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71年前,一場慘烈的戰役在北韓東北部的蓋馬高原上展開,這場被稱之為整個北韓戰争中最慘烈的戰役創造了曆史,志願軍在整個抗美援朝過程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殲滅美國的團級部隊,迫使美國的王牌部隊經曆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在這場戰役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比如整個北韓戰争期間唯二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另一位是黃繼光),還有三個成建制被凍死在陣地上的“冰雕連”,七十年前的那個寒冬,中華兒女在異國的土地上譜寫了一首首英雄的贊歌。

周全弟就是一位在經曆過長津湖戰役的英雄,在戰鬥中,為了完成阻擊任務,他趴在雪地中連續三個晝夜沒有動彈,直到戰鬥發起時,他已經因為凍傷全身失去了知覺,被送往醫院後四肢已經壞死,不得不截肢保命,而那一年,他隻有16歲。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周全弟是四川南部縣人,出生于1934年,家中有五個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幺,盡管家中情況不是很好,可是父母對他期望很高,将他送入私塾讀了五年書。1949年的時候,國民黨到周全弟家裡抓壯丁,周全弟被迫進入國民黨的部隊當兵。

1949年十二月,國民黨第47軍在什邡縣起義,接受解放軍的改編,周全弟與其他的起義官兵在這個時候被分散補充進了宋時輪将軍指揮的第九兵團,成為了一名在第九兵團26軍77師231團1營2連的戰士。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北韓戰争爆發後,第九兵團緊急入朝,接替了第42軍在東線戰場上的防守,第二次戰役中,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對抗以美第10軍為首的近10萬聯合國軍部隊。

26軍作為第九兵團的預備部隊,在戰役的早期跟随兵團機關移動,并沒有與美軍展開直接的對抗,直到戰役後期,才接手20軍,對美陸戰一師進行追殲。

周全弟這時候正在跟着部隊追擊美軍,為了盡可能多的殲滅敵軍,志願軍經常派出部隊進行大規模穿插,繞過敵軍的防線正面,堵死他們後撤的路線。1營正是負責穿插的部隊。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長津湖地區是整個北韓半島最為苦寒的地方,海拔普遍在1000米至2000米之間,冬季最低氣溫甚至會低到零下四十多度,而1950年更是遇上了幾十年不遇的寒冬。

為了阻敵南撤,周全弟和戰友們窩在雪地中,因為後勤補給困難,他們都是缺衣少食,隻能用海椒面和雪吃下去充饑,每天隻有三個洋芋充饑。周全弟握着冰冷的武器在雪地上爬了三天三夜,手腳早就失去了知覺,當沖鋒号響起的時候,他拼盡全身的力氣想要站起來與戰友們一起沖鋒,但是始終站不起來,在不斷地掙紮中,他昏睡了過去。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結束戰鬥後,戰友們終于在潛伏陣地上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周全弟,連忙把他送到了部隊的醫院,但是此時部隊醫院全是戰鬥負傷和凍傷的戰士們,加上周全弟凍傷已經非常嚴重,不得已将他轉回了國内治療。

在東北35陸軍醫院,醫生發現周全弟的四肢已經壞死,嚴重腐壞,生命垂危,連忙為他做了截肢手術,為了保持輸血,整個醫院符合血型的醫護人員都為他進行了輸血。昏迷七天以後,周全弟終于醒了過來,但是這時他的兩條腿和兩條小臂已經全部截除,他已經成為了一個重度傷殘人員,此時的他在今天來看才是剛上高中的年紀。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周全弟的遭遇在整個第九兵團不是個例,整個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一共有5.6萬的減員,凍死凍傷就達到了3.5萬餘人,有三個連隊成建制地全部被凍死在陣地上,3000多人因為凍傷不治身亡。

第九兵團是原定于解放台灣的部隊,但是北韓戰争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解放台灣的部署被打亂,無奈終止。1950年十月,第九兵團被調往山東進行整訓,但是由于戰局迅速變化,聯合國軍在元山登陸,東線戰場的壓力驟然增大,第九兵團不得不在十一月就緊急入朝,而這時,九兵團十五萬大軍還沒有完成換裝,絕大多數戰士們隻穿着單薄的棉衣入朝作戰。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當時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帶隊向第九兵團補充棉衣,但是因為時間緊迫,物資有限,看到正在趕往前線的部隊都沒有穿夠衣服,負責搬運物資的戰士們甚至脫下自己身上穿的棉衣塞到車上,但是這些都杯水車薪,遠遠不夠。

