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最快活的一首詞,李煜模仿寫了兩首,卻遠不如這首原作!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

漁父·其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

快活如侬有幾人。

漁父·其二

一棹春風一葉舟,

一綸繭縷一輕鈎。

花滿渚,酒滿瓯,

萬頃波中得自由。

這兩首詞并不是張志和寫的,而是南唐後主李煜在做皇子的時候模仿張志和的《漁歌子》而作的。那時候一場宮鬥大戲正在上演,李煜受哥哥的猜忌,于是為了保全性命,他秘密求助于在宮廷裡擔任供奉的衛賢。

衛賢以畫聞名,尤其擅畫樓台人物,但他忽然避開了自己的長項,畫了一幅大有山水隐逸之風的《春江圖》;早有準備的李煜當即在圖上題了兩首《漁父》詞,就是這“浪花有意千重雪”雲雲,然後大張旗鼓地令宮人傳唱開去。

唐代最快活的一首詞,李煜模仿寫了兩首,卻遠不如這首原作!

當宮人們歡快地唱着“一壺酒,一竿綸,快活如侬有幾人”的時候,誰能體諒李煜那份苦澀的心迹呢?正因為逃不脫宮廷,是以他才裝出漁父一般的隐逸之趣;正因為郁郁寡歡,是以他才張揚出“快樂”的歌詞。

每個混迹政壇的人都學過自污的技巧,那些不得其法的人或早或晚都會被淘汰出局。險惡的宮廷逼得年輕的李煜過早地學會了中年政客的伎倆,招招搖搖地縱情于山水酒色,對那些“沒出息”的言行,不但不去遮掩,反而要大張旗鼓地公之于衆。他要借此告訴哥哥:我隻是一個宮廷中的隐者,我隻要詩,要酒,還要整日的逍遙,我喜歡無度地揮霍,因為我“志僅此爾”。

《漁父》這個體裁創自唐代詩人張志和,本來當真是快活的漁歌,但真正快樂的人從來不會像李煜這樣露骨地表達自己的快活。正如莊子對萬頃波濤的憧憬,“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正快樂的人總會忘記自己的快樂。不快樂的李煜極力想把自己僞裝成快樂的張志和的樣子,其實張志和也未必真的快樂。

唐代最快活的一首詞,李煜模仿寫了兩首,卻遠不如這首原作!

張志和原名張龜齡,少年奮發,胸懷大志,十六歲便考中了明經科,向唐肅宗獻策,陳述自己對國家大事的見解。唐肅宗很喜歡他,幫他改名為“志和”——這個出自《論語》的名字表示了儒家君子的理想風範。

也許是因為少年得志,自信爆棚的緣故,張志和很快便跌了跟頭,不知因為什麼錯誤被貶出了朝廷。對于真正有政治野心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小小打擊恰恰是磨煉自己的一次良機;對于自視過高、自尊心過分敏感的人來說,這樣的遭遇足以使自己一蹶不振,從此破罐子破摔。

但張志和例外,這個機緣竟然使他看破紅塵,從此做了一名煙波釣徒,隐居不仕。

張志和最愛釣魚,卻常常不放魚餌。史籍說他的用意不在魚的身上,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這樣的釣魚方式是姜太公首創的,意不在魚,而在賢明的君主。周文王果然到渭水之濱禮聘姜太公,張志和是不是也想以此來引人注目而受到朝廷的禮聘呢?

當然,更為善意的解釋是:張志和意不在魚,而在山水之間。

但無論如何,他确實引起了一些官場名流的矚目,浙東觀察使陳少遊常常來拜訪他,顔真卿還請他做過自己的門客,就連皇帝都被驚動了,賞給張志和一名家奴和一名侍女。張志和将家奴和侍女配成夫婦,還給他們取了極風雅的名字:漁童、樵青。知識分子總愛以詩筆來描繪漁樵生活的惬意,假如真正的漁夫和樵夫識文斷字的話,一定會罵這些文人站着說話不腰疼。

唐代最快活的一首詞,李煜模仿寫了兩首,卻遠不如這首原作!

有了達官顯貴和皇帝的接濟,張志和的隐居生活越來越舒适且有情趣了。他常常乘着一條破船往來于苕溪、雪溪之間,喝到醉意濃時,有時敲鼓吹笛,有時潑墨作畫,有時創作漁歌。我們最熟悉的那首《漁歌子》就是張志和諸多系列作品當中的一首: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

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能詩善畫,是以在寫成漁歌之後,往往還會将其内容繪畫下來。後來人們傳說張志和駕鶴乘雲而去,大約是成仙了吧。作為中唐時期以意趣高遠而最為著名的隐士,人們無法接受他任何形式的正常離世。

唐代最快活的一首詞,李煜模仿寫了兩首,卻遠不如這首原作!

讀書狗子

每天一首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文|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