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原何錯失天下?

春秋時期,五霸稱雄,周王權力日益衰落。天下紛争不止,各國政亂頻發。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七國時代拉開序幕,秦國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廣袤的土地,君王的勤政,日益強大。一代又一代君王的努力,使得秦國成為七國中的頭号強者。秦王嬴政最終在前人的基礎上依靠武力一統天下,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帝國。此時是公元前221年,然而不可一世的秦帝國在嬴政死後僅僅十二年便被推翻,其統治也不複存在。在起義的人馬中,項羽和劉邦具有着突出貢獻,而日後的天下之主也在二人中産生。

項羽原何錯失天下?

《史記》記載項羽名籍,下相人。他的叔父名叫項梁,他的爺爺是出國名将項燕,在王翦攻打楚國時戰死。項羽起事反秦時隻有二十四歲,他與叔父項梁共同帶領楚人反秦。适時陳涉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朝廷忙于鎮壓,各地勢力便無暇顧及,項家便借此時機逐漸壯大,最終成為反秦主力。巨鹿之戰項羽通過破釜沉舟的方式提升士氣,最終成功擊敗數倍于己的章邯軍隊,解救被圍困的趙國。與此同時,劉邦則繞過巨鹿,借道黃河以西先入鹹陽。項羽對此十分氣憤,于是便有世人皆知的鴻門宴故事。秦朝覆滅後,項羽分封諸侯,将秦國一分為三,分别分給三名秦朝名将,其中包括章邯。自己則率領親軍傳回楚地,建都彭城,自封西楚霸王。原本分封關中的劉邦被封到蜀地,成為漢中王。此時距離項羽起事僅有兩年,時年二十六歲的他号令諸侯,分封天下,一時間風光無限。

項羽原何錯失天下?

就在項羽志得意滿,享受着自己楚王的稱号之時,劉邦卻在蜀地積草屯糧,整頓人馬。并拜韓信為大将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三秦之地,劉邦終于離開蠻荒的巴蜀,重新回到中原,與項羽争奪天下。彭城慘敗,荥陽出逃,劉邦一次又一次被項羽擊敗,惶惶如喪家之犬。而項羽隻敗一次,便自刎烏江,為何項羽沒能成為天下霸主?成為一國之君,而是僅僅做了西楚霸王。

首先是項羽的自身原因,性格暴虐,喜好猜忌他人。起事之初便立下規矩,凡是見項羽旗幟而不投降者,城破後一律坑殺,後來在其叔父管束下有所收斂。項梁被章邯所殺後項羽帶領人馬破釜沉舟,在巨鹿打敗章邯三十萬人馬。對于二十萬秦軍降卒,項羽選擇坑殺,以減少禍患。除此之外,秦王子嬰作為降俊也死于項羽之手,并且一把大火焚燒阿房宮,引得秦人心生怨恨,這與秦朝暴政又有何不同。此種性格怎能不失民心,不失天下。

項羽原何錯失天下?

其次,項羽心高氣傲,做事無長性。年少時項羽學習寫字,還未學成便放棄,後又學習劍術同樣中途放棄,惹得其叔父惱怒。項羽的回答則是,書隻能寫姓名,劍隻能是一人敵,而他要學萬人敵,于是項梁教授兵法,略知其意後項羽又不肯在學。此外,婦人之仁,優柔寡斷也是他的又一缺點,多次可殺劉邦卻因一時手軟而放棄。面對一些重大抉擇時更是難以決斷。相較之下劉邦在逃跑之際三次将子女踢下馬車而不顧,如此心狠決絕之人定能不擇手段的奪取天下。

項羽原何錯失天下?

最後一條原因則是項羽未能順勢而行,對天下終歸一統的趨勢視而不見,幻想着像周王一樣分封諸侯。而曆史的車輪隻會向前,哪裡又會因他一人而後退。最終項羽隻得自刎于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