其實第九兵團在入朝作戰的時候領到的棉衣是很多的,缺口也不是很大,真正缺乏的是手套和棉鞋,東北經常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手凍傷了開不了槍,腳凍傷了走不動道,戰士們在作戰和行進的時候會受到很大影響,也非常容易就會導緻肢體凍傷。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除此之外,第九兵團由于是南方的部隊,對東北和北韓半島的寒冬沒有經驗,出發的時候為了輕裝行進,有的部隊竟然吧大衣和背包留在了集安,盲目地輕裝導緻第九兵團在入朝後遇上了零下四十多度的寒冬,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後勤問題也是導緻出現大量凍傷的重要因素,當時志願軍的野戰主糧是炒面,按照志願軍的配給标準,戰士們日常的熱量攝入是能夠保證寒冬作戰的,但是作戰途中,為了不被敵機發現,志願軍不能生火,戰士們隻能一把炒面一把雪地咽下去,這樣做導緻身體需要耗費熱量來融化冰雪,并且直接吃雪會導緻腸胃不适,生病後幾天之内就會讓一個生龍活虎的壯小夥兒失去戰鬥力。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北韓戰場上志願軍沒有制空權也是導緻後勤問題的原因之一。美軍的飛機不停地在轟炸着我們的後勤車隊,入朝作戰前,志願軍一共有1300輛汽車,但是僅僅一個星期就被摧毀了217輛,到第二次戰役結束,國内一共向志願軍補充了12486輛汽車,兩個多月間就損失了6646輛,損失率達到了60%!

運力的捉襟見肘使得後方邊境線上的物資堆積如山,但是前線的戰士們缺衣少食,長津湖戰役中,部分部隊甚至要挨餓三四天。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志願軍還是将美軍趕回了三八線,長津湖戰役中,雖然沒有全殲美軍陸戰一師,麥克阿瑟在東線戰場的布局卻徹底崩盤,第十軍後路被切斷,不得不從海上撤退。

視線再轉到周全弟身上,做完手術後一直處于昏迷狀态,直到七天後才蘇醒,剛醒來的周全弟沒有發現自己已經沒了四肢,向身邊的護士說夢到有美軍的飛機轟炸,“轟”的一聲他就醒來了。

當發現自己已經四肢全無的時候,周全弟非常痛苦,這種痛苦不單單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沒有四肢意味着還不到17歲的他就已經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并且還需要其他人的幫護。他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為此自殺了十多次,都被及時發現。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盡管當時的院長和護士們都不斷地為他做說服,周全弟還是想不開,每天以淚洗面。醫院見狀,專門制定了心理戰術來輔導他,每天24小時陪護,護士們給他輪流朗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無腳飛行将軍》、《把一切獻給黨》等書籍,經常派文工團到他的病床前演出。終于,周全弟被感動了,他重拾信心,決心好好活下去。

但是一個沒有手腳的人想要生活自理又談何容易呢?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他首先面對的是要自己吃飯的問題,别人喂終歸是不如自己吃舒服。周全弟讓護士用布帶把調羹綁在自己的斷肢上,試圖自己練習舀飯,剛開始的時候,吃一半掉一半,并且布帶還需要調整,綁的緊了斷肢血流不暢,會隐隐發痛,綁的松了調羹會掉,吃一頓飯要花一個多小時。後來他換成了橡皮筋,之後才逐漸靈活自如地吃飯。

行動能力的恢複是另一個問題。沒有雙腿,他就隻能用一輛專門制作的三輪車代步,而從床上挪到三輪車上就要耗費他很多力氣,一次又一次失敗,一遍又一遍努力,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後,他終于可以把自己從病床上挪到三輪車上了。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後來,他又重新學會了穿衣、上廁所等問題,1953年的時候,他被送回到了四川的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并在這裡生活了近七十年。現在的周全弟每天都會坐着那輛特制的三輪車出去閑逛。用雙臂還剩下的前段來搖動三輪車實作移動。

回到老家四川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通訊不發達,與親友聯系需要寫信周全弟不願意閑着讓别人侍候,他想親自用傷殘之軀與家人和戰友們聯系。由于沒有雙手,他最初是像以前學吃飯一樣,拿一根帶子把鋼筆固定在手臂的殘肢上,鋼筆的筆尖結構使得在書寫時需要一定的角度,并且拿帶子綁着并不牢靠。周全弟決定用雙臂的殘肢夾着鋼筆書寫,在練習寫字的初期,鋼筆經常掉在地上,短短一年時間,他便用廢了100支鋼筆尖。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學會寫字之後,周全弟又開始練習毛筆字,經過長期的練習,他的書法作品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四川省榮軍院是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成立開始就一直接受着社會各界人士的慰問,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周全弟就為前來慰問的群衆和幹部們表演報臂書法。後來,他的作品多次參加書法比賽,獲獎累累。到現在,周全弟已經書寫了兩千多幅書法作品。

周全弟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更多的人們開始了解他的情況,并是以親切地稱呼他為“中國的保爾”。

卧雪三日,凍掉四肢,“冰雕連”戰士周全弟:如今怎樣了?

今天,周全弟和戰友們依然在四川成都的榮軍院安度晚年,不過長津湖戰役依然是他心中永遠的痛,當被問起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時,老人回答道:“我當時沒有站起來,沒有完成任務,沒給祖國争光,沒給人民争光。”當初沒能站起來沖向敵人,這已經成為一個無法釋懷的遺憾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