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頒獎典禮上,郭德綱對沙溢的孩子安吉開起了玩笑,說:“我看着怎麼那麼像我的孩子?”
沙溢表情尴尬地打起了圓場:“太不像話了郭老師,都說小魚兒像嶽雲鵬,安吉再像你,我還活不活了?”
誰成想郭德綱再次說道“沒事,這說明你們家人好客”,不僅坐在台下的胡可難以壓抑憤怒,就連5歲的安吉也感受到了對方的不懷好意。
本來上台領獎時,安吉歡天喜地,還翻起了跟頭,可在被郭德綱“逗”過之後,情緒明顯低落了下來,獲獎感言也沒多說幾句。
事情發生後,迅速引來了網友們對這種“逗娃行為”的批判,大家紛紛表示老郭這樣“逗娃”有點太過分。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都曾遇到類似的情況,每當逢年過節親戚聚會時,總會有一些大人自以為幽默地逗弄着孩子,當孩子因為所謂的“玩笑”被逗得尴尬,甚至被吓得哭泣時,換來的卻是他們的哈哈大笑,殊不知這對孩子是實實在在的精神傷害。
是以我們作為家長,當發現有人用這些低級行為來“逗娃”時,一定要及時制止。尤其接下來的元旦、春節等一大波節日就要到了,家長一定要對那些充滿惡意的逗娃行為說“不”,不要因為顧忌面子導緻孩子被傷害。
一、挑撥孩子和父母的關系
“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爸爸媽媽根本不喜歡你!”
“你看看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
有些親戚朋友天生喜歡開玩笑,會在孩子面前說些欺騙性的言語,故意挑撥孩子和父母的關系,雖然自己感覺十分有趣,但卻引來了孩子不好的聯想。
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成年人或許能夠聽出對方的調侃之意,并不會放在心上,但孩子卻無法明确地分辨,深深地記在心裡。
幾年前有一個新聞,一名4歲的小女孩趁着爸爸媽媽不注意,把幾個月的弟弟從樓上扔了下去,原因就是有鄰居開玩笑說“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小女孩将話當真走向了極端。
二、用誇張的說法來恐吓孩子
記得之前在網上刷到過這樣一個視訊,一個媽媽帶着一名3歲左右的小朋友站在熟食店的視窗前,媽媽或許是想要對孩子開玩笑來“吓吓他”,于是指着櫥窗裡的熟食說道:
“寶貝你看,這就是小豬佩奇的鼻子,旁邊是他媽媽的,後面是他爸爸的,這個是他弟弟的,一家四口都被做成豬頭肉啦。還有,你看這是小豬佩奇媽媽的豬腳,也被剁下來啦。”
面對媽媽這樣的“玩笑”,孩子沒有一絲笑意,反而瞪着櫥窗一臉驚恐。
對于媽媽來說,這可能隻是随口而出的一句“玩笑話”,但對孩子而言,卻可能成為一生都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他們很難對成年人口中的說法分辨真假,成年人随口說出的一句話,都會讓孩子深信不疑。
而當孩子一旦被這樣的誇張說法所恐吓時,很容易信以為真感到驚恐,長期地處在消極情緒下,乃至于出現抑郁情緒。
三、逗孩子“抽煙喝酒”
在親朋好友的飯桌上,有時大人起了興緻,會拿筷子沾酒讓孩子舔一舔,亦或是讓孩子嘗試吸煙。
然而孩子的免疫力低下,身體器官發育不成熟,強行讓孩子喝酒,很容易引發酒精中毒,進而導緻生命危險。
比如2015年攀枝花,一名父親帶2歲兒子赴宴,席間父親的3名朋友逗孩子喝酒,結果孩子在喝下1兩白酒後昏睡不醒,最後因急性酒精中毒不治身亡,釀成悲劇。
而香煙在燃燒時會釋放衆多有害化學物質,包括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等,對孩子的喉部、氣管、肺部均有損害,也會使孩子的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四、觸碰孩子隐私部位
有時候一些大人會選擇觸碰孩子的隐私部位來表達喜愛,尤其是當遇到小男孩時,并且家長也不以為忤,選擇默許。
事實上孩子的身體比我們想象中更脆弱,成年人接觸的環境複雜,手上經常會沾染一些細菌和病毒,一旦因為這樣的親密接觸使孩子受到感染,後果往往非常嚴重。
而且如果孩子已經産生了性别意識,大人還有意識地去觸碰孩子的隐私部位,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隐性性傷害”,讓孩子誤以為這樣的行為無傷大雅,破壞孩子的性别意識,在長大後難以保護好自己。
老苗結語:
從言語上對孩子的恐吓、欺騙,到行為上的不尊重、逗弄,很多成人逗弄孩子的方式十分過分,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注意觀察他們的感受,認識到所謂的“逗弄”對其來說是種傷害,當發現有類似的低級逗娃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制止。
今日話題:你遇到過這種“低級逗娃”的情況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