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接手是球場上的謀士。身為二号位的他們占據扇形球場的圓心角,配球阻殺,高接低擋,守備布陣和壘間動态一覽無餘。但接手也可謂是球場上最危險的一個位置,失投球、擦棒球和脫手的球棒等都會給他們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随着棒球運動的發展,接手護具也越來越科學成熟。今天就來深入了解一下接手身上的“铠甲”。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圖源:circa 1942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圖源:品牌官網

接手護具古今對比

在十九世紀草創期的棒球比賽中,大多數時候投手的投球會在接手面前落地之後才進入手套,是以與本壘闆距離甚遠。躲避高速投球和劇烈揮棒所帶來的風險當然是人之常情,但這也讓接手們錯過處理球的最佳時機。十九世紀七十年代,Nat Hicks成為首位在接近本壘闆後方位置接球的接手,但這位先驅者為他的勇氣付出了代價:他的面部多次重傷,甚至于1873年差點失去了他的右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越來越多的接手蹲踞在本壘闆後接球,尤其是不死三振等規則被規定後。此後随着投手丘、打擊區等球場相關規則的逐漸完善,接手接球位置也漸漸被界定。最後在1901年,國家聯盟明确規定接手應在其指定區域内接球,距離為本壘闆後方十英尺内。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圖源:algardbaseball

既然接手距離本壘闆更近了,受到沖擊的機率自然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相應的護具應運而生,并逐漸演化成熟。接手護具中最重要的四樣是面罩、手套、護胸和護胫,其他護具也包括護喉、護踝等。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圖源:Dick's Protips

面罩

面對呼嘯而來的小白球,面部當然是接手防護的重中之重。對接手最初的保護是牙套,這可能借鑒于格鬥比賽,但顯然防護作用微乎其微。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最初的接手面罩出現了,狀似鐵籠。接手面罩不僅為接手提供了防護,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接手對來球躲避的本能,使得他們的失誤率大大降低。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最初的接手面罩

圖源:SABR

在一些關于舒适性的皮革墊層改進後,創新者的核心課題在于如何擴大接手戴上面罩後的視野。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一些結構設計和技術被應用到接手面罩上,使它們在去除了垂直金屬條後仍能維持強度,進而改善、增大了接手的視野。畢竟随着投手球速越來越快,加上捕手身負指揮内野布局的重任,視野正中央那一條金屬實在是過于礙事。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面罩

随着接手防護措施的改善,他們擡頭觀察的次數更多,接球手更遠離身體,但也是以将咽喉部位暴露在外,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咽喉保護的變化發生在1976年,當時道奇接手Steve Yeager被斷棒碎片刺入咽喉。是故盡管護喉的專利在1888年便被申請,但在聯盟流行卻是近百年後的事情了。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加入咽喉保護的面罩

二十世紀末,接手面罩向頭盔發展,器型類似于冰球的頭盔。這樣的頭盔為頭頂和後腦勺提供了更多的保護,也增加了視野,但全封閉結構也給接手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全封閉式頭盔

在現行大聯盟規則中,接手被強制要求佩戴頭盔和面罩(3.08款)。值得注意的是,面罩不能用于防護以外的動作,比如若用面罩接球,壘上跑者将被判前進一個壘包。

現如今接手面罩主要分為傳統的兩件式面罩和一體式頭盔。

傳統的兩件式面罩結構較為寬松,是以價格較為實惠。它也很容易摘下,在處理地面球時為接手提供更高的效率。它的結構也讓其通風性能更好,在長時間比賽中更為輕便。相對的,兩件式面罩也有其缺點。輕便的結構令其缺乏對于耳畔及後腦的保護,在視野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選用面罩時也應該注意其與護喉的相容性。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兩件式面罩

一體式頭盔彌補了兩件式面罩的缺點,增強了對接手眼部、耳部等的保護,拓寬了視野範圍。除此之外,由于其包裹性及穩定性,當接手需要移動或起跳時頭盔也不會錯位。而一體式頭盔的缺點首先是昂貴的價格。其次,在一些必須摘下面罩的特殊場合,頭盔可能會帶來緻命的延誤。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一體式頭盔

手套

棒球場上,每個守備位置的球員都需要佩戴手套,但接手的手套顯得有些特殊,在英語中,“接手手套”有一個專門的詞(mitt),以示它和其他手套(gloves)的不同。一般的手套有各個手指分開的指套位置,以保證其靈活性。但接手手套和與之較為相似的一壘手手套将手指包裹在一起,增加其安全性。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1870年時,棒球運動員使用手套還是一件會見報的稀罕事。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使用手套變得普遍起來。當時的手套是無指的,但手掌處會有襯墊。後來的一段時間中,這種手套提供的保護作用對于很快的球速來講隻是杯水車薪,創新也僅是添加綁帶等配件。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無指手套

