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心裡
都有一座自己的秘密花園
冬日裡,那些比夏天更強大的
生命力量,盡在
商務印書館自然感悟、自然雅趣系列
它們是
中國好書
“中國自然好書獎”入圍圖書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年度25種好書
中版好書榜年度圖書
年度“向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讀物”
大衆喜愛的50本好書
《紐約時報》最佳暢銷科普作品
……
自然雅趣系列
1.《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
一本實至名歸的“趣味自然史”
一隻小小蚯蚓“撬動”整個地下王國
我們很難找到其他的生靈像他們一樣,雖看似卑微,卻在世界曆史的程序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查爾斯·達爾文
全世界的蚯蚓
終于能把腰挺得更直一點了
小小的蚯蚓對生态系統有着深遠的影響
它們消滅植物緻病菌
翻動泥土改造森林
它們甚至是兩次大滅絕事件的幸存者
其中包括了導緻恐龍滅絕的那一次
作者艾米·斯圖爾特多次入選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榜單,在《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中,以幽默風趣而不落俗套的風格,探索了蚯蚓令人驚異的地下王國她揭露了我們腳下錯綜複雜的生物網絡。通過觀察自家花園與蚯蚓箱内成千上萬條蚯蚓,考察了蚯蚓在科學前沿做出的貢獻。
2.《怎樣看到鹿:與自然相遇的50種方式》
現代的都市人
離與自然相遇這件事
已經越來越遠了
弗農小城——觀察之旅
北京——發現之旅
山艾之鄉——博物之旅
瓦爾登湖——朝聖之旅
用博物的心靈書寫自然的故事
怎樣看到鹿
[美] 菲利普·布思
忘掉交叉路口。
去哪兒都别帶槍。
孤獨并渴望着,
自己一個人上路。或者
守一夜,早起。
在密林邊
在古老的櫻桃園裡栖息。
所有的空地都是保證。
日出很好,
日出前要有霧。
不要刻意期望;
慢慢找到你的運氣。
這是一本展現“一個博物愛好者的内心,以及她對自然的感受”的作品。作者講述觀察自然的花鳥魚蟲的故事,以及由此引發的感想。第一手的觀察描寫使得讀者可以有身臨其境之感,而對觀察對象背後的社會、文化、曆史背景的考察以及對相關問題的反思則引人深思。
3.《我的花園、我的城市和我》
我的屋頂花園隻有不到三平方
但它改變了我的生活
歡迎你來到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在這個高度城市化的空間裡
植物自然生長
各種生靈悠然漫步
而我則試圖在喧嚣中追求田園詩般的生活
這本小書記錄了一位25歲的倫敦姑娘偏居城市一角的生活樂趣。而真正的主角是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頂陽台,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從作規劃、購置種子及工具,再到育苗、培植、收獲,花園陪伴着作者經曆了從春到冬的一年時光。
4.《性、植物學與帝國:林奈與班克斯》
植物的發現和帝國的擴張
人性的欲望和科學的探索
法拉在她的書中展現了科學如何支撐不列颠的帝國大業。
——《觀察家報》
想要了解科學如何滿足大英帝國的需求,這本書不容錯過。
——《金融時報》
卡爾·馮·林奈
瑞典生物學家,出生于瑞典斯莫蘭。動植物雙名命名法的創立者。自幼喜愛花卉。曾遊曆歐洲各國,拜訪著名的植物學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他首先提出界、門、綱、目、屬、種的物種分類法,至今被人們采用。
約瑟夫·班克斯
英國植物學家、探險家。1768~1771年随同詹姆斯·庫克作環球考察旅行,首先提出澳洲有袋類哺乳動物比胎盤哺乳動物更原始的說法,還發現了許多植物新品種。1778年起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直至去世。
本書的内容核心在于現代植物學和分類的發展、植物學家們進行的異域探險和這些航行為大英帝國經濟擴張帶來的推動。聚焦于兩位頂尖博物學家,林奈和班克斯,作者在本書中詳細分析了他們如何利用自己與權力機構的關系,來實作博物學與國家之間的共同發展。
5.《昆蟲的私生活》
由昆蟲引發的恐懼迷戀與啟迪
對我們長期以來的固有觀念提出了質疑
雖然昆蟲的大腦一般隻有罂粟花的種子那麼大,但是它們卻具有令人驚歎的複雜行為模式,能表現出個性、使用語言、養育後代。它們是怎樣通過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行為方式完成這些類似人類行為的豐功偉績的呢?
作者祖克“引人深思而诙諧風趣”(《波士頓環球報》),用她幾十年對昆蟲的研究展現了這些讓人歎為觀止的物種一系列不為人知的才能。她讓我們能一睹蠼螋哺育後代的技巧,全面審視風險極高的螞蟻戰争,直面馬蜂可能擁有個性這一引人入勝的觀點。
《昆蟲的私生活》節選
馮·弗裡施指出,當一隻探索到豐富食源的工蜂回到蜂巢時,它會在蜂巢表面做出一系列模式化的動作。若食源較近,大約在50碼左右的話,它會循狹窄的環形轉圈,表演一種相當簡單的“圓圈舞”。對應更遠距離花叢的是“搖擺舞”,舞蹈中包含了食物與蜂巢的距離以及方向這兩項資訊。搖擺舞可以分解成兩部分,蜜蜂首先會往前沖,随後向一邊舞出個半圓,回到原點,然後依此舞另一個半圓。整套舞步像是一個粗略的數字“8”,并且蜜蜂會在直線跑動的過程中,使勁擺動自己的腹部。
自然感悟系列
6.《植物也邪惡》
美國每年有3900人因電源插座受傷,
卻有68847人受到植物的毒害!
一本書了解200多種
全世界最讓人着迷卻又讓人
喪命、傷殘、中毒或嫌惡的植物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
年度最具創造寫作獎獲得者
艾米 斯圖爾特繼《醉酒的植物學家》後
又一暢銷之作
小心閱“毒”!
不要接觸陌生的植物
是藥、是菜、也是毒
傷害貓的各種植物
棋盤花
書中配以栩栩如生的植物插圖以及蝕刻畫,為可能潛入你周遭的壞東西留下可怕的畫像。這本令人不寒而栗的植物書,不僅引用了曆史、醫藥、科學和傳說,同時兼具娛樂、教育與警示效果。提醒讀者,不要拿不熟悉的植物做實驗,也不要輕忽植物的力量。在妙趣橫生中了解自然,更要敬畏自然。
7.《時蔬小話》
豆瓣年度社科類好書
唯時蔬與愛不可辜負
一本關于生活裡時蔬記憶的小集子
獻給熱愛自然和生活的人們
那些關于竈頭吃食的記憶,以及那些關于野菜時蔬的故事:是我們現在依然可以看得到、聽得見、摸得着、嘗得出、想得明、記得住的筆記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