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讀孟子|君子所性

大家讀孟子|君子所性

孟子曰:“廣土衆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f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譯文

孟子說:“廣闊的土地、衆多的群眾,是君子想要的,但樂趣不在這裡;居天下的中央,安定四方的百姓,是君子有樂趣的,但本性不表現在這裡。君子本性的表現,即使抱負實作也不會增加,即使窮困隐居也不會減少,這是因為他的性分已經确定。君子本性的表現:仁義禮智源自心中,表現出的氣色溫潤和順,呈現于臉面,流溢于肩背,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待吩咐,便知道該怎樣做。”

大家讀孟子|君子所性

解讀

本章論君子所欲求的(“所欲”)、感到樂趣的(“所樂”)和發自本性的(“所性”),強調以發自本性為根本。孟子突出發自本性,是因為所欲求的、感到樂趣的往往都是“求在外者”,追求的是外在的事物,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而發自本性則是“求在内者”,是内在善性的顯現,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見13.3),故君子應以“所性”也就是發自本性為自己的職分所在。本章後半部分“君子所性”一段,反映了孟子的“踐形”的思想,可與13.38章合看。

大家讀孟子|君子所性

▼點選名片 标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