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四年,九月。
趙光義十萬大軍在幽州大敗之後,倉皇逃回了汴京。一路上趙光義想了很多,或關于這場突如其來的戰争,或關于自己作為帝王的顔面。
十萬大軍被重創,這對于剛剛登上帝位的趙光義來說,它是何等的恥辱。趙光義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滿腔熱血也漸漸開始動搖,未來的宋王朝是否能夠順利收複燕雲十六州?
這或許是趙光義極為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
可是,剛剛回到汴京的趙光義就聽到了一個可怕的消息,因為宋遼邊境前線傳來戰報,遼軍已經趁勢南下進攻。
遼軍兩路大軍席卷南下,直逼前沿防禦重鎮鎮州:
南京(幽州):統兵南下進攻,威逼鎮州
西京(大同):統兵南下進攻,威逼鎮州

遼軍的兩路大軍在滿城合兵一處,駐守在了滿城西翼一帶。
趙光義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急忙下令讓以劉廷翰為行軍主帥,李繼隆為監軍,統轄趙延進、崔彥進、崔翰等一批武将前往滿城防守。
臨行之前,趙光義還專門給了他們每人一個行軍布陣圖,同時下令他們在抵達戰場之後,務必要按照上面的軍陣圖防禦遼軍。這些部将在抵達滿城打開趙光義的行軍布陣圖一看,不由的發出了一陣冷汗。
趙光義自從上次在高粱河一戰之後,他總覺得自己兵敗的原因是因為大軍屯集一處無法發揮更好的作用。是以,這一次他交給這些部将的行軍布陣圖是讓他們将軍隊分為八隊,每陣相隔一百步進行防守。
邊塞遼軍大多以騎兵為主,宋朝的大軍一旦分散布防在這無險可守的華北平原之上,勢必隻能被騎兵來回沖擊,到時候宋軍的分散防守必然毫無效果,隻能必敗無疑。
大家開始猶猶豫豫,所有人都不想按照趙光義的行軍布陣圖構造防禦戰線,可也不能違抗軍令。眼看着遼軍大兵壓境,生死就在一念之間,衆多将士們一時間舉手無措。
更何況,行軍打仗哪有固定作戰方式的?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在這種關鍵的時刻,監軍李繼隆當機立斷将違反軍令的罪狀全部背到自己身上,下令大軍全部東移到滿城東側,在徐河合兵一處,将整個大軍分為前後兩翼,共同抵禦遼軍騎兵的進攻。
李繼隆這麼做,不僅僅可以防止将士們背城而戰,一旦遼軍沖擊,他們将退無可退。而大軍駐守在徐河,一來可以憑借河流攔截敵軍的沖擊,二來大軍一旦潰敗,還可以撤回滿城進行防守。
李繼隆此舉可謂一舉兩得。
為了迷惑遼軍,宋軍統帥劉廷翰一邊讓人前去遼軍營帳詐降,另一邊則讓部将崔彥進帶領一部分軍隊繞後突襲,準備對遼軍主動發起進攻。
主力軍隊:劉廷翰帶領主力正面進攻遼軍東面
側翼軍隊:崔彥進統軍北上進攻遼軍東北一翼
側翼軍隊:崔翰統軍渡沙河進攻遼軍西南一翼
遼軍統帥韓匡嗣收到宋軍的詐降信之後,異常的興奮。他斷定宋軍自從上次在幽州大敗之後,早已經聞風喪膽,投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和韓匡嗣同行的耶律休哥卻懷疑宋軍是在詐降,因為他知道,宋軍在幽州城一戰,雖然十萬大軍潰敗,可宋軍的元氣未傷,他們斷斷不可能就此投降。
對于耶律休哥而言,這一定是宋軍的一個陰謀!
遼軍統率那會聽耶律休哥的話,他下令全軍分散駐軍,等待宋軍來降。突然之間,遼軍的前方密密麻麻的沖過來一群宋軍,韓匡嗣此時還納悶,宋軍投降為何湧過來如此多的軍隊?
韓匡嗣百思不得其解,他突然大驚:
不好!宋軍沖擊過來了!
宋軍的三路大軍朝着毫無準備的遼軍瘋狂的進攻,遼軍四處潰逃,韓匡嗣也帶領着大軍向北逃竄。
宋軍繼續追擊,一直追到遂城,又一次重創了遼軍,那些四處逃竄的遼軍後來進入易州,總算有了庇護之所。而略有準備的遼軍後翼将領耶律休哥緩緩引兵防禦,幾乎毫發無損的也撤退到了易州。
滿城之戰,遼東損兵一萬多人,附近三萬多的群眾被宋軍俘獲,遷移到了宋軍境内。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
遼軍為了一雪前恥,遼軍驸馬蕭多啰統領十萬大軍從西京大同進攻雁門關,想要從這裡侵入宋朝邊境。
當時,宋王朝駐守在山西的兵力也僅僅隻有五萬軍隊,更何況所有的主力部隊都屯集在太原,雁門關的兵力僅僅隻有千餘人。
這對于駐守在雁門關的楊業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楊業聽聞遼軍前來進攻的消息,急忙傳信于太原守将潘美,希望他能夠引兵救援雁門關。可潘美認為雁門關僅僅是一座小型關城,壓根沒有駐守的希望,還不如屯集重兵在重鎮太原,這樣不僅僅能夠避免無辜的損耗,還能嬰城而守防禦遼軍南下。
是以,潘美在收到楊業的求援信之後,無動于衷,并沒有發兵救援雁門關。
楊業苦苦等待音訊全無,隻能自己統領僅僅數千名的軍隊抵禦遼軍的十萬大軍。
為了能夠守衛雁門關,楊業對雁門關防守進行了重新部署:
楊業帶領一百多精銳,從西陉關北上,突襲遼軍後翼
副将帶領剩餘的軍隊,死守雁門關
遼軍那曾想到楊業竟然突襲到了大軍後翼,一時間未知楊業的虛實,不敢輕舉妄動。楊業在遼軍後翼看到了中軍帥旗搖晃,索性帶領這一百名的精銳騎兵直沖遼軍的中軍帥旗。
楊業的這一百名精銳騎兵如此骁勇,讓遼軍大吃一驚,部隊紛紛開始潰散,竟然沒有人敢攔截這幾百人的軍隊。
楊業的這次突襲生擒中軍主将李重海,就連遼軍統帥蕭多啰也被殺身亡,遼軍殘兵退回西京大同。
遼軍十萬軍隊潰散,楊業這位猛将是何其的兇悍,此後漫長的歲月中,遼軍每每見到楊業的旗幟就聞風而逃,楊業也是以獲得了“楊無敵”的光榮稱号。
名震漠北的楊業,讓趙光義也大吃一驚,他下令授予楊業雲中觀察使,同時遙領代州、鄭州刺史。
楊業也是以成為漠北之地的一名軍事悍将。
遼軍兩次進攻受挫,這不僅僅是奇恥大辱,更讓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怒火。遼軍一向自诩武力彪悍,此次事件之後,楊業對于遼軍而言,他不僅僅是一名悍将,更是遼軍心中一個可怕的夢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