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雪媽媽
現在的年輕父母們,平時要忙上班忙賺錢,孩子就隻能讓老人幫忙帶,對于老人帶娃有的子女很感激,但也有的子女覺得父母帶不好,可能會鬧出一些小沖突。
我們公司有兩個同僚就是,一個天天在辦公室,吐槽她婆婆怎麼不好,帶孩子太寵着孩子,言語中都是挑剔和嫌棄;而另一個同僚,每次提到自己婆婆嘴上都是尊重和敬意,表示自己婆婆幫了自己很大的忙,把孩子也照顧得很好。

這就讓人很疑惑,為啥同樣都是婆婆帶娃,兩位同僚口中的婆婆形象差别這麼大呢?後來同僚就說自己和婆婆相處挺好的,有問題都能溝通,婆婆也不是死闆的人,互相之間不會去冒犯,是以心裡面很感激婆婆。
遇到帶娃不做這6件事的老人,寶媽要心存感激
第一,不過分迷信育兒經驗
很多老人帶孩子,都覺得隻有自己那一套是對的,别的什麼育兒專家的話都是假的,尤其是被兒媳質疑後,就搬出自己那一套“我兒子就是我養大的”理論。
這也是很多兒媳不願意讓老人帶娃的原因,一些老舊的育兒方法,放在當下的确不太合适,像嚼碎了給孩子喂飯,既不衛生對孩子成長也不好,還有堅持給孩子吃湯泡飯,對孩子脾胃傷害很大。
像我婆婆,原來上過高中讀過書,有一定的文化水準,對于科學的育兒方法,内心不排斥,隻要是有益的都會去改變,這樣婆媳就站在了同一戰線,沖突自然就會很少。
第二,不追着孩子吃飯
身邊見過很多孩子都是老人帶,孩子看電視不吃飯,老人就在旁邊哄着,哄幾句話孩子吃了一口,一口飯吃了半個多小時,每天都是這樣,孩子飲食習慣相當不好。
而有的老人就不會太哄着,到了吃飯的時間,老人喊一聲,孩子就乖乖坐到飯桌面前,有的老人會有意識地養成孩子正确的吃飯習慣。
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不要吃飯,從小給孩子灌輸好了,孩子以後就會養成習慣,有這樣的老人寶媽怎麼會不喜歡?
第三,不要過度寵溺孩子
老人大都“隔代親”,年紀大了就喜歡孩子,比較寵着孩子。但是寵孩子也是有度的,像我家閨女,原來是孩子外婆外公幫忙帶,孩子外婆比較寵,但孩子外公會比較嚴厲一些,小毛病孩子外公糾正教育,大毛病外婆外公站在統一戰線。
這樣的老人,心裡面有個“度”,知道真心為孩子好,不是一個勁兒寵孩子,而是從小培養孩子優秀的教養和好的習慣,有這種大局觀的老人,寶媽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
第四,不亂給孩子吃零食
有的孩子為什麼喜歡去奶奶家或者外婆家?因為老人不會慣着孩子,想吃什麼零食,想喝什麼飲料放開了吃喝,結果孩子零食吃多了不吃飯,寶媽說兩句老人還會護着。
而有的老人這一點是和寶媽站在一起的,零食飲料不能随便亂吃,尤其是飯前不能吃零食,平時飲料也要少喝,真心實意地為了孩子的身體好,而不是盲目地去寵着孩子。
第五,不去挑撥親人之間的關系
有的老人就愛比較,經常會問孩子“奶奶對你好還是你外婆對你好?”,就非要争一争孩子心裡的地位。其實這種問題最容易傷害到孩子,也最容易挑撥到親人之間的關系。
孩子一個回答不好,傷害的都是兩邊的老人,而且會讓寶媽非常地為難。而那些明事理的老人就不會問,她清楚自己是孩子的親人,對方也是孩子的親人,隻要孩子能成長得好,将來有出息有成就就夠了,其他的沒有意義。
第六,不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
有的老人在家帶孩子,遇到孩子哭鬧着要媽媽,就故意吓唬孩子“你再哭你媽就不要你了”,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這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在媽媽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對于親子關系是非常不好的。
有的老人則是懂得維護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關系,多說孩子媽媽的好,這會讓媽媽非常感激老人,自然心裡面也會願意對老人好。
的确,在生活中能夠遇到這種“明事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婆婆,對于寶媽來講也是件幸事。當然了這種事情也是互相的,一個巴掌拍不響,也需要寶媽做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這樣才能讓這個家更溫馨,讓孩子的成長環境更幸福。
互動話題:以上六點幾家老人都能做到幾點?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