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安史之亂”是楊玉環的鍋?

唐朝天寶14年12月,天氣還很冷,這天唐宣宗正在跟楊貴妃品茶。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美人在懷,江山平定,這讓唐玄宗好不惬意,不過,這天從太原傳來一份八百裡加急的奏折,呈到了唐玄宗的手中,破壞了皇帝的好心情。

隻見上面赫然寫着:平盧、範陽、河東三節度使安祿山欲起兵謀反。

唐玄宗看到這個消息有些不悅,他之是以看到造反的消息不慌張,是因為最近他已經收到多次“安祿山造反”的奏章了。

每次唐玄宗派人監視安祿山以後,都發現他忠心耿耿,沒有半點造反的征兆,這次的奏折一定也不例外。

對此唐玄宗十分不悅,他認為這就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是以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不過,唐玄宗很快就笑不出來了。

此時的安祿山在做什麼呢?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安祿山集結了契丹、同羅等共15萬兵馬,打着“收到密诏誅殺宰相楊國忠”的借口,在範陽迅速起兵。

當地的百姓已經曆經幾代人沒經曆過戰争了,赫然間聽聞有人起兵,都震驚不已,由于河北原本就在安祿山的管轄範圍内,是以他的騎兵所到之處,都輕而易舉的瓦解了。

大唐爆發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是以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唐玄宗帶着楊貴妃逃出京師,前一秒還輝煌無比的大唐,轉眼間就破敗不堪。

“安史之亂”堪稱中國曆史上最血腥的叛變,那麼“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呢?最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呢?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人們都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時期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節點,不過在我們所學的曆史中,安史之亂往往都被一筆帶過。

人人提起唐朝,總是對“盛世”二字津津樂道,但是卻忽略了盛世之後的另一個極端,正是安史之亂的爆發,促進了大唐的滅亡。

要說安史之亂最令人驚訝的地方是什麼,那大概就是同曆朝曆代的起義不同,安史之亂并不是發生在末年時期,反而是在唐朝發展的鼎盛時期爆發的。

唐玄宗即位以後,創造出了空前的開元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朝堂安穩,國庫充足,唐玄宗末年時期,他甚至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

說起唐玄宗,人們總是繞不開一個流傳千年的名字——楊玉環。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後人總喜歡将安史之亂推到楊玉環的頭上,誠然,因為楊玉環深受寵愛,是以楊家也是以在朝中權勢滔天。

宰相楊國忠是個品行不端之人,他不但愛好喝酒賭博,更是在任職期間專權,敗壞朝綱,就連他的族中人都對他相當不齒。

但是為什麼這麼一個人能當上宰相,究其原因竟然是因為,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哥哥。

要說起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多多少少也跟楊國忠脫不了幹系,楊國忠一直是安祿山的死對頭,兩人一直針鋒相對,直到安祿山徹底爆發。

安祿山并不是漢人,那時候唐玄宗聽從李林甫的建議,隻要不是漢人,統統都要打壓,安祿山為了活命,還認了楊玉環當幹媽。

因為這層關系,唐玄宗對安祿山才寵信有加。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奸臣神“助攻”,長安淪陷

安祿山手中掌握着唐朝的兵權,更是身兼三省節度使,在朝中手握大權,是以這引起了楊國忠的嫉恨,總是想将他鏟除,兩人的關系逐漸惡化。

而此時的唐宣宗一方面想着讓兩人互相掣肘,另一方面他也是安穩已久,根本懶得管這些明争暗鬥,是以在唐玄宗的縱容下,事态一發不可收拾。

原本安祿山就不是多麼安分的一個人,再加上手握重兵,掌管近20萬唐軍,另一方面,地方節度使得職權是非常大的,當地的百姓都是“隻知将命不知皇命”。

唐玄宗早就該想到,倘若安祿山真的敢造反,後果不堪設想。更加可笑的是,直到安祿山造反整整8天以後,唐玄宗才徹底相信這一事實。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這一天,安祿山打着剿滅楊國忠的借口發起叛亂,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各地的百姓早就已經苦不堪言,安祿山所過之處,各州縣的縣令甚至都打開大門迎接他。

8天以後,唐玄宗終于召來楊國忠商議應對之策,他派出了金吾大将軍高仙芝、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帶兵出征,平息叛亂。

雖說兩大将軍同時出場,看似威風凜凜,實際上此時的唐軍早已中看不中用了,軍中都是一些市井子弟,有些小官職的也是來混日子的官宦子弟。

這樣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二人帶領軍隊遇上安祿山的時候,的确給他造成了一些阻礙,不過這點阻礙根本擋不住安祿山。

安祿山的隊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進了洛陽,此時的安祿山早就已經志得意滿,他在洛陽稱帝,皇帝當得像模像樣。

