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警衛員邱南章起來一看,城内已是滿天紅光,馬上咚咚咚跑到樓上來報告:‘參謀長,參謀長,大火燒來了!’我一看,火都燒到我們房子了,就喊快救火。說着我走下了樓,到外面一看,滿天紅光,趕快跑回樓上找恩來同志……我們沿着他指的方向,一直跑到湘江邊,沿着江邊一直走,走到天亮,長沙的大火還在燒,噼裡啪啦的響。我們好容易脫離了火海,當天撤到了湘潭。”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這是葉劍英元帥對長沙大火的回憶,1938年11月13日淩晨,因為蔣介石提出的焦土抗戰政策,長沙市區發生大火,最終變得不可控制,造成30000多市民喪生,全城90%以上的建築物被付之一炬。而大火發生時,葉劍英和周恩來都身處長沙。

長沙大火也被稱為“文夕大火”,因為11月12日所發的電報代碼是“文”,火災發生在夜晚,便有了這樣的稱呼。

武漢會戰失敗後,蔣介石出于“焦土抗戰”的考慮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大火前的長沙城

長沙自古以來就是南方地區的一個交通節點,被稱為“荊豫唇齒,黔粵咽喉。”在抗日戰争爆發之後,特别是随着日軍沿長江一線不斷加深對内地的侵略,長沙便成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物資流轉地,将後方的物資不斷轉運向前線,同時也承接着沿海的學校和工廠内遷工作,更是難民的一個臨時安置中心。

1938年,這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的第二個年頭,十月底,中國投入110萬軍隊的武漢會戰宣告失敗,原本停留在武漢的機關、工廠、學校和難民不得不又開始遷徙。短時間之内,大量的人口湧入了長沙,使得長沙在短時間之内人口就從30萬漲到了50萬。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武漢淪陷之後,華中地區的抗戰形勢崩壞,日軍沿着長江向洞庭湖流域侵襲而來。

雖然此時毛澤東已經在延安發表了《論持久戰》,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但武漢會戰的失敗還是不可避免地為國民政府蒙上了一層陰影,一股消極的情緒在國民政府内部蔓延。

國民黨部分高層将領早就認識到,對日本人的侵略必須予以反擊,早在1933年,李宗仁就發表了《焦土抗戰論》一文,正式表達自己完全抗日的主張。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李宗仁

1936年4月,此時的蔣介石還在進行對紅軍的圍剿,身在廣州的李宗仁在接受記者的采訪的時候提出:“發動整個民族解放戰争,本甯願全國化為焦土,亦不屈服之決心,用大刀闊斧來答複侵略者。”

焦土政策并非沒有先例,1812年,拿破侖率領50萬法軍進攻俄羅斯,兵不血刃地進入了莫斯科,然而莫斯科早就空無一人,就在法軍進駐的第三天晚上,俄軍統帥庫圖佐夫下令在莫斯科城内四處放火,熊熊大火之下,法軍無法立足,不得不開始撤退。在沿途俄軍的侵襲和寒冬的困擾之下,最後隻有兩萬多法軍成功撤回,一般來說,我們把兵敗莫斯科作為拿破侖失敗的重要因素。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攻占武漢的日軍沒有止步,随即開始向長沙進軍,11月8日,日軍進入了湘北,9日、11日,臨湘、嶽陽相繼失守,日軍抵達新牆河,與國軍開始對峙,而這裡,距離長沙僅僅130公裡。

蔣介石早就十分焦慮,11月7日時,他乘坐飛機到達長沙,在何健公館召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軍委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參謀總長何應欽、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湖南省主席張治中,以及幾個集團軍的司令。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在會議上,蔣介石強調,中國對日作戰,是弱國向強國的戰争,勝利決不是空間上的争奪,而是由時間上的持久來決定。堅守要點時要以死守的準備和決心,來延長堅守的時間,擴大敵人的消耗,增強自己的力量。日軍沿長江仰攻重慶,首先就要在時間上拖垮敵人,長沙位于武漢、廣州之間,正處于南北夾攻之下,易守難攻,是以,不能和優勢敵人死打硬拼,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

1938年10月,九江淪陷之後,囤積在九江的物資全部被日本人所占據,物資充裕程度不僅使得日軍的實力得以恢複,還讓日軍拿出來一部分物資來安撫城内的百姓,收買人心。是以,戴笠便向蔣介石打報告,稱:“實因由我黨政軍警,對政府堅壁清野、焦土抗戰之政策,未能貫徹實行,以緻資敵利用也”。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張治中

在開會的時候,蔣介石還責備陳誠為什麼沒有燒掉武漢,本來蔣介石密電陳誠,指令他在武漢淪陷時燒毀武漢的水陸碼頭、機場等重要設施,但是走漏了消息,武漢各界嘩然,官紳們紛紛抵制,最後放火燒城不了了之。

