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正因為它是個短闆,才值得我們用更大的力氣,花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研究讨論。”

東錢湖教育論壇主席、博鳌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如是說。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東錢湖教育論壇主席、博鳌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

他提及的“短闆”,是“美育”。

相對多數人隻有一腔孤勇熱忱,龍永圖已清醒認知到教育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身處其中的美育不能被孤立地研究,須和德智體勞進行一體化讨論。

是以,面對“雙減”政策落地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釋出,大衆熱議美育已入“黃金時代”的現狀,我們更需謹慎。

畢竟,疫情時代将長期同存,盛景已臨與内卷加深正讓美育遭遇前所未有之複雜夾擊。

破局之道

對此,龍永圖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是實施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即在美育中大力提倡強烈的人文關懷,使受教育者對人的生存發展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獻身精神。其次是強調以追求幸福生活為目的之價值觀。美育一定要培育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價值觀,這其中“珍愛”的不僅是自己的生命,也包含别人的生命。“在生活中樂觀向上,積極向前,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這是美育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深刻共鳴:“毫無疑問,美育是綜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展現了藝術的多樣性。”2015年通過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首次明确強調了文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催化作用。伊琳娜·博科娃在八年任期内便大力倡導這一主題:“隻有通過人文和藝術,我們才能了解和了解其他人的曆史和文化,隻有通過人文和藝術,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全球化的挑戰,隻有通過人文和藝術,我們才能了解和接受文化多樣性作為一種力量而不是威脅,正是通過人文和藝術,我們才能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培養新的全球公民意識。”現在,世界正在尋求和平與發展的新道路,文化和文化多樣性的潛力應得到更多釋放。“為了所有人的利益,藝術教育是釋放這一潛力的關鍵之一。”她相信,美育對促進更好了解藝術與教育之間的密切聯系将産生深遠影響。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希臘前總理、前教育部長、東錢湖教育論壇聯合主席喬治·帕潘德裡歐

深谙教育領域多年的希臘前總理喬治·帕潘德裡歐則将“美學”最首要之義了解為清醒、感受現實、明朗萬物:“是以,美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它幫助我們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之中經由感官學會認識自己、了解世界。”他亦提醒,美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是不斷發現的過程,是感性認識的完善,更促使我們擁抱“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人工智能、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反複出現的健康危機等問題是我們的當下與未來。美育賦予我們的能力和意義在這變化無常、充滿無數新挑戰的時代更加不可或缺。”

愛美是人類天性,凡是天性中所固有的必須趁适當時機去培養,否則像花草不及時下種、及時培植一樣,就會凋殘萎謝。(《大美人生:朱光潛随筆》所言)

隻是當下,相對“忽略”,如今的我們或許更需重視“引導”。

無牆之界

近期,以“面向未來,向美而行”為主題的第二屆東錢湖教育論壇(線上)盛大舉行。其以“美育”為關鍵詞,聚焦美育生态,期翼打造“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大課堂。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希臘前總理、前教育部長、東錢湖教育論壇聯合主席喬治·帕潘德裡歐,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江,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技能司司長和教育政策特别顧問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周海宏,故宮學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霁翔,第六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尹少淳,江蘇省錫山進階中學校長唐江澎等40餘位來自科研、醫療、教育、文化、商業、媒體、演藝、體育、環衛等不同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聚焦“美”各抒己見,闡述觀點和思想,分享案例和經驗。

論壇還釋出了《深化美育的倡議》,浙江東錢湖教育研究院院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在解讀倡議書時指出,新形勢下的深化美育工作,要圍繞傳播美育思想、拓展美育途徑、改進美育方式展開,把美育放在與其他各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尊重美育規律進行美育、打破時空界限開展美育、涵養美育精神、重視美育的個性化、深化學校藝術教育改革、全社會都來關心美育、以審美的态度擁抱生活是深化美育的廣泛共識。東錢湖教育論壇創始人、華茂集團總裁徐立勳由此希望,各領域美育智慧能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形成“美育共同體”,讓更多美的種子“落地生根”。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多方合力,即全民受益。故此番破圈之呼,對迅速崛起奔向物質和精神雙富裕時代的中國而言,尤具深意。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如何形成這個自信、這種力量?就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用這種文化的美塑造代代接班人的精神和愛美向善的根。”在中國文聯副主席許江看來,美育是每個知識人擁有全面感受力和文化心靈的重要素質,也是新時代文化建設,文化創造、文化教育和傳播的重要部分,“今天,數不清的新事物,數不清的亮眼的東西,數不清創造的空間,從個人生活和創造性的工作都需要我們有良好的美育基礎,都需要我們以強烈的社會意識來認識美的問題,來提出美的覺醒,進而從衣食住行賞玩的全方位掀起社會生活的變革追求文化品質的優化,每個人都有責任把美的了解和追求化在生活中,化在日用和無盡的交流中彙成新時代充滿質感和溫度的文化風尚。”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江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倡導全社會多方面形成美育氛圍:“美育應當是超功利的,不是為升學和考試而去設的一門課程。它應當是提高整個民族素質,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在世界影響力,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這樣我們的美育發展就會營造一個健康寬廣的大道。”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尹少淳同樣強調需充分運用社會文化及藝術資源:“美育要調動各種感官,視覺之與美術,聽覺之與音樂,動覺之與舞蹈,綜合感覺之與影視。是以,除利用好校外資源,還需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如博物館、美術館、劇院、音樂廳,增加感官刺激的幅度、強度及新奇性。同時,還要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自己的藝術場館。”

百年前,蔡元培奔走疾呼,弘揚“美育救國”之教育理想。百年間,中國美術學院持續揭開中國美術教育的新篇章。2020年,國内首個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落地東錢湖畔。2021年,首屆“華茂美堉獎”揭曉,全山石與阿爾瓦羅·西紮,兩位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獲獎者普及美育使命之時,亦持續助推美育發展新程序。

毫無疑問,中國的美育故事已大步邁入全民共建新時代。

并肩同行,方能合力破局。

雅昌專稿|被“孤立”的美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