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着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作為一個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曆史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史記》更是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被無數的中外曆史愛好者奉為聖書。

然而,許多的外國學者,對于中國曆史的“強漢,盛唐,富宋,剛明”深信不疑,而對周代以前的夏商是否存在,卻持否定态度,認為它們是杜撰出來的朝代,就是因為甲骨文的出現,使得商朝被世界所承認,而這一切,都該歸功于晚清的一個名人。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着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晚清名臣,文化大家

提起晚清名臣,大家一定會想起四個人,他們就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然而,還有這樣的一個人,他不為人所熟知,曆史給予他的評價,卻不遜色于他們之間的任何一人,并且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要遠遠高于他們,他就是王懿榮。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着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王懿榮,祖籍雲南人,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光緒六年中進士,深的皇帝與慈禧賞識,奉命抗擊八國聯軍,1900年,義和團攻入天津,懦弱的慈禧擔心各國使館被毀,難以承受列強的怒火,遂派榮祿派兵保護,王懿榮為團練大臣,見此場景,王懿榮深感羞愧,說道“此天與我以死所也”而天意弄人,王懿榮就是死于這一年。

王懿榮的一生,其實還算圓滿,夫人黃氏,十分賢惠,清末時期,金石收藏的風氣十分興盛,許多人更是做起了倒賣金石的買賣,而王懿榮早年就對金石,古籍十分感興趣,賢惠的黃氏一直默默無聞的支援着自己的丈夫,甚至将自己的嫁妝典當,用于王懿榮采購,愛好收藏的王懿榮很快在京城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同時,王懿榮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也頗高,有着東怪之稱,被稱為清末四大書法家之一。

二?七次落榜,一朝中進士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名臣,卻自十八歲起,連續七次名落孫山,屢試不中,1879年秋季,這一年或許是他的轉折年,在他參加第八次鄉試之後,終于中了進士,此後一路綠燈,官至國子監祭酒。

前文提到,王懿榮出身官宦之家,可他本人的關系卻也是非同一般,1870年,張之洞任湖北學政期間政績良好,許多的京城名人前來結交他,其中就有王懿榮,1875年,張之洞第二任夫人病逝,同年,張之洞迎娶王懿榮的妹妹王懿娴為妻,王懿娴出身名門,知書達理,本身的才華更遠非普通女子可比,是以很受張之洞的寵愛。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着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三年之後,王懿娴病逝,而張之洞對這段感情久久不能忘,自此,張之洞與王懿榮的感情更加深厚,彌足珍貴。

當時的王懿榮,面對列強肆虐,想要購買武器,操練兵馬,一雪國恥,但苦于沒有管道和多餘的銀兩,隻得向張之洞求援,借一些軍械,而張之洞總會幫忙。二人雖不常見面,卻經常互通書信,在苦悶的時候還會向對方傾訴,互相鼓勵,王懿榮雖然在仕途方面算不上是成就斐然,但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卻是首屈一指的,而張之洞剛好相反,二人也算是互補了。

三?北京淪陷,以身殉國,打開華夏曆史新篇章

然而,這一天終于還是來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挺進北京,在北京外圍與清軍展開決戰,直隸總督裕祿、水師大臣李秉恒兵敗自盡,七月,八國聯軍炮轟北京,北京陷落,慈禧,光緒攜親信倉皇出逃,許多大臣也被聯軍吓破了膽,四處逃竄。

此時的王懿榮已經是心如死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于止之其所止,此為近之。”絕不苟且偷生,誓與與國家共存亡,寫下絕命詞之後,便帶着守寡的長媳投井自盡,一位清官,一位大家,也可以說是一位鐵骨铮铮的英雄,就這樣的,與世長辭,沒有留下一點金銀,留下的,隻有幾片煜煜生輝的甲骨,靜靜地,靜靜地,躺在他的辦公桌上。

張之洞得知摯友離世,悲痛萬分,更是久久不能釋懷,1931年,在北平的《華北日報》的《華北畫刊》刊登了一篇叫做《龜甲文》的文章,以此來緬懷王懿榮。

1899秋,王懿榮高價收購了一批甲骨,嘗到甜頭的商人聽聞豫北安陽出土了一批甲骨就低價收購了一大批,轉手賣給了王懿榮。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着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後來,王懿榮發現了這批甲骨上布滿了文字與畫,便又給了古董商人六百兩銀子,讓其大量收購,經研究,王懿榮發現這批所謂的“龍骨”,其實是龜骨,而這些文字,很有可能就是商代占蔔所用之物,自此,王懿榮成了發現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甲骨的發現,證明了我國的商朝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同時,甲骨文的出現更是為我國夏商周時期的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從王懿榮的身上,我們看見了中華民族百折不屈的精神,不畏強權的傲骨,時至今日,中國的話語權更是越來越重,5000年的曆史長河中,我們的對手換了一批又一批,而我們,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面對八國聯軍,他帶着守寡的兒媳跳了井,世界從此承認中國的商朝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懿榮是忠心耿耿的清末名臣,是學識淵博的文化大家,更是一位抗擊侵略的民族英雄,而古往今來,又有着多少英雄付出了生命,給了如今後人們昂首挺胸的底氣,願所有英雄,永垂不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