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悟空問答答主曆史可歎
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殖民者在全球攻城略地,中國也被列入其侵略目标。西班牙将領阿提達聲稱隻要80名士兵就能徹底稱霸中國,另一位将領比亞斯更為猖狂:80人太多,60人足矣!
西班牙人當時稱霸全球,憑借100多人打敗了印加帝國,當時可謂兵不血刃,殖民軍把印加帝王活捉了,之後整個帝國就投降了,畢竟這是一個落後得連文字都沒有的王國,而明朝國力強盛,雖然總是不斷地窩裡橫,但在對外強的作戰中卻鮮有敗績,那麼究竟西班牙人是怎麼想出來這麼一個計劃的?它沒有實施與一個人的英明決定有很大關系,他就是腓力二世。

異想天開的方案是怎麼提出來的?
腓力二世是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兩西西裡國王,同時還擁有十幾個歐洲國王頭銜,是非洲兩岸領主、印度洋及印度群島領主、幾内亞領主,還是埃塞俄比亞、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國的征服者。
1583年的一天,腓力二世突然收到了一封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桑迪的來信,題目是《征服中國建議書》,在信中,桑迪詳細列舉了征服中國的詳細計劃,而這個計劃是4月20日在菲律賓馬尼拉殖民地經過教會、軍隊、王室和普通殖民者的代表全員通過的。
早在1569年,西班牙征服菲律賓的第五年,一位西班牙傳教士德拉達就緻信過總督,提出了《征服中國計劃》,當時桑迪将其轉交給了腓力二世,内容如下:
西班牙國王陛下一定會希望控制中國,因為中國地域廣大、經濟富足且高度文明,那裡的城市和要塞比歐洲的還大,國王陛下一定要成為首先在那裡建立定居點的人……而中國人并不尚武,他們完全隻是依靠人多和城牆。隻要攻陷任何要塞,将他們斬首會很容易。之後在上帝保佑之下,隻用少量軍隊就能讓他們臣服。
收到信後的腓力二世并沒有出兵,因為歐亞間隔太遠,在對方實力不清楚的情況下貿然用兵很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從這一方面來說,腓力二世并不是一位頭腦發熱就作出決定的君主,而是綜合各方面因素來通盤考慮。
時隔14年後,腓力二世這次卻被打動了,這個計劃原本組織3000人登陸福建,以福建為基地組建艦隊,再以同樣的模式進行複制,逐漸征服明朝的其他區域,總人數不超過6000人就能搞定。
當時西班牙剛經曆過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無敵艦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但腓力二世并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修改了這個計劃,準備派出一支1.2萬人部隊,從葡萄牙招募一部分士兵,菲律賓招募一部分土著,日本雇傭6000名士兵,再從印度雇傭1000名士兵,組成一支大約2萬人的多國部隊。
這支部隊分四路進軍明朝的廣東、福建、江南、山東,同時登陸發動進攻,直接控制沿海,然後向内陸進軍,同時委派四至六名總督,對大明進行分區管轄,每個分區都任命主教來傳播基督教的思想,一共在明朝任命五十名左右主教,從思想上徹底同化大明群眾。
腓力二世沒有出兵綜合多方面考慮
不過對于腓力二世來說,他的眼界更為開闊,征服明朝隻是第一步,之後會以明朝為跳闆,繼續征服高棉、安南、暹羅等明朝附屬國,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大量繁殖後代,加強對中國的統治,再和北方蒙古部落和談,共同攻打土耳其帝國,這樣西班牙就能真正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日不落帝國”了。
1588年,腓力二世在馬德裡設立特别委員會,審查制訂進攻中國的詳細計劃。這說明腓力二世對于桑迪提供的證據還有一些懷疑,主要考慮的就是大明軍隊的戰鬥力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中國真的是人傻錢多速來的地方嗎?在腓力二世腦中必須想明白這些問題才行。
