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菁媽以前經常下鄉給媽媽和奶奶們講孩子營養相關的知識,每一次講課都能遇到奶奶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家的孩子已經10個月,會吃粥會吃飯了,還要給孩子喝奶粉嗎?
我們以前年輕的時候帶孩子,都是喝完母乳之後沒有奶粉的直接吃飯菜,現在又說什麼奶粉營養好,但是我覺得孩子喝奶粉都是水,不如吃粥吃飯營養好,是以都會下意識的讓孩子多吃粥多吃飯少喝奶,覺得這樣子讓孩子能夠吃得更營養長得更高!
跟奶奶意見相反的就是一些年輕的媽媽,覺得奶粉上面營養配料表裡好幾十種營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甚至是有助于孩子大腦發育的DHA,有助于孩子腸道的益生元,各種營養都有,這麼好的東西,當然要讓孩子喝多一些喝久一些。
是以隻要孩子願意喝,每天都可以喝很多的奶,隻要奶喝得下飯吃不下無所謂,反正奶這麼有營養,有些孩子甚至到了快兩歲的時候,每天還能喝800毫升甚至是1000毫升的牛奶,飯菜就吃得很少。
奶奶和媽媽的這兩種極端,其實都不利于孩子長高,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孩子一出生隻能喝奶,為啥6個月要添加輔食?原因家長要了解
★和孩子的消化能力有關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沒有牙齒,咀嚼能力也非常弱,這時候你給他吃飯他不會咀嚼,全部吞到胃裡面,胃腸消化能力又弱,是以隻能吃什麼拉什麼,消化不了。
這時候隻能給孩子喝流質的奶類,而且奶的蛋白質脂肪各種營養的配比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所有的配方奶粉都是根據母乳中的營養來進行搭配的,也就是要符合孩子的消化能力。
慢慢地孩子長大了,他的消化能力慢慢成熟,這時候就要給孩子嘗試添加一些米糊,軟爛的食物,刺激孩子的腸道慢慢地發育,慢慢的健康。
也就是喝奶是因為消化能力不成熟,吃輔食是因為孩子的消化慢慢成熟了,需要從喝奶過渡到成人的飲食。
★跟孩子的營養需求有關
孩子越小長得越快,需要的營養越多,但是腸胃消化能力又不大,這時候隻能給孩子喝一些容易消化,營養價值又高的奶類,比如說母乳或者配方奶粉。
母乳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鐵的含量非常的少,孩子到了六七個月的時候,從母體中帶來的鐵基本上就消化光了,必須要從日常的飲食中補鐵。
這時候就要給孩子添加高鐵的輔食,比如說高鐵的米粉,或者是肉泥,肝泥。
★跟孩子的味蕾發育有關
4-8個月是孩子味蕾比較敏感的時候,是以這個時候添加輔食,能夠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輔食,讓孩子慢慢地感受到輔食的味道,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可能就容易挑食厭食。
是以孩子什麼時候喝奶?什麼時候吃輔食?怎麼配置設定?是跟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關的。
兒童臨床營養師劉長偉,在他的著作《輔食每周吃什麼》中就提到了,孩子的輔食量跟奶搭配合理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奶跟輔食怎麼搭配?家長要清楚,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6個月前純母乳或者奶粉
孩子在6個月前不需要添加輔食,隻需要給孩子喝足夠的奶和母乳,給孩子補充維生素AD就可以。
6個月-12個月保證奶量,及時添加輔食
6個月-12個月,奶量保持600~1000毫升而且是遞減,比如說孩子在6~7個月的時候喝1000毫升的奶,孩子到8~10個月喝800毫升的奶,孩子到11個月~12個月喝600毫升的奶,慢慢的奶量在減少,輔食量在增加。
1~3歲輔食為主,奶量為輔
1~3歲的孩子主要的營養來源于輔食,孩子開始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每天保證400~600毫升 的奶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超過600毫升。
孩子3歲以後,日常的飲食慢慢地跟大人的接近
三歲以後孩子每天喝400毫升的奶,其他主要的營養來源于飯菜。
是以奶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隻是在一歲之前是主角,6個月之後飯菜就要開始加上,一歲之後飯菜是孩子的主食,給孩子做合适生長發育,合适消化特征,孩子愛吃的輔食,才能讓孩子長得高更健康更聰明。
媽媽如果輔食做得不好,反而依賴奶粉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是以建議媽媽們購買一本《輔食每周吃什麼》。
裡面有200多道食譜,每一道輔食譜寫得非常地詳細,有準備的時間,烹饪的時間,難易指數,還有營養食材需要多少,怎麼樣做,以及這道食譜裡面有什麼樣的營養。
還有一些在添加輔食的時候,家長容易犯的誤區,比如把米湯果汁作為寶寶最初的輔食,用果汁或骨頭湯沖調米粉,家長避開誤區孩子才能吃得好長得高。
如果媽媽覺得不喜歡看字的話還有視訊,媽媽拿到手就能做,做了孩子就能愛吃,吃了孩子就能長得快。
不少媽媽之是以不願意給孩子做輔食,是因為自己辛苦做了半天,孩子不愛吃,但媽媽們買了這本書,再按照這本書給孩子做食譜,卻發現裡面的食譜搭配色香味俱全,孩子特别愛吃,而且吃了還能長得快。
購買的媽媽都說跟着這本書給寶寶加輔食,太友善了,而且食譜多,講解很詳細,一看就會了。
(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