接着,蔣介石又詢問張治中,長沙該怎麼辦?張治中無言以對,蔣介石也沒等他回答,便直接說到:“不要遲疑,燒掉就是。”

周密籌備,國民黨長沙政府做好放火的準備

全面抗日戰争才打了一年多時間,國軍節節敗退,大片國土淪陷,而長沙,正處在日軍的進攻路線上,國民黨軍界高層一緻認為日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标将是長沙。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于是,在武漢淪陷後不久,湖南省政府就開始動員長沙市民進行疏散,準備将省政府機關前往沅陵,長沙市政府則遷往邵陽。

大敵目前,長沙市民對國軍的戰鬥力心裡都有數,加上進入十一月份之後,日軍的飛機開始對長沙進行轟炸,早有預見的群眾早就逃出了長沙城。而當官方開始動員的時候,長沙的群眾便紛紛出逃,城區人口由50萬銳減至數萬人,以至于到11月12日官方舉辦孫中山誕辰的紀念活動時,大街上都沒有幾個人,市政府策劃的萬人火炬大遊行,隻勉勉強強湊到了300人。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長沙的湘江面

11日,嶽陽淪陷,日軍撕開了長沙的北方門戶,蔣介石在這一天乘飛機離開了長沙。第二天,蔣介石向張治中下達了密電:“長沙如失陷,務将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

接到密電的張治中開始焚城的準備,他立即召集警備司令酆悌、參謀處長許權、省保安處長徐權開會,在會議上,安排了放火的事宜,指令酆悌主辦,許權作為副手協助。

當天下午,酆悌等人便做好了焚城的計劃,對焚城的全過程,對引火材料的發放和控制,對起火的指令、信号和秩序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計劃警備團以天心閣為中心,逐漸向中山馬路延伸火點,社訓總隊從聖經學校開始,逐漸向中山馬路延伸火點。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長沙西園龍家舊宅

而起火的時機是等到國軍從汨羅江撤退之後,并且在放火之前一定要拉響防空警報,通知群眾撤離。

驚弓之鳥,意外引發了焚城大火

此時的長沙人都快跑光了,城内的警察出現了大批逃亡現象,一隊巡邏的警察逃走之後,另一隊負責去找他們的警察也跑了,而各處機關也基本都走的差不多了。

12日晚上,警備團和社訓總隊拿着汽油和柴油開始了放火的準備工作,到各處的放火點警備。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長沙的街巷

此時的長沙城已經陷入了惶恐之中,流言四起,各種各樣的傳言不絕于耳,說是平江已經被日軍攻占、日軍的騎兵出現在浏陽……

此時,一個流言在長沙城内傳播開來,“日軍打到了新河。”後來人們普遍認為是一個譯電員誤将“新牆河”寫成了“新河”。

新牆河距離長沙130公裡,而新河就在長沙的近郊,距離城區隻有4公裡。慌慌張張的放火隊不顧一切地将油料潑在民房的屋頂上,整個長沙都陷入了莫大的恐懼之中。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13日淩晨兩點,南門的傷兵醫院附近起火,許權得知之後判斷這是意外起火,并不在放火計劃之内,但是在一刻鐘之内,南門又有三處火起。

許權立刻打電話聯系警察局局長文重孚,要求文重孚派遣消防員組織滅火。但是文重孚已經無人可派,警察和消防員早都跑光了,隻有他一個人坐在警察局。并且,即便是有人在也起不了作用,因為按照安排,消防水車中早就換成了引火的汽油。

許權又向前線的關麟征打電話詢問,得知日軍距離長沙還非常遠,又分别向酆悌、張治中打電話,但是電話死活接不通。就在他打電話的這段時間内,城内又有幾處地方起火,天心閣也起火,其他地方的士兵以為是起火信号,便一邊放火一邊敲門趕人,局勢開始失控了。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此時的放火總負責人酆悌還在家裡睡大覺,張治中不知所蹤。

文重孚聯系不到任何上級,便決定自己也跑掉,他讓人敲響了警鳴樓的鳴鐘,把警察局也點着了。

負責人都跑了,長沙城的放火和救火便陷入了混亂之中,大火開始肆虐。

局勢已經徹底失控,長沙城内火勢四起,将夜空映照地紅彤彤的。

自損十萬,敵軍卻毫發無損

葉劍英和周恩來作為共産黨方面的代表,此時正在長沙八路軍辦事處休息,發現火起的時候,還打算組織救火,但杯水車薪,無濟于事,便跑出了長沙城,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沿着湘江到達了湘潭。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長沙的大火直到五天五夜之後才自己熄滅,有30000多人葬身火海,全城90%以上統記5.6萬餘棟的房屋被焚毀,經濟損失達到了10多億元,相當于當時長沙經濟總值的43%。

