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解密:神奇的彜族和瑪雅人

大家好,我是扶搖。我們之前給大家介紹過湖南侗寨再生人的故事。大家都覺得挺神奇的。今天我們來給介紹另外一個神奇的少數民族,來自雲南大山的彜族。

彜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國西南雲貴高原一帶,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然而,根據最近的考古發現,有曆史學家提出,彜族人很可能曾經遍布中華大地。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證據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彜文。古彜文屬于表意文字,也就是跟漢字是同一體系的,也跟古漢語一樣,是豎着寫,沒有标點符号的那種。而且存在的年代非常久遠,著名民族文字研究專家劉志一教授認為,彜文有近萬年的曆史。

考古界的萬能鑰匙——古彜文

1954年,西安半坡遺址被發掘出來,它屬于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曆史。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批珍貴的彩陶,上面有“疑似古文字”的陶紋。不過當時沒人能夠破譯。之後考古學家們先後在其它上古時期遺址的陶器上發現了類似的符号,這些符号成為了學術界争論不休的話題。雖然大部分學者認為古陶器上的刻畫符号可能是文字,然而這些原始文字該如何解讀,一直是學術界的未解之謎。

這個謎團一直到80年代才被揭開。學者李喬先生認為彜文與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關系,将半坡出土的32個樣本符号帶回雲南,請彜族老祭司李八一昆辨認,結果李八一昆解讀出了其中23個陶符,辨認率達72%。李喬的發現在《雲南民族》雜志發表後引起轟動,彜學家們紛紛前去半坡遺址考證,結果發現有54%的符号與古彜文字形、字、意相同或近似,其中彜文專家王繼超教授可以解讀70%以上的符号,與老祭司李八一昆旗鼓相當。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古彜文從此走入大衆視野。截至2008年12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在全國29個省、市、區的出土文物上發現了可以用古彜文解讀的“符号”。這些“符号”之前一直被認為是“難以解釋的文字”,或者“史前文明留下的文字”,甚至“外星人留給地球人的資訊密碼”。而現在,古彜文就像是考古界的一把萬能鑰匙,幾乎所有解讀不了的古老符号,不論年代多久遠,都能在古彜文中找到答案。

比如甘肅大地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的符号。這批紫紅色彩陶距今約8000年曆史了,學者們用古彜文解讀出了36個符号中的30個,解讀率高達83.3%。并且學者們認為從這些符号的反複使用來看,大地灣彩陶符上的符号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

這個發現就非常令人震驚了。因為文字的出現标志着一個發達文明的形成。而且遺址上還有總面積達420平方米的宮殿式建築,布局規整、主次分明,主宮殿的地面采用了類似現代混凝土的方式澆築而成。考古學家們甚至還發掘出了十進制的測量工具。看來8000年前蠻荒時期的的先祖們過得一點都不蠻荒啊。

古彜文與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年代為3000到5000年前,也就是三皇五帝到夏商這段時間。這裡出土的各類精美的文物,像是黃金面罩,青銅器具和各類精美玉器都證明了這一時期的長江流域曾經擁有高度文明。然而這個高度文明是如何發展出來的,一直成謎。

2001年,一直從事古彜文整理工作的阿餘鐵日第一次來到三星堆。面對精美的三星堆文物,啧啧稱奇之餘,他驚訝地發現,那些人像和面具與彜族人和他們的傳統頭飾、服飾十分相似。比如說,這個頭上長天線的面具和彜族法官的頭飾“姿”就十分相像。當看到當時大家都認為是難解之謎的7個三星堆陶器刻畫符号後,他毫不費力地将它們讀了出來。因為這7個符号在古彜文中經常出現,它們的意思分别為:“天地陰陽”“兩個”“人”“眼睛”“祖先”“人臉”和“智慧”。

阿餘鐵日認為這肯定不是“巧合”。三星堆與彜族或許有着某些淵源。從那以後,他開始鑽研三星堆文物上的神秘符号,一共發現了四十多個完全可用古彜文解讀的符号。這些符号所表達的通常是人類的生活資訊,如魚鷹鳥蟲、家族祭祀等。此外,另外兩位彜族學者胡成榮和窩底子也對照彜族傳統的畢摩經書,将三星堆博物館裡陳列的62個符号一一進行了解讀。