1895年規則才限定了棒球手套的尺寸和重量,但接手和一壘手的手套作為特例而未受限制,證明這兩個位置球員的接球任務自古以來便非常繁重。1899年,圓形枕式手套誕生,成為了接下來20年中接手的主流手套。枕式手套的緻命缺陷是它要求接手必須雙手接球,用較硬的手套将球停住,再用另一隻未戴手套的手将其固定住。如果接球時手套移動過大,未戴手套的手很容易暴露在外,增加受傷風險。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圓形枕式手套

随着棒球水準的發展,接手需要單手或反手接球,織帶式手套便應運而生,并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在接手中普及。織帶式手套在手套後端開口,利用開合功能使單手接球成為可能。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織帶式手套

在二十世紀剩下的時間裡,手套的創新層出不窮,但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大尺寸的手套。當時聯盟中蝴蝶球盛行,大尺寸的手套在接這種飄忽不定的球種上顯然有優勢。但過大的手套也會影響接手的視野,另外當需要快速拿出球(如阻殺)時甚至會掏不到球。現代的接手手套用系帶、紋刻、氣墊、凝膠等技術手段緩沖球的速度。在轉速成為球質重要一環的今天,如何用手套接穩高轉速的球成為新的課題。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應對蝴蝶球的大尺寸手套

在現行大聯盟規則中,接手手套(其系帶等計入)周長不得超過38英寸,長度不得超過15.5英寸(3.04款)。此外對虎口跨度、織帶等尺寸都有詳細規定。

接手可能是球場上接球最多的角色,是以選擇合适的接手手套至關重要。每個人的手型不同,與手套便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這就牽涉到皮質的問題,手套用皮有軟硬之分,軟皮的代表是豬皮,而硬皮的代表是牛皮。軟皮如豬皮手套的磨合時間很短,大概隻需幾個小時;而硬皮如牛皮手套則可能需要幾個月的磨合期。與此同時,軟皮的磨損較快,自然使用壽命就短;而硬皮則适合長期使用。是以兩種皮質手套的适用情境差異非常明顯:如果是初學者或馬上就要參賽的球員,可以選擇軟皮質的接手手套;而如果是高水準的棒球球員,一般都會選擇伴随自己更久的硬皮質手套。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織帶(webbing)、襯墊(padding)、手背開口類型(back)等。一般來說織帶都是封閉式的,這有助于隐藏暗号并增加防護。但如果所需手套過大,封閉式織帶就會影響視線,此時就需要選擇開放式織帶。襯墊大小的優劣也很直覺,襯墊越大,接球時的緩沖作用就越好,但容納球的空間就越小,容錯率和處理球效率相對就低。是以需要根據個人需要在其中尋找平衡。手背開口類型也是機動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封閉的接手手套能為腕部等帶來更好的保護,而類似于外野手的敞開式接手手套則更靈活。

護胸

有時在面對投手的失投球或落地球時,接手都會用自己的身體擋球以防止暴投,顯然護胸也是接手防護的重要用具。護胸的沿革相對來說就簡單很多。十九世紀的接手們就會用厚重的皮革衣物來保護自己的前胸,但未免受到恥笑,他們常常将之穿在外套裡面。傳說James “Deacon” White(執事懷特)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發明出了第一個護胸器,大概類似于一個橡膠氣囊。在此之後填充物登上了曆史舞台,創新也集中于填充物的改變上。從古至今護胸的填充物包括空氣、皮毛、木棉和高科技泡沫材料等。在變化的過程中,護胸以越來越輕的重量提供了越來越強的保護。近代對于護胸的改進主要在于引入了護肩,增加了對肩部的保護。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選擇護胸時主要的考慮因素是附加的防護部位。護肩和腹股溝防護器對于接手來說至關重要,在購買護胸時應該加意确認是否相容諸如此類的防護配件。除此之外,護胸填充物的基本性質是材料越進階,相等防護性能下重量就越輕,當然價格也就越高。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圖源:activekids

護胫

因為界外反彈球、擦棒球和斷棒等事物的存在,對腿部的保護也是接手必需的功課。與護胸類似,護胫的原理很直接,是以從古至今變化也不算很大。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接手們就會用報紙或皮革包裹自己裸露的腿部。保護的範圍很快擴大到膝蓋、腳背和腳踝。後來護胫的材質進行了幾次大的革新,包括皮革、纖維闆和模制塑膠等。器型方面,道奇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明了鉸鍊護胫。二十一世紀初期,腿部護具在形制上得到了細化,獨立式護膝、護踝加入套裝。此外腿部防具也優化了可調節性,讓接手在蹲起時更靈活也更安全。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選擇護胫的重點在于防護面積。一款從鞋釘上方一直延伸到膝蓋上方,并讓接手蹲起自如的護胫就能滿足大多數需求。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接手是球場上承受風險最大的角色,相關保護絲毫不可輕忽。而從接手護具的演變來看,棒球也是一項有很大創新潛力的運動。可以想見,在未來一定會有更豐富的科技被用于保護接手的安全。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你認為接手護具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點呢?在評論區裡與我們分享吧!

大鐵籠子頭上罩?19世紀的接手玩這麼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