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作者:陳二虎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一、反對北伐

北宋承後周之餘脈,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南征北戰中壯大了起來,卻死于“燭光斧影”中,其弟趙光義即位,一舉滅掉了北漢,全軍将士群情激昂,趙光義也完全陶醉于勝利的喜悅中,決心一鼓作氣收複幽燕十六州。

當時朝中有一個人十厘清醒,這個人就是張齊賢,他在一片收複聲中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現在不是兵發幽燕的時候,應加強對河東,也就是原北漢領土的管理,修複城池,增建壁壘,扼守軍事要害,穩定河東民心,清醒地看到宋與契丹的實際情況,不可心血來潮“争尺寸之事,角強弱之勢”,“百戰百勝,不若不戰而勝”,也就是“民,本也,疆土,末也”。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趙匡胤)

對于北宋不要輕啟戰事,針對契丹善于騎兵野戰,做到“峻壘深溝,蓄力養銳,以逸自處,甯我緻人”,即可平息邊境戰事,又不會勞民傷财,讓老百姓投身到農業生産中富裕起來,也讓國力得到加強,“堯舜之道無他,在乎安民而利之爾,民既安利,遠人斂衽而至矣”,這以人為本,“稻米流脂粟米身”的良策,實是太平盛世的良好開端,也是國祚綿長的基礎。

然而,野心膨脹的宋太宗趙光義根本聽不進去,貿然進兵,遭到慘敗,铩羽而歸,自己還中了兩箭,軍中又傳出擁立趙匡胤長子趙德昭的消息。

一時間,也引起契丹兵馬不時南下報複。

當趙光義第二次北伐失敗,張齊賢被任命為代州知州,面對契丹鐵騎的蹂躏,張齊賢加強城池,以防遼兵入寇,招募青壯為鄉勇,進行軍事化訓練,提高了戰鬥力。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趙光義)

二、智破遼兵

宋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十二月,數萬遼軍沿滹沱河而下,兵臨代州城下,因宋副部署盧漢赟見契丹兵馬勢大,膽怯不敢迎敵,保壁自固。宋将都指揮馬正隻能以本部兵馬列陣于代州城南門外迎戰,但衆寡不敵,盧漢赟貪生怕死,拒絕出援。

危機時刻,身為文官的張齊賢親率自己訓練的兩千鄉軍,慷慨誓衆,增援馬正,将士一以當百,擊退遼軍。

事先張齊賢遣使向駐紮在并州(今太原)的河東主帥潘美求救,請潘美出兵夾擊來犯遼軍。

潘美自陳家谷口楊業兵敗受到朝野上下的譴責,恰需要用戰鬥證明自己的清白。于是,立馬回複出兵,并告知大軍已到達柏井(今山西陽曲北),不料使者卻被遼軍抓獲,更加糟糕是,潘美又接到天子密诏:河北宋軍大敗于君子館,命河東宋軍不得出戰,儲存實力,無奈隻好回師,退回并州,而代州的安危也就與他無關。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潘美)

急切等待援軍的張齊賢,左等右等卻等來潘美的兵馬又傳回并州,讓張齊賢的希望落空,但他沒有悲觀失望,從危機中看到一縷曙光,因為遼軍以及并州軍民都知道并州潘美部馳援而來,而不知道軍隊又傳回。

張齊賢藝高人膽大,就把送信的使者關到密室中,不讓消息走漏出去。入夜後,精選二百壯士,這些士卒每人懷揣戰旗一面,背負柴木一捆,悄悄到達代州西南十五公裡處,搖旗呐喊,點燃柴木,硝煙與旗幟使遼軍誤認為并州的宋援軍大至,驚恐不已,争先撤退。

當走到土磴砦時,張齊賢已經在此埋伏,候個中着,一陣斬殺,令遼軍傷亡不小,國舅詳穩撻烈哥、宮使蕭打裡等數百人戰死,被俘五百餘人,得到戰馬兩千餘匹以及大量器械。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三、顧全大局

代州一戰雖然是小勝,可貴的是張齊賢一個文官,手下沒有正規軍隊,更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用智用膽,僅僅依靠兩千鄉兵保住城池,擊敗遼軍,殺傷上千人,實是非常之舉,遠比北宋那些手握重兵卻屢戰屢敗的将校強上十倍百倍。

張齊賢更是一個識大局的君子,他深知河東以潘美為首的将校貪功怕死,又彼此傾軋嫉妒,常常為一己私利而置他人之生死于不顧,處處考慮的是自身安危與升遷,置整個戰局于不顧,沒有一點血性。對此,張齊賢總是把功績拱手相讓,借以平衡關系,共同禦敵。

代州解圍後,雖然副部署盧漢赟龜縮城中,避敵不戰,但張齊賢在呈給朝廷的報捷中還是把他的名字寫上。

當一個人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才會舍生取義,忠心報國。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遼軍)

張齊賢充分展現了入仕報國,将個人的榮辱與國家大義聯系到一起,心中激蕩着拯時濟世的博大情懷,把儒家強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淋漓地演繹,氣薄雲天。

難怪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學家、乾隆帝師傅朱轼評價說:“齊賢之用兵,臨敵制勝,變化若神。雖武夫徤将,有所不逮。及其涖民施政,清淨務簡易,去民所疾苦。是以所居國樂,所去民思,何其能也。”

一介儒生能夠勇擔重任,為天下人景仰,羞殺那些貪生怕死的将士。

一介文弱書生張齊賢為何能僅憑兩千鄉勇擊退遼國數萬虎狼之師?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