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妻子被丈夫稱自己“賤内”,為何不動怒反而很高興?

作為長久以來的禮儀之邦,中國有着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古人在平常生活當中對于禮節是非常重視的,有着不少講究的地方,尤其是在稱呼上面,下至黎民百姓,上到九五之尊,都有着各自獨有的尊稱和謙稱。

比如說常人,對自己的謙稱通常為“在下”,“鄙人”,而官員們則把自己叫做“下官”,皇帝除了朕之外,也會将自己謙稱為“寡人”。有些讀者不明白,寡人究竟是個什麼意思,難道皇帝是指自己乃“孤家寡人”,勢單力薄沒有人幫助嗎?

古代妻子被丈夫稱自己“賤内”,為何不動怒反而很高興?

其實并不是這樣,寡人是指“寡德之人”,意思是自己在道德方面并沒有做足,中國古代的儒家講究以德治國,君主是要有謙遜之人來擔任的,是以這就成為了皇帝的一種謙稱。

比起稱呼自己的謙卑,稱呼他人則是要帶着恭敬的意味在裡頭了,比如說“足下”,“閣下”等詞語,對于他人的親屬也要進行禮重,尤其是長輩,古人稱呼對方父親叫作“令尊”,稱呼其母親則是“令堂”,這也展現了人的一種教養。

古代妻子被丈夫稱自己“賤内”,為何不動怒反而很高興?

如果是有風度的人,平日他人謙稱稱呼錯了倒是沒有什麼,要是一些粗魯的人是會發怒的,《水浒傳》中,宋江燕順一行人在投奔梁山泊的路上,進入一家酒館吃飯,店小二懇請獨坐一個大桌的石勇挪動一下位置,讓給人數多的宋江。

小二是這麼說的:“有勞上下,挪借這副大座頭與裡面兩個官人的伴當坐一坐。”沒想到直接激怒了石勇,嫌棄“上下”這個詞陰陽怪氣,當場就發火,随即要和前去阻止他的燕順厮打,所幸被宋江勸解,由此可見,稱呼,也是一門為人處世的藝術啊。

古代妻子被丈夫稱自己“賤内”,為何不動怒反而很高興?

有意思的是,古代人在介紹自己的妻子的時候,用的是“賤内”這一個稱呼,盡管謙稱講究禮節,但是這一個似乎“謙遜”得有點過了頭,讓人感到有點不尊重的意味在裡頭,但是他們的妻子往往聽了不但不動怒反而很高興,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古代謙稱學問。

原來古人的妻子,又稱之為内人,意思是屋内,說法最先源于《禮記》:“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聲。”之後通常被用來形容為妻子,是以對于自己或者朋友伴侶,多用“内”字稱呼,比如尊稱别人之妻就叫做“賢内助”。

古代妻子被丈夫稱自己“賤内”,為何不動怒反而很高興?

而同樣,“賤内”也并不是說自己的妻子卑微,“賤”指得是自己,而不是老婆,翻譯過來就是“我這個卑微之人的老婆。”這個稱呼出自明代孫柚所寫的《琴心記》:“賤内有恙,敢煩一蔔。”

同樣和這個說法相似的還有“拙荊”,也來自李白的詩《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拙妻好乘鸾;嬌女愛飛鶴。”

古代妻子被丈夫稱自己“賤内”,為何不動怒反而很高興?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男性有這種謙稱形容自己伴侶,往往是将其視為非常重要心愛之人,才會如此稱呼,而且深閨當中的婚後女子一般不在輕易見人,男性如此介紹妻子,更是表明了自己對她的信任和尊重。這也就是為什麼妻子聽說了會非常高興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