雖然西班牙軍神貢薩洛·德·科爾多瓦創造出了大方陣,利用遊擊、疑兵、奇襲等奇謀巧計,吊打數萬精銳法軍,但大方陣卻不是全能的,它更多依靠長矛兵、戟兵、火繩槍手和劍盾兵混編,還必須配備相當數量的火炮。
要知道,西方火器确實比大明強一點,但也僅僅是強一點而已,如果在陣地戰中,大方陣的缺點同樣明顯,防禦性很強,機動性不足,如果對方火炮占據優勢,很可能被一沖即散,而西班牙海軍也不見得有多大優勢。
拿葡萄牙舉個例子,1521年,葡萄牙人假借明朝附屬國滿剌加名義在中國挾貨通市,久滞不去,有窺伺之意,明朝沿海官員把這些人盡數驅逐出境,皇帝朱厚熜下令禁止葡萄牙人來華貿易,此舉讓葡萄牙人不滿,找來了幾隻船進入海灣對明軍開炮,爆發了第一次中葡海戰:屯門之戰。
當時葡萄牙人的蜈蚣船和火铳遠比明軍武器先進,交戰時葡軍占據險要地勢,明軍處于劣勢,可是廣東按察使汪铉知道葡萄牙船上有兩個中國人楊三和戴明精通造蜈蚣船鑄火铳和裝火藥方法,立即派人以賣酒米為由與楊三溝通,勸他們為國效力,楊三最終同意,明軍由此掌握了船和火铳的制造技術。
此後在戰時,汪铉指令用火铳向葡萄牙人開火,然後用火舟沖擊,火借風勢,直撲葡萄牙的蜈蚣戰船。葡萄牙人大部被殲,屯門複克,此後霸氣地明朝下令“不準中國人與葡萄牙人接觸,要求中國戰船一旦遇上懸挂葡萄牙旗幟的船隻,就将其擊毀”。
1523年,大明與葡萄牙又爆發了第二次海戰:西草灣之戰。這次明軍将葡萄牙人打得直接找不到北,俘獲了船隊司令哥丁霍,繳獲20門葡萄牙弗朗機火炮,哥丁霍最後也被枭首示衆,以儆效尤。由此可知,想在海上稱霸也需要問問大明同不同意。
計劃的流産比醞釀快得多
願望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一旦要出征亞洲,需要500支步槍、4000條長槍、1000副盔甲,1000個勃艮第頭盔和一些火繩槍,還要雇用4個火炮工匠制造火炮,有趣的是他們竟然認為沒必要準備太多火藥,因為一旦登陸,火藥可以直接從中國購買,而且在中國購買比在本國購買還要便宜一些。
隻是雇傭日本武士會需要支付20萬西班牙比索,因為涉及到國與國的交易,是以這筆錢是無法省略的,但與入侵中國帶來的巨大财富相比,這點錢可以用九牛一毛來形容。
一旦西班牙執行這份計劃,整個世界的格局可能是以發生改變,可上帝根本沒有給腓力二世實施計劃的機會。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讓海上強國林立,其中英吉利海峽誕生了世界強國英國,而西班牙無敵艦隊做夢也沒有想到,還沒出征前就在英吉利海峽裡陰溝裡翻了船,被英國“海盜”打得落荒而逃,損失了2.1萬西班牙士兵(差不多就是想派到中國的人數),差一點遭到全軍覆滅的代價。
經此一戰,西班牙别說要去征服大洋彼岸了,就連他昔日的地位都蕩然無存,被荷蘭征服再到屈服于英國,一步步開始走向下坡路。
在日本,豐臣秀吉有着與腓力二世“吞并大明,統治世界”一樣的美夢,隻是豐臣秀吉準備以北韓為跳闆,打完北韓之後攻打大明,然後吞并印度,再以印度為核心向西方進軍,達到稱霸全球的目的。為此豐臣秀吉還作出詳細計劃,準備打完大明就遷都,讓天皇去北京居住,把北京附近的幾個村子封邑給天皇,自己就到甯波去養老。
結果豐臣秀吉傾盡全國之力,動用了14多萬軍隊兩次攻打北韓,卻被大明的李如松禦敵于國門之外,明朝總共出動的兵力,包括海軍在内不超過11萬,最終把日本軍隊趕出了北韓。1598年腓力二世離開了人世,不到一個月後豐臣秀吉也含恨而亡,兩人癡心妄想的計劃最終都泡湯了。
其實,别說是來2萬人,就是西班牙來20萬人,面對強盛的大明都是白給。長線作戰十分考驗軍隊補給、排兵布陣、人員素質,在海戰中西班牙可能會稍占上風,但想深入腹地,長期統治無異于癡人說夢,很可惜英國人直接粉碎了腓力二世的美夢,不然在世界曆史中,大明很可能還将書寫出傳奇的戰史。
《征服中國計劃》是西班牙總督提供的一項“妄想計劃”,他隻看到了中國有錢,卻沒有真正到中國内地進行考察,中國戰将比比皆是,不懼怕任何的外敵,也幸虧西班牙沒有出兵,保住了自己最後一塊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