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永利 通訊員 張濤 劉偉元
"2019年回國創業時,我把自己的身體切到家鄉,熱情專業的'五星級服務'。組織、人民協會、金水街等機關主動上門,結合公司實際精準推人才政策,通過參加濟南市雙創大賽,我們獲得了100萬元的市級補貼資金,該縣根據人才政策兌現了30萬元獎勵補充資金, 并給予我們300萬元人才貸款,為企業的成長奠定了基礎。中科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趙斌曾在中國許多地方有過創業經驗,他說:"人民社會保障局周到周到的服務,為企業在平陰紮根樹立了堅強的信心。"
"人民社會工作與民生挂鈎,一頭與發展挂鈎,基層社會部門是保護和改善民生的'守門人',推動經濟發展的'快速開拓者',人民社會保障局多措并舉做好人才的引進和建設,将基層平台建設作為打磨的'溫暖人民社群'服務品牌, 深化'如果我是他服務實踐'的重要突破和立足點,不斷建構更好的社會服務。"平陰縣政協委員、縣人民社會局局長于濤說。
"1-N"系統打造人才"平陰計劃"
"企業在2020年引進2名教授級技術專家,招收研究所學生2名,大學生8名,科研能力進一步提高。目前,自主研發生産的中國分子聚異丁烯産量位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優質聚異丁烯産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内空白。"山東宏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一宏選擇在平陰創新創業,是想在這裡放蕩不羁的優質經營環境和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務。
近年來,平陰縣堅持黨管人才,出台《平銀人才計劃》,在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推進人才載體平台建設,實施人才感應行動,優化人才服務環境,實施人才優先發展保障等五大方面17項措施, 貫穿于人才"引進、教育、使用、留存"的全過程。先後支援引入域外人才回調、企業新引進的高校畢業生租金和補貼、高技能人才一次性獎勵、高層次人才獎勵補助、平台載體獎勵補充、平銀人才系列選拔、靈活人才、社會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政策,建構"1+N"人才政策體系,形成人才庫"平庸計劃"。
"在吸引人才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打破制度壁壘,人才政策的紅利正在顯現。尹濤介紹,濟南市平陰縣率先啟動鄉村振興選拔委員,182名青年才俊活躍在鄉村振興第一線,尹賢才後的夢想更加生機勃勃;首先為企業引進應屆大學大學畢業生,每月支付1000元的房租和生活津貼,領取補貼的人數從2019年的53人增加到2020年的262人,第一批為企業新引進(教育訓練)的進階技師,發放的技師10000元,獎勵5000元,目前有兩批65名高技能人才領取獎勵,補充資金38.5萬元。開發建設縣級人才服務資訊系統,利用"網際網路+"推動人才服務數字化轉型和管理創新;
"我們持續推進人才制度改革,積極打造365人才無憂智慧服務品牌,實施'人才服務推廣行動'",在俞濤的上司下,平陰縣人民社會局不斷完善人才精準服務體系,優化"人才平銀"資訊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人才資源資料庫;
"三步走"緩解就業結構性沖突
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不比對,"求職難""就業難"并存,"人無事可做""有人無事可做"......如何解決用人結構沖突?"穩定基礎,比對供需池,更新技能包。陶濤的解決方案幹淨利落地把握了關鍵,突出了關鍵,整體提升。
"要緩解就業結構性沖突,必須加強對人力資源市場的宏觀調控。翟濤認為,宏觀調控是堅實的基礎,要發揮财政政策促進就業的乘數效應,更好地發揮政策工具的綜合效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發揮其吸納就業的作用,支援多管道靈活就業,增加公益就業,積極發展新興産業, 鼓勵自營職業;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在預防失業、促進就業中的作用。
去年3月,燕濤分兩批為Mede集團迎來了重慶市武隆區81号檔案卡貧困農民工,包車、專車到達,從"家門口"到"廠門",大大緩解了企業就業問題。"平陰縣技術勞工短缺已成為常态,米德、碳等大型勞工召集普通勞工也非常困難。另一方面,大量年長和低技能的勞工發現很難找到工作。他表示,旁觀者局要加強與兄弟縣、周邊地區公共就業服務的聯系與合作,實作資訊共享,使縣内外與就業市場有效銜接,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服務活動,實作從"人尋人"政策, 企業尋找補貼"向"政策尋人,補貼尋找企業"轉變;
"提升技能是根本。嚴濤建議在實際平陰的基礎上,深入教育訓練職工技能,充分運用上乘政策。為此,人類服務局實施"技能提升體系工程",研究制定加強高技能人才建設的實施意見,大力開展新型企業學徒教育訓練,探索建立具有平銀特色的技術人員獨立考核模式。
"平銀工匠"助力工業企業轉型更新
"由于縣裡對高技能人才的關心和培養,作為一名機械師,我在普通崗位上獲得了許多榮譽。米德集團國家級技術專業人員、進階技師李雲虎表示,此次技能大賽、首席技師選拔及每年組織技能提升教育訓練、技術交流等活動,讓平銀高技能人才名利雙收。
如何激發技術人才的創新創造力?陶先生注重縣級産業的實際發展,以競相為媒介去發掘技術人才,多管道選拔技術人才。人民社會局先後舉辦了四屆平陰縣職業技能大賽,去年舉辦了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11項大賽有3000多人參加選拔,300多人參加決賽,一大批高技能舉重員、貨架勞工、紡紗勞工、茶葉評審員等優秀人才, 評選出180多名具有優秀技術素養和技能水準的優秀人才。競争品牌深深打在百姓心中,好評如潮,激發了員工學習技術、練功的熱情,"平銀技能大賽"也成為技能競賽領域一張美麗的名片。
今年年初,了解到全國鑄造行業專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地尚未确定,陶某第一次去中國鑄造協會,經過多輪努力争取和洽談溝通,與平銀深技能大賽基礎合作,雙方就舉辦技能大賽和全面戰略合作,幫助平陰縣産業發展達成廣泛共識, 第七屆全國鑄造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平陰落戶。"中标競争,不僅是平銀鑄造業發展的肯定,更多的鑄造企業建立了更高的交流展示平台,推動了技術人才的建設,縣城工業的發展和更新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在行業内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創造尊重勞動, 尊重良好環境的技能會産生深遠的影響。"陶濤說。
5月27日,平隐縣在上海舉行了第七屆全國鑄造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啟動儀式,并承擔了舉辦首屆山東省(暨濟南市)鑄造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的任務。為促進我省鑄造行業人才建設,平陰縣正以技術人才在支撐行業振興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