當年12月份,洛陽淪陷以後,封常清與高仙芝二人商議,認為此時易守不易攻,于是他們推至潼關,打算修築工事以作防守之用。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這邊将士們在前線拼命,後方卻得意洋洋,讒言不斷,楊國忠根本不知戰場情形,一味進言,表示不能給胡人(指安祿山)喘息之機,現在應當一舉将對方擊敗。

與此同時,又有奸臣進言道,封、高二人此刻貪生怕死、贻誤戰機,罪不可恕,甚至更有人進言,兩人早已跟安祿山勾結,是以才停止進攻。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年邁,許是真的昏聩了,他聽信讒言,不分青紅皂白命人将封、高二位将軍斬首,可惜,兩位優秀的将領就這樣命喪黃泉。

二人死後,唐玄宗又讓大将哥舒翰上場,但是此時哥舒翰身體有恙,他屢次向唐玄宗說明緣由,但是此時唐玄宗也沒有别的指望了。

就這樣,哥舒翰硬着頭皮上場了,哥舒翰分析過戰事以後,也認為此地易守不易攻,于是下令固守城池。

安祿山在外圍掙紮好幾天,卻遲遲無法攻進來,正在心急如焚,誰知這時候唐玄宗給他做了一個優秀的“助攻”。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天道好輪回

唐玄宗聽信讒言,認為現在應該主動出擊消滅叛軍,否則這樣拖下去太浪費時間了,哥舒翰屢次說明情況,但是唐玄宗卻堅決指令他出擊。

這個消息讓安祿山心花怒放,他埋伏在半路,直接将哥舒翰的十幾萬大軍全部殲滅,哥舒翰本人也被擒住。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才終于知道後怕,他迅速帶着楊玉環以及皇子、大臣們出逃,長安也被安祿山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了。

他打進長安以後,昔日繁華的長安城一夕之間淪為人間地獄,他們在長安城中大肆行燒殺搶掠之事。

百姓流離失所,死的死,散的散,安祿山原本就是胡人,他對漢人沒有什麼情感,是以對百姓們極盡淩辱。

每每闖到一戶百姓家中時,隻要是能拿走的,連桌椅都沒有留下,實在拿不走的,就直接一把火燒掉。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叛軍們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城中從最開始的哭天喊地,一直到瞬間一片靜寂,因為此時城中除了叛軍,已經找不到活口了。

除了唐玄宗帶走的皇子與姬妾外,宮中剩餘的人口全被誅殺殆盡,整個長安城變成一座灰暗破敗的廢墟。

根據記載,安史之亂過後,中國版圖整整損失了3千萬的人口。不過,但凡是造孽之人,最終都逃不過一句“天道好輪回”。

安史之亂由安祿山開始,亦是由安祿山之死而平息。

安祿山有一個兒子叫安慶緒,由于叛軍内部沖突重重,互相之間也是明争暗鬥的局面,再加上安祿山為人殘暴,周圍不知多少人都對他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安祿山的位子虎視眈眈,安慶緒害怕位子被他人搶去,于是與痛恨安祿山已久的侍從李豬兒勾結,兩人合謀将安祿山一刀斃命。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安祿山死後,叛軍内部的混亂再也壓制不住,内部的争鬥開始了巨大的内耗,僅僅一年的時間,安慶緒就損失了十幾萬的兵力。

安慶緒眼看控制不住局勢,隻好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帶領10萬有餘大軍去抵抗唐軍,随後又集結兵力誘殺安慶緒,自己吸收了安慶緒的兵馬。

史思明比之安祿山根本是大巫見小巫,他帶領的叛軍所過之處更是猶如蝗蟲過境,每每到一座城池,不光燒殺搶掠,還将壯丁跟婦女全都抓進軍營。

有姿色的就自己享用,沒有姿色的就全部殺光,一時之間到處橫屍遍野,生靈塗炭,人間活脫脫成為了地獄。

在這之後的兩年間,毫無疑問史思明也走上了安祿山的老路,叛軍内部起了内讧,他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叛軍内部分崩離析,再也沒有了戰鬥力。

剩餘的叛軍已經無法抵抗唐軍,他們有的自殺身亡,有的歸降唐軍,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最後就這樣草率收場了。

安史之亂過後,大唐受到重創,人口數量被對半砍掉,經濟徹底崩潰,中央也失去控制,從這之後,唐朝不是沒再出過明君,但是傾盡全力也沒能恢複曾經盛世的一半。

“安史之亂”到底有多亂?自古最血腥的叛亂,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可以說,安史之亂的導火索的确是安祿山,但是起因卻在唐玄宗的身上,所謂“盛極必衰”,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