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年2月下旬,根據南線黨政軍委員會的決定和華中一分區首長訓示,靖江縣獨立團和如臯縣獨立團合并,成立如靖獨立團聯合行動,對内稱“如靖團”(實際上并無如靖團建制,兩部也未合并),任命許淦任為靖江縣獨立團政委,何正為參謀長,由許淦統一指揮,在南線機動作戰,堅持反“清剿”鬥争。
3月3日開始,國民黨軍糾集其整編第四師第一〇二旅兩個團、整編第四十九師第一〇五旅兩個營、省保安隊6個大隊及縣保安隊4個大隊和區鄉反動地方武裝共18個營、萬餘兵力,在南線對如臯河西及泰興、泰縣地區進行第三期“血洗清剿”(又稱“3月會剿”)及“會剿”“駐剿”“搜剿”三結合的硬性清剿,這是國民黨軍隊實施“清剿”以來規模最大、手段最殘酷的一次,前後約一個月,其重點是城(泰興城)黃(橋)、如(臯)黃(橋)路北的兩泰(泰興、泰縣)地區,敵人封鎖主幹公路431公裡,内線公路50餘條、831公裡,構築據點368處,強制推行保甲制度,妄圖實作3月底以前肅清人民武裝,建立反動政權,抽兵增援正面戰場的陰謀。敵人采取“空心戰術”,傾巢出犯,機動奔襲,日夜出動,拉網合擊,幾路乃至十幾路“會剿”,尋找我地方武裝決戰。并公開推行“甯可錯殺一千,不能漏掉一個”的血腥鎮壓政策,瘋狂屠殺我幹部、民兵和革命群衆,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
3月24日,如靖團得悉一〇二旅将“會剿”如臯西部地區,考慮到如臯龍遊河以東地區隻有土頑,于25日夜插入龍遊河東敵占區。26日,如靖團一部化裝成國民黨正規軍,智取朱家據點,夜間強襲車馬湖據點未克,撤出戰鬥,敵亦撤逃。一〇二旅聞訊趕至河東地區并拟合擊,如靖團于當夜冒雨由河東地區轉移河西地區,并連夜越過如黃公路,夜宿如新公路西側的岔林港,次日,國民黨軍又循蹤而至。是日,據情報得悉,敵人将于次日再次合擊如臯地區,如靖團乃于28日拂曉前西進到達雅周地區的張莫天。
部隊到達張莫天後,即與留在原地堅持鬥争的泰縣上司及其帶領的武工隊取得聯系。28日上午,國民黨軍整編第四師第一〇二旅和江蘇省保安隊3000餘人五路合擊如靖團。當天早晨,發現敵人在駐地西面和南面打槍,放火燒房子,群衆“跑反”。據泰縣的情報稱,敵人隻有100多個土頑,附近沒有其他情況,泰縣上司同志堅決要求殲滅這股土頑,并決定武工隊單獨出擊。應泰縣縣委和當地群衆要求,政委許淦根據敵主力當天合擊如臯地區的情報,輕信泰縣提供的情況,認為兩個縣團4個主力連加上泰縣武工隊共有700多人,足以對付100多個土頑。于是下令出擊,要求速戰速決,在很短時間内殲滅這股土頑,打完後立即轉移,免得敵人派來增援部隊。
靖江縣獨立團第一、第三兩個連接配接敵後,發現是洋頑(國民黨正規軍),一個猛沖,把敵人的先頭部隊擊退。但敵後續部隊接踵而來,其它多路敵人聽到槍聲也蜂擁而至。靖江縣獨立團兩個主力連360多人不幸陷入重圍。
面對這一情況,靖江縣獨立團臨危不懼,先頭部隊沖鋒槍班立即用沖鋒槍打擊逼近的敵人,掩護團部及其他部隊後撤,并利用河坎、田埂就地展開,組織輕重機槍火力,大量殺傷合圍的敵人。在敵人逼近時,再以密集的短兵火器和排子手榴彈予敵以更大殺傷。從上午9時許,一直戰鬥到下午5時左右,多次打退敵人的集團沖鋒。此後,乘敵人攻擊勢頭減弱,如靖團便抓緊時機,以排為機關分多路突出重圍。靖江縣獨立團一個排掩護獨立團突圍,殺傷國民黨軍隊100餘人,全排犧牲。
張莫天戰鬥,雖給敵人以重大殺傷,但如靖團亦付出慘痛代價,靖江縣獨立團傷亡100餘人,副營長季藩、第一連連長王希賢和第三連副連長鄭道甫等英勇犧牲,政委許淦、副教導員賈其銳等負傷。
如臯縣獨立團于當夜穿過海(安)泰(州)封鎖線,突圍到達紫石(海安)地區。第二天下午,靖江縣獨立團突圍出來的部隊陸續集中起來,共有250餘人(含一些負輕傷後沒有離隊的幹部戰士),于是将第一、第三兩連各編為120餘人,西移至泰興地區與兩泰(泰縣、泰興)獨立團會合。此後,根據分區指令,如靖團分開行動,靖江縣獨立團與泰縣獨立團、泰興縣獨立團合編,複回雅周地區的張家垛,于第三天夜裡奉命轉移到紫石(海安)地區休整。
靖江縣獨立團轉移到紫石(海安)地區,受到了地委和軍分區上司的親切關懷。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鐘民前往看望。分區機關為靖江縣團休整作了妥善安排。4月2日,一地委在紫石縣墩頭召開南線如臯、靖江、泰興、泰縣四縣及紫石縣委書記、縣團負責人聯席會議(史稱“墩頭會議”)。會上,鐘民總結了三月反“會剿”鬥争的經驗教訓,會議決定變消極防守為積極堅持,将分區黨政上司中心轉移至南線,發展武裝力量,反擊國民黨軍的“清剿”行動。
4月4日,蘇中主力部隊在李(堡)栟(茶)線發動攻勢,“清剿”泰州地區之敵四十九師兩個營撤出孫家莊、營溪據點東援。一地委抓住時機,由鐘民親率分區特務連、靖江縣獨立團兩個連及如臯縣獨立團和泰州獨立團各1個連挺進南線泰州地區。4月7日晚,靖江獨立團一、三兩個連編為南線支隊二營,随分區政委鐘民和副參謀長彭桂卿傳回南線,又鬥志昂揚地轉戰于南線地區,繼續堅持反“清剿”鬥争。
來源 | 海安日報
編輯 | 胡嬌 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