另外一位彜族學者安東也在2010年發表論文《遐想,從三星堆出發》,論證了為什麼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如青銅鳥爪人身像、金杖、玉璋、青銅神樹、縱目面具等,都能在彜族找到具體對應的東西。比如說,青銅神樹就與彜族人祭祖時用柏杉樹做的傳宗樹形象十分相似。神樹上的鳥像,也與傳宗樹上用木片做成的鳥像相似。

雖然學術界現在還持保留态度,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傾向于認為,三星堆文明與古彜人淵源頗深,或許兩者同宗同源,都來自同一個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

中國彜族的創世紀史詩《彜族源流》,可與《聖經》相媲美

長篇曆史解密:三星堆文明不是外星人文明,而是史前文明,和彜族有關系

神奇彜曆與瑪雅人

除了古彜文,彜族文化中的另一塊神奇的瑰寶就是曆法。因為彜族人早在8千年前就創立了一部先進、科學的曆法,那就是“十月太陽曆”。

“十月太陽曆”全年有十個月,一個月為36天,十個月為360天,另外平年再加5天,每四年有一個閏年加6天,這樣算下來平均一年為365.25日,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5天相符。8000年前的人類難道不是忙着鑽木取火嗎?他們是如何精确計算出來地球公轉一周是365.25日的呢?

而且,“十月太陽曆”看上去簡單,其實不然。它以“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十二獸紀日,每三輪36天為一個月。而且以水、火、木、土、銅五行把一年分為5季,春、夏、長夏、秋、冬。一季兩月,雌雄各一月,比如,一月就叫“木公”月。是以十月太陽曆其實暗合陰陽五行之道。

曆史解密:神奇的彜族和瑪雅人

彜族少女

在民間發掘出“十月太陽曆”的劉堯漢教授曾經撰文指出,漢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學說源自于“十月太陽曆”。雖然學術界認為這隻是一個推論,不過不少專家認為,中華文化的一些未解之謎,比如《河圖》《洛書》的真正來源,或許能從“十月太陽曆”中找到答案。因為它的存在就像是一塊活化石,證明了史前文化的存在。

然而彜族曆法的神奇還不僅僅在于此。1980年代,劉堯漢等學者在雲南楚雄彜族自治州武定縣又發現了比“十月太陽曆”更早的彜族“十八月曆”。

“十八月曆”,是一個典型的天文曆法,它以北鬥星的鬥柄指向定季節,上指為暑,下指為大寒。将一個寒熱轉換的周期365天劃分為十八個時段,每個時段時為20天,總共360天,剩餘5天為禁忌日或稱“祭祀日”。一年中的每一個月,一個月中的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名稱。比如說,一月一日就是風吹月開天日。

顯然,8000年前的古彜人,已經發現地球上季節變化與天體位置的變化有着某種聯系,開始觀察星星。而實際上這種曆法也是彜族曆代占星師的專用曆法,靠彜族祭司一代代口耳相傳而流傳下來的。

1992年,劉堯漢等人發現彜族“十八月曆”的消息被披露出來後,千裡之外的墨西哥人震驚了。為什麼?因為美洲瑪雅人也用每個月20天的“十八月曆”,稱為哈布曆(Haab),兩者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墨西哥印第安人祭太陽神的日子,六月二十四日,也跟彜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火把節是同一天。彜族人祭祀用的金字塔,俗稱向天墳,也跟瑪雅人的金字塔外形相似,就是呈三台形,一般底層是寬大、堅實的基座,上面連起兩台,一台比一台小,形成一個坐地向天的台形。

而至于人長得像這一點,就更不用說了。因為現在史學界公認,美洲印第安人屬于黃種人,應該是從亞洲過去的。美洲的瑪雅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差不多是大洪水時期。彜族人和瑪雅人的種種相似之處說明這兩個文明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至于古彜人是不是大洪水期間逃難逃到美洲的,而他們又是怎樣漂洋過海去到萬裡之外的,目前還是未解之謎。

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上古時期的華夏大地或許并不蠻荒。也或許中原大地上從來就沒有蠻荒過。文明的交替就像朝代的更換,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炎黃二帝攜手打造的華夏文明崛起之前,彜族文明或許也曾經統治過中原,是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文字散落各地。後來退出曆史舞台,族人避走南疆,或者遠走海外。真實的曆史,是否就是這樣呢?文:扶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