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窗外繁華的景象如此振奮人心,今天中國的繁榮盛世令世人為之矚目。這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是他們耗費自己的青春年華,為享受成果的我們創造這美好的一切。我們的先輩是可敬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而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革命戰争年代,那些為民族解放事業抛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是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是我們最應該敬佩的那些人。新中國成立後,那些開國功臣也都有了相應的待遇和軍銜,而在授銜時,原定的大将名單有十四位,但因為各種原因,有四位主動放棄軍銜,才有了著名的開國十大将,這四人中有一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他就是譚震林。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童年經曆

1902年譚震林生于湖南攸縣一個普通家庭,全家靠着父親譚瑞開在工廠做工維持生活。收入本來就不多,還要養活一家好幾口人,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不過譚瑞開出身于書香世家,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在譚震林九歲的時候,他咬牙拿出不多的積蓄,将兒子送進私塾讀書。雖然學習生涯不到三年就結束了,但這段快樂的時光對他影響是很大的。

早早辍學是因為譚瑞開失業了,為了減輕生活壓力,也希望他們日後有個好出路,都托人給他們找了個活幹。譚震林被送到一家書紙店當學徒,雖然這裡的工作很辛苦,但對于他來說仿佛找到了一座知識寶藏。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他還會抽時間找幾本感興趣的書看。不過要等到老闆和夥計都睡着了,畢竟這些書籍都是老闆的商品,可不能随便讓他碰的。每次“偷”書看,譚震林都很仔細,不會把書弄髒、甚至一點褶皺都沒有。

後來有一個經常來買書的國小教員餘來,曾向他介紹了不少進步書刊,正是有了餘來的指引,以及這些革命書籍的影響,讓他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他參加革命工作後,才知道這位餘教員就是一位地下黨員。

當選為工農兵政府主席

1926年,北伐軍來到湖南攻打攸縣時,黨組織安排譚震林給革命軍當向導,組織當地群衆給革命軍架設浮橋。正是這次出色的表現,在攸縣光複後,譚震林被餘來介紹入黨。

成為黨員後,他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創辦工農協會,宣傳革命思想主張。1927年馬日事變爆發,餘來同志不幸被捕遇害,譚震林也上了通緝名單,幸虧有人及時給他報信,掩護他逃出了攸縣城,這才躲過一劫。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幾個月後待風頭過後,他才化裝傳回家鄉,但革命形勢已大不如前。但正在此時,主席上司的起義軍,給他帶來了一絲曙光。

10月下旬,進入井岡山山區的工農革命軍,派出了兩個連的兵力,一舉攻占茶陵城。被關押入獄的幾十名黨員和革命骨幹都被放了出來,當時譚震林找到他們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帶頭的宛希先安排他把當地的工會組織恢複一下。

後來譚震林作為工會代表,參加了茶陵工農兵政府的組建工作,還被大家當選為政府主席,他也成為井岡山根據地第一個工農兵政府主席,意義重大。

不過很快那些被打跑的土豪劣紳集結反動勢力卷土而來,譚震林曾帶着糾察隊、赤衛隊配合革命軍擊退敵人兩次進攻。但對方不甘示弱,竟找到湘軍請來一個團的兵力,兩軍實力相差懸殊,在血戰一天後,譚震林決定當晚趁夜色突圍。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卻不料半路上,陳皓想帶隊投敵,要是隊伍都叛變了,譚震林也沒有辦法。幸虧主席帶着援軍及時趕到,平息了這次陰謀,懲治了叛徒,同時将隊伍進行整編,譚震林帶來的兩百多糾察隊員和赤衛隊員,都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二營,譚震林也成為紅軍的一員。

在趕往井岡山的路上,譚震林與主席聊了很多,他被對方的遠見卓識所折服,同時也在心中有了一個想法,這将是他一生所追随的人。

紅軍優秀将領

最初譚震林留在湘贛邊界特委工作,後來升為紅四軍二縱隊政委、紅四軍前委委員,到了1930年已升為紅12軍政委。

從紅軍時期的職務來看,他是一位從基層漸漸成長起來的紅軍優秀指戰員。他搞政工非常有經驗,與戰士們上政治課時,他可不會枯燥的講革命理論,戰士們很多沒上過學,聽不懂也不喜歡聽。

譚震林就結合曆史故事講述革命道路,從曆史上每次發生重大農民起義,聯想到現在的局面和大家參軍前的經曆,這樣一來戰士們聽得明白,也聽得進去,事半功倍。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後來中央紅軍長征時,時任福建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譚震林負責留守蘇區,在險惡革命環境中打遊擊一堅持就是三年。

一直等到國共第二次合作,革命環境又有了好轉。抗戰後他曆任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副司令,皖南事變後擔任新四軍第六師師長兼政委,成為新四軍進階将領。

這幾年他見證新四軍一點點壯大,他也成為江南抗日根據地的開拓者,這期間也與日僞軍打過不少仗,最著名的就是繁昌保衛戰。

從1939年1月到12月,他帶着第三支隊與日僞軍進行了五次,其中以第四次最為激烈,當時日寇派出了數千人,第三支隊官兵用血肉之軀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共殲敵500多人,還擊斃日軍川島中佐,赢得這次戰鬥的最後勝利,但自身也付出慘重的傷亡。

當了19年副總理

抗戰勝利後,他擔任華中軍區副政委,協助粟裕将軍指揮戰鬥,到了1949年他成為三野第一副政委。浙江解放後,他留在這裡負責當地的剿匪、經濟恢複工作,并出任新中國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從1954年譚老調到北京,當選為副總理,一共幹了19年。

他是新中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曾任新四軍師長,後當了19年副總理

譚老為民族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建國後身兼重任,是國家重要上司幹部,職務雖高但他不居功自傲,幹什麼都非常有原則,成為上司幹部們的表率。自己兒女的學習、和工作他從不幹涉,也不會提供什麼幫助,幾個兒女都盡自己的能力發展。

對待工作譚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會以權謀私,更反對搞特殊。去外地視察時,他不會參加地方招待他的宴席,隻會吃食堂,要不就在老鄉家湊合一下,走時還會給飯錢。是一位值得國人敬佩學習的革命老前輩。

在譚老看來,他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不光是自己的堅持,也與一個人有關系,這個人就是毛主席。幾十年來,他從主席身上學到很多,兩人也擁有深厚的革命友誼,1976年主席病逝時,噩耗傳來,譚老痛哭流涕,非常傷心。

在主席離世六年後,他也走完光輝的一生,享年81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