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八路軍385旅旅長,與陳赓大将的386旅并列,可人稱“王善人”

八路軍129師麾下由開國大将陳赓率領的386旅打鬼子,那時赫赫有名,屢屢失敗的晉西北日軍,惱羞成怒,曾喊出了“專打386旅”的口号!

為此,386旅後來打出了一批我軍的王牌部隊,比如原解放軍的13、14集團軍等。

陳赓的手下也是戰将如雲,比如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王瘋子”,開國中将周希漢等。

而八路軍129師的385旅也有一批能征善戰的将領,比如開國上将陳錫聯,最後成為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中央軍委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可是,385旅的旅長兼政委,在戰場名氣不大,可在當年的陝甘甯邊區,名氣非常大,人稱“王善人”,這是怎麼回事?

抗日戰争時期,這裡,流傳着八路軍的幹部中有個“馬青天”和“王善人”。

“馬青天”是指隴東分區專員馬錫五(電影、戲劇《劉巧兒》裡面那個專員是個好上司,說的就是馬錫五)。

“王善人”就是指駐守隴東的八路軍385旅旅長兼政委王維舟(曾任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副旅長、旅長兼政委,中共四川省委書記,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西北軍區副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他是八路軍385旅旅長,與陳赓大将的386旅并列,可人稱“王善人”

據說,1939年6月的一天,王維舟與警衛員李有義,幫助旅部炊事班下河挑水,走到城牆邊看到一位婦女帶着小孩在挖牆皮,小孩嘴上已經糊滿了土。

上前一問,才知道他們挖的是一種含有少量鹽分的“白闆土”,陝北農民在饑荒之年常用它來充饑。

王維舟看到這種情景心痛不已,把母子倆帶回自己家中,讓夫人馬奎宣去食堂打飯給他們吃,又找出自己孩子的衣服,交給娘倆。

王維舟知道,解決一頓飯并不能解決這個家庭的饑荒問題,于是親自給馬錫五寫了一張紙條,提出建議:請專署(政府)給這位婦女解決五鬥糧和一些救濟款,以度糧荒。

同時,他并責成警衛員小李帶着母子倆去專署的相關部門落實。

出了大門那位婦女問小李:“外地口音的大個子姓啥?是八路軍啥官?”

小李告訴她:大個子是我們王旅長。那位婦女“哎呀”一聲:“老天爺睜眼了,八路軍當官的是大善人。”

從此“大善人”的名聲就在群衆中傳開了,在慶陽城方圓百十裡,人們都知道,八路軍幹部裡有個“王善人”,隻要是百姓的事,他都會放在心上。

這“王善人”的名氣一旦傳開,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有一次,有位老大娘到了385旅司令部,要找“王善人”看病。

哨兵擋住她,告訴大娘:“王善人”是旅長,不是醫生。

王維舟知道後親自出來見她,得知她得了一種陝北叫“瘿瓜瓜”的病,即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他把這位素不相識的老大娘送到慶陽城外385旅的醫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