基礎設施全部焚毀,包括毛主席曾經上過學的湖南一師在内的31所學校都變成了焦土。

長沙曾經是中國的四大米市,大火過後,約190萬石糧食被燒成焦炭,190多家碾米廠和糧店隻有12家半幸存。原本十分興旺的湘繡也因為大火斷了傳承,無數珍貴的繡品和畫稿伴随着鋪房灰飛煙滅。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長沙原本是兩千多年來中國唯一一座沒有遷過址的古城,文物古迹非常豐富,但是這場大火,使得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積累和地面文物付之一炬,長沙的文化傳承也是以中斷。

大火之下的群眾更是凄慘到極點,全城大火,引發了城内群眾的大混亂,

有一個老太太,行動不便,情急之下爬進了一個大水缸,等到人們發現的時候已經煮熟了。傷兵醫院裡行動不便的士兵在大火中無路可逃,有的在乞求放火隊的開槍打死自己,有的直接拿着配槍自盡。

郭沫若回憶到:“一街都是火海,一街都是人海,一街都是車海……沿途的情景真是慘目。公路上擁塞着逃難的人,拖兒帶女,扛箱擡櫃,哭的,叫的,罵的,裹着被條的,背着老年人的,背着傷着的,懷着胎的,士兵,難民,雜亂成一片。”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大火後的天心閣

湘江沿岸擠滿了從火海中逃生的人群,他們争先恐後地想要渡過湘江,發生了很嚴重的踩踏事故,更多的是跳入水中的,黑夜中的江水難測,等到天亮的時候,湘江水面上漂浮着一具具屍體。

郭沫若後來回憶到:“隻見城中烈焰升騰而起,映紅了整個夜空,來不及撤退的長沙百姓,披頭散發尋找親人的,頓足捶胸的,望着大火發呆的,撲向火叢搶救财産的,……歇斯底裡失望地絕叫,伴随着房倒屋塌的轟隆聲。……車至城郊關帝廟前,極目遠望,根本不見長沙蹤影,惟有沖天的火光和翻滾的濃煙,顯然火勢還在蔓延。”

第二天,國民黨中央社發表短評,稱大火是按照既定計劃,誘敵深入,國民黨方面主動毀城,“長沙将無一草一木可以資敵”。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外國炮艇拍到的長沙

這場大火震驚中外,各家報社開始連篇累牍地報道,《中央日報》發表社論稱:“長沙近30年來,物質、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日本則是大喜過望,因為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已經連續作戰數月,疲憊不堪,并且戰線拉的太長,補給跟不上,是以暫時沒有攻打長沙的計劃。現在國民黨主動放火焚城,真的是意外之喜。于是日本人便派出飛機在長沙城上空拍照,在廣播和報紙上借機嘲諷。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這下群眾便得知長沙還沒有失守,甚至日本人還離長沙很遠的時候,國民黨就開始放火,自己人燒自己人,各界人士紛紛發電報給國民政府,要求嚴懲責任人。

面對洶洶民意,蔣介石不敢怠慢,他親自趕往長沙進行視察,并着令對責任人進行追究。最終,警備司令酆悌、警察局長文重孚、保安團長徐昆三人被槍斃,湖南省主席張自忠革職留任,保安處長徐權革職查辦,參謀處長許權通緝查辦。

但是群眾并不滿意,他們認為張治中才是罪魁禍首,并專門寫了一副對聯:“治績何在?兩大方案一把火。中心何忍?三個人頭萬古怨。橫批:張惶失措。”第一個字都連起來,便是張治中的名字。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四個城市在戰火中遭到了毀滅性破壞,分别是斯大林格勒、廣島、長崎,以及中國的長沙。

斯大林格勒是因為蘇德雙方分别向城區投入了數以百萬的兵力,進行了長達五個月的殘酷巷戰,廣島和長崎自不必多說,被美國人分别投了一枚原子彈,而長沙,是這四個中唯一一個被燒毀的,而且放火的還是自己人。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文夕大火是徹徹底底地人禍,說到底,還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畏敵如虎,武漢會戰之後便喪失了與日軍正面決戰的信心,認為憑借國軍的實力,根本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不相信長沙能守住,便抛出了“焦土抗戰”的決策,将長沙付之一炬。而文夕大火也和花園口決堤、重慶防空洞慘案并稱為抗戰三大慘案。

面對強大的敵人,進行堅壁清野本身就是無奈之舉,也無可指摘,但是敵軍還沒來,國民黨反倒是自己亂了陣腳,自己放火把自己燒了。并且焚毀長沙使得國軍在防禦日軍時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即便是退入城中進行巷戰,也很難找到堅固的掩體。

1938年,蔣介石密令焚毀長沙,為什麼日軍還沒接近大火就燒起來了

雖然在薛嶽的指揮下,國軍赢得了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但是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在1944年6月19日,長沙還是淪陷了,如果深究起來的話,文夕大火也是造成長沙淪陷的原因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