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近期,立訊精密的股價突然出現了大漲,市值來到了3500億。而在此之前,立訊精密的股價已經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迷期。考慮到今年快要結束,是以這可以算得上是立訊精密全年僅有的高光時刻了。

之是以立訊精密能夠抓住年末的尾巴漲一波,原因還在于22号《日經亞洲》釋出的新聞。根據該新聞,立訊精密将加強與蘋果的合作,建立一個新的組裝廠,計劃建立在江蘇昆山。之是以要打造這麼一個工廠,《日經亞洲》也給出了解釋,就是要打破國内富士康等企業對蘋果代工的壟斷局面。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雖然外界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但是立訊精密還沒有對該消息作出确認回應。而根據立訊精密過去在昆山的投資和建設行為,大部分網友和媒體認為該消息具有很高的真實性。

蘋果的目的

蘋果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在手機、電腦等領域具有相當高的市場佔有率,是在全球都少有的龐然大物。能夠加入蘋果的生産鍊,哪怕是其中一個環節的一點份額,也都是受益匪淺的。而富士康作為蘋果生産鍊中最出名的老牌代工廠,不僅占據了很大的份額,而且兩者的合作已經持續了很久,兩方都已熟悉了這種合作模式。換句話說,富士康算得上是蘋果值得信賴的老隊友。同時,作為一家規模這麼大的企業,對于生産鍊的調整一定是謹慎入微的。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那麼立訊精密得到蘋果的支援,是不是意味着蘋果打算對生産鍊做新的規劃,富士康正在慢慢失去自己的地位呢?蘋果之是以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功,代工廠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對于代工廠的要求無外乎兩點,可靠性和成本。近幾年,蘋果試圖将工廠往東南亞一帶轉移,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但是在這個過程有些急于一時,忽略了可靠的重要性,導緻蘋果在東南亞建造的很多工廠不僅沒有為蘋果帶來幫助,反而拖了後腿,給蘋果造成不小的損失。

現在蘋果與立訊精密合作,我們可以猜想一下其中就有成本的原因。因為有往東南亞轉移的失敗前例,蘋果也明白此事目前還不可為的道理。但是想要降低成本,蘋果現在就隻能找國内的代工廠幫忙了。或許正是因為立訊給出了好的條件,能夠為蘋果節省更多的成本,是以蘋果才加強了與立訊的合作。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除此之外,單一的合作關系容易形成過度依賴。蘋果擴大合作對象,也是避免對富士康形成過度依賴,有利于自身的産業鍊健康發展。

富士康被打臉

蘋果加強與立訊精密的合作,蘋果是不會虧多少的,因為除了上述提及的好處之外,蘋果和代工廠之間的合作關系中,蘋果也是占據優勢地位的。而對于立訊精密來說,毋庸置疑也是一件好事。在這個合作中,少有的利益受損方可能就是富士康。其不僅要擔心自己的市場佔有率被瓜分,更需要關心這件事是否代表着蘋果有大規模分割富士康在自家産業鍊份額的計劃。一旦确有其事,富士康可就要為自己未來的發展頭疼了。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其實這也早有預見,富士康作為一家代工廠,雖然規模大,但是重要性和戰略地位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高。尤其是蘋果在國内已經紮根這麼多年,對于“中國模式”已經了熟于心。在中國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蘋果也接觸了很多的國内代工廠,相對于富士康來說,蘋果有更多的選擇。

富士康背靠蘋果,應當知道自身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蘋果功不可沒。正因為如此,富士康應當帶着謙遜的态度“為人處世”,不該頂着蘋果最大代工廠的帽子到處“惹是生非”。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很早之前,郭台銘就大放厥詞,直言富士康在國内建廠是賞飯吃。富士康在國内這些年也是經常出幺蛾子,惹得人心不快。然而郭台銘忘了,蘋果和中國市場是互幫互助,相輔相成的。而他的富士康作為一個代工廠,還沒有資格說出這樣的話來,更沒有資格吃着國内的飯,還要擺臉。

總結

現如今,富士康在蘋果生産線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低,可代替性越來越高,自身的份額也面臨着丢失的危機。郭台銘再想起當年說過的話,不知道會不會覺得害臊臉紅。時勢造英雄,英雄卻難以造時勢。郭台銘以反面教材親身告訴我們為人需謙虛,切不可膨脹,否則最終隻會咎由自取。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立訊精密出手迅速,郭台銘始料未及,富士康市場遭瓜分

富士康遭“打臉”,市場佔有率被立訊精密瓜分,蘋果無動于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