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鬥時評|要讓博物館成為“頂流”

這兩天,北鬥融媒連續釋出多條VLOG《打卡沈陽博物館》。“9米高的冰屏”“陽光曆史時鐘”“盛京十二時辰”“千年黃金面具”……一幅幅曆史畫卷、一件件曆史藏品,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北鬥時評|要讓博物館成為“頂流”

當下,各大網際網路平台無時無刻不在占據與争奪着世人的注意力,有的網紅更是使盡手段,為博人眼球甚至不惜醜态百出。凡此種種,讓人不由費解發問:我們究竟該看什麼?該追逐什麼?

時值歲末,沈陽博物館驚豔亮相,把人們拉回到優秀的曆史文化體驗之中。甫一開館就引發廣泛關注,迅速成為諸多媒體的打卡地、傳承悠久曆史文化的新地标。

城市的發展會留下印記,于歲月沉澱之中,形成獨特的曆史文化底蘊。接近、了解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城市博物館。沈陽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曆史文明與現代文化融合并存。沈陽博物館的順利開館,豐富了遼沈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外地客人了解這座城市打開了一扇窗子。

北鬥時評|要讓博物館成為“頂流”

沈陽博物館内2500餘件(套)展品,璀璨奪目,物華天寶令人感歎。系統展現了沈陽11萬年的人類活動史,7200年的人類文化史及2300年的建城史,展示着沈陽這座城市獨特的曆史地位,更是提升了沈陽的城市品質和文化自信。

在這裡,我們可以解構沈陽這座城市,了解沈陽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曆史風貌。“候城”“沈州”“盛京”“奉天”,名字的變換訴說着滄海桑田的曆史變遷。

在這裡,沈陽的曆史得以彙集。一座沈陽博物館就是一部沈陽曆史文化的巨著,就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記載着沈陽滄桑輝煌的過去,昭示着沈陽乃至遼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美好的未來,每件實物在訴說着文明傳承,彰顯着文化自信。

北鬥時評|要讓博物館成為“頂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活”字何解?如何激“活”?博物館裡面的文物要“說話”,博物館的展陳要“有趣”,走進博物館就能夠與曆史互動,與文化交流,沈陽博物館在這方面下了大功夫,其采用多項國際先進、國内領先的沉浸式體驗文化裝備技術,廣泛應用無屏懸浮顯示技術和空間定位技術、阿爾法顯示技術、1:1真人比例全息顯示技術和曆史人物複活技術、五通道阿爾法顯示和全息數智人技術等,實作全新的感官、互動體驗,館内數字化應用項目達到24項,讓文物“活”了起來,可看、可聽、可觸摸、可互動。

作為沈陽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客廳”,沈陽博物館以“沈陽文化”“地域特色”“新美育”等專題為切入點,以精品陳列、交叉學科課程體系、新媒體以及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沈陽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并通過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以展覽引進、跨界藝術活動、文物IP共享等形式,展現沈陽曆史文化精髓。

北鬥時評|要讓博物館成為“頂流”

博物洽聞,沈陽博物館承載着沈陽的曆史和記憶,館城相融,沈陽博物館正在融入城市肌理之中,打造出博物館與城市融合發展生動樣本,成為文化發展新高地。置身巡覽,徜徉于曆史長河,感受着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根脈。追昔撫今,弘揚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城市要留下記憶,人們要記住鄉愁。

我希望随着北鬥融媒《打卡沈陽博物館系列VLOG》在網路的傳播和擴散,能夠帶動更多的“民間網紅”走進沈陽博物館等各大文化場館,讓優秀的文化得到更多分享,也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加生動。

來源:北鬥融媒 東北新聞網

總監制/吳濱

監制/王雪冬

稽核/李瑩

主編/朱曉琳

編輯/李沈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