囊會給表帶一個向外的作用力,如果采用正常矽膠表帶很容易出現明顯形變,降低測量準确性。是以華為 Watch D 采用了内置有高分子抗拉材質的夾層式抗拉表帶,以及特别的精鍛不鏽鋼蝴蝶釘扣,能很好避免反複調節表帶長度對松緊度造成的影響。

此外,華為 Watch D 了采用 0.01mmHg 高分辨率壓力傳感器以及低流阻氣路設計。官方稱,這套壓力測量系統的誤差控制在了±3mmHg 以内,已經達到了醫療級水準。基于 128Hz 實時回報式壓力控制,它還能根據回報壓力适時調整充氣流量,實作低抖動線性升壓,對于提升測量準确性也有幫助。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當然,在提升測量準确性這件事情上,智能裝置的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通過算法優化來降低個體差異對血壓測量帶來的影響。不過由于人體血壓情況受年齡、性别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隻用一套算法肯定是不夠的,是以華為為這款産品做了多套算法模型。

測量過程中,系統根據目前脈搏波信号特征進行人群分類,自動比對最适合目前使用者的那套算法模型,來提升血壓測量的準确性。

用起來怎麼樣?

以上我們大緻講了下華為是如今将血壓計「裝進」手表的,下面具體來聊一聊,實際用起來怎麼樣。就像很多正常智能手表一樣,華為 Watch D 的包裝清單中附贈了 M 和 L 兩套不同尺寸的表帶/氣囊,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多了一個測量标尺。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前邊我們提到過,血壓測量資料準确性和氣囊工作時與測試部位之間的貼合狀态有很大關系,是以正式使用華為 Watch D 之前,首先要利用附帶的标尺測量腕圍,然後以此為基礎選擇合适的表帶和氣囊,同時在裝置中選擇對應尺寸設定。氣囊和表帶都支援快拆,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考慮到資料測量準确性,實際使用過程中得稍加留意下佩戴位置,建議讓表體放到手腕的手背側正中間,表體邊緣位尺骨莖突根部以下(腕部突出的那個部位),不能壓住尺骨莖突根部,同時也不宜距離太遠,讓表盤中心和腕部和手掌橫紋之間保持兩指寬度即可。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平時我們測量血壓時需要注意的那些事項,使用華為 Watch D 進行測量時也都适用。測量前建議靜坐一段時間(5 分鐘以上),測量過程中保持安靜避免說話。另外,由于它的使用方式差別于其它血壓計,測量手臂需要保持穩定姿勢,不能握拳和壓迫胸口,讓裝置和心髒盡可能處于持平位置。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在健康方面,華為厲害的地方不隻是擅長通過硬體創新,來幫助使用者降低身體資料的獲得難度,更表現在資料的延展應用上。了解華為智能手表的朋友應該知道,之前華為曾聯合 301 醫院發起了心髒健康研究,基于華為手表的心率監測能力,幫助使用者進行心髒健康篩查。

這次又帶來了血壓健康研究,這項研究由中國醫促會發起,聯合 301 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武漢亞洲心髒病醫院等共同參與,基于華為 Watch D 的血壓測量能力,能夠實作無感血壓趨勢和動态血壓監測。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無感血壓趨勢功能其實就是應用無感血壓趨勢監測技術,對血壓進行連續檢測。所帶來的好處有兩個,其一是裝置能根據記錄篩查出異常血壓節律,幫助使用者識别出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一個則是日間身體處于高壓狀态時,手表會及時提醒使用者主動測量血壓,提升血壓管理意識。

動态血壓監測則是通過微泵測量技術,定時測量血壓,以此來記錄全天的血壓水準變化。開啟這項功能之後,非睡眠狀态下,手表每 30 分鐘提醒使用者測量一次血壓,處于睡眠狀态時,則每隔 45 分鐘就會自動測量一次。而這種相對精确的血壓測量資料,對于篩查隐匿性高血壓是很有幫助的。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除了以上我們提到這些,你還可以在華為運動健康 app 中制定科學的血壓管理計劃;基于每日血壓健康管理打卡情況,裝置會生成血壓管理健康周報;而當你對自己的健康資料存有擔憂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 app 求助醫生,這種類似綜合健康平台的便捷性服務,現階段你很難在其它品牌的裝置上體驗到。

更全面的健康監測能力

華為 Watch D 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夠測量血壓,但顯然,你并不能直接稱之為「血壓計」。從命名規則其實可以很容易知道,華為還是将這款産品歸到了智能手表這個大類中,不過定位和已有的另外幾個系列有所不同,它強調更加強大且全面的健康監測能力。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最能展現以上這個觀點的地方,是它支援心電采集。大家知道,以往如果智能手表支援 ECG 功能都會直接在命名中加入 ECG 字尾,但華為 Watch D 并沒有這樣做。某種角度上來說,ECG 在它這裡其實就和心率監測一樣,已經成為了預設功能。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之前華為 ECG 手表已經能夠實作的功能和服務,華為 Watch D 都能提供。它可以進行心電信号采集,測量完成後,你可以選擇将心電圖報告儲存到本地或者發送給醫生進行解讀,也可以通過國家遠端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提供的付費心電解讀服務擷取詳細報告。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華為 Watch GT3 上引入的體溫測量功能,也出現在了華為 Watch D 上。它内置有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并基于體溫開展健康管理,在運動健康 app 中 新增了「體溫」卡片友善檢視。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除了以上這些,諸如血氧測量、心率監測、壓力監測、睡眠品質檢測、睡眠呼吸暫停風險篩查等其它華為智能手表有的功能,你都能在華為 Watch D 上體驗到。将健康監測能力做到足夠出色之外,這款手機的運動功能也同樣很棒。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華為在它的機身内部塞進了高精度 GNSS 定位晶片,内置包含跑步、騎行、跳繩、橢圓機、劃船機等在内,超過 70 種運動模式,常見運動類型基本都包含在内。此外,這款手機還支援 6 項日常運動智能識别,足夠滿足大多數人的正常使用需求。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在智能化體驗上,華為 Watch D 也支援利用支付寶進行移動支付、公交/門禁卡、遙控拍照等功能,不過相比其它華為智能手表,它的應用商店并不那麼豐富,主要是一些實用性比較高的應用。當然,表盤市場一如既往的豐富,這一點不用擔心。

可穿戴裝置中,健康監測能力的集大成者

其實很早之前,華為就已經明确了要走運動健康這條路徑,無論哪個産品系列,都具備不輸同價位段競品的運動健康能力。不過每個産品系列之間還是存在明顯傾向性,比如數字系列強調綜合智能體驗,智能化、健康監測能力、運動功能齊頭并進。

以前段時間釋出的 GT3 為代表,GT 系列傾向于運動能力。這樣看下來,相當于健康這個方向少了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産品系列。而華為 Watch D 的到來,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之後再挑選華為智能手表時,可能會讓你少一些糾結,根據自己更關注的點對号入座即可。

華為 Watch D 體驗:将“血壓計”塞進手表,專業的健康監測能力

華為 Watch D 非常容易總結,引入血壓測量功能之後,它擁有比目前市面上所有其它智能手表都更為全面且強大的健康監測能力。而由于保留了我們認為智能手表應該具備的一些運動功能和可玩性,同時擁有 7 天長續航,作為正常智能手表使用也沒啥問題。

隻是想要入手一款健康監測能力相對更出色的智能手表的話,華為 Watch D 是不錯的選擇之一。但如果希望買到一款能獨立測量血壓的智能手表,那麼它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選擇。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釋出,轉載請添加極客君(ID:geekpark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