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自西漢以來,秦始皇一直被描繪成一個窮奢極欲、殘害百姓的獨夫民賊。但最近以來,随着研究的深入,秦始皇的形象逐漸得到辯誣,恢複了他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英主形象。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然而在網絡上,曆史愛好者在秦始皇乃至于秦朝的評價方面,太過于矯枉過正。在他們看來,秦始皇并無虐民之舉,秦朝滅亡完全是因為六國舊貴族的反撲以及秦二世、趙高一夥兒的無能。而陳勝、吳廣,更是沒事找事,一定要推翻“高效”“法治”的秦朝,簡直是“千古罪人”。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乃至于是否施展過暴政?秦末起義的性質是否隻是舊貴族複辟?陳勝、吳廣真的隻是無事生非嗎?

根據史書記載,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是秦朝暴政最直覺的展現。早在嬴政繼位為秦王時,他的陵墓就已經開始修建。嬴政統一六國後,便征集天下刑徒70萬,用了38年時間,“穿三泉,下銅而緻椁”,最終建立了宏偉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全國人口不過2000萬。僅僅隻為修建陵墓,秦始皇竟集中了70萬刑徒。這也就是說,在秦朝2000萬人中,罪犯就占了3.5%,秦法之嚴苛是可想而知的。在很多人看來,司馬遷的記載過于誇張,并不可信。但是在1978年,随着秦始皇陵刑徒墓的陸續出土,秦朝恐怖的暴政逐漸被展露在大家面前。

1978年9月,姚池頭村北、新莊以南的群衆在進行土地平整時,發現了一個土坑,土坑中埋有大量屍骨。經過考古學者的鑽探,還發現了大量鐵鏟、鐵鍁等生産工具。當年11月,趙背戶村小河西案的群衆在清理土地時,也挖出了大量屍骨以及鐵質工具。随後,學者們加大發掘力度,用半年的時間挖掘出大量秦代古墓。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從距離來看,這些古墓距秦始皇陵不到1公裡,一共186處墓葬,共有屍骨219具。從陪葬以及瓦當上的文字來看,他們的身份為刑徒,乃是秦始皇陵的施工者。這些屍骨多為互相疊壓埋葬,很顯然這是因為刑徒出現大量死亡。為了防止瘟疫爆發,秦人将他們的屍體丢入坑中,草草埋葬。

從幾處單獨埋葬的墳墓來看,這些刑徒的死狀慘不忍睹。例如149号墓中,下肢完全被折斷,從牙齒冠面骨質結構的特點來看,是一個12歲的孩童。也就是說在秦朝,12歲的孩童也因為犯罪而承擔苦役。他的死,很可能是因為塌方事故。從32号和66号墓的情況來看,墓主均受過刀傷,其中66号墓主的腰部完全被斬斷,不知出于什麼原因。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在4、5、45、152号墓中,墓主們大多有刑傷的痕迹。很顯然,在當年的骊山工地上,刑徒們常常遭到監工的毆打,最終死于非命。經過2000多年的歲月,當地經曆了反複的農耕、洪水,但在秦始皇陵附近仍能挖出219具屍骨。可以想象,當年埋在附近的刑徒屍骨,遠比這219人要多。其中還包括大量童工,秦法之嚴酷可見一斑。

在219具屍骨中,其中有19人能确定身份,他們的名字被刻在8個瓦當上。和其他刑徒不一樣,這些奴工是有爵位的。從瓦當上看,包括公士三人、上造一人、不更五人,分别屬于秦爵中的一等爵、二等爵。由于瓦當上的字不甚清晰,其他10人的爵位已經不可考。正是因為他們擁有爵位,是以在死亡時,才能留下姓名和籍貫。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從19人的籍貫來看,均來自舊六國,分别是自魏國、趙國、南韓、齊國和楚國人,竟沒有一個老秦人。很明顯,号稱公平的秦律并不公平。在骊山修建陵墓的,多為六國人。秦人對六國人的壓迫,是顯而易見存在的。

依據《史記》,身為亭長的楚人劉邦,曾押送刑徒前往骊山服役。結果沒到半路就跑了一大半。很顯然,當時的骊山是暴政的地獄,大家都畏懼不已。由此我們可以斷定。秦始皇時代,暴政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秦始皇為濫用民力,肆意壓迫舊六國百姓,甚至殘害兒童。相比于老秦人,秦始皇顯然厚此薄彼,歧視六國人。

秦始皇陵出土多座古墓,陪葬不忍直視,學者:難怪陳勝吳廣要滅秦

由此觀之,秦始皇的壓迫對象并不止于舊六國貴族,同樣也包括六國的普通百姓。如果說秦始皇修建長城、馳道是維護國家的偉大工程,消耗民力尚情有可原。但修建陵墓,于國家百姓毫無裨益,是實實在在的暴政。

為了秦始皇的一己私利,六國百姓被迫千千迢迢、自帶幹糧,趕赴關中,承擔苦役。是以,六國的百姓們對于秦朝,又怎能不恨?而這種恨意,也是陳勝、吳廣敢于反抗暴秦的民意基礎。若沒有這種普遍的恨意,光靠舊六國貴族,又如何能發起這種席卷全國的反秦起義?

是以,陳勝、吳廣是反抗暴政的偉大人物,絕不是無事生非的野心家。秦始皇的功績固然應該稱頌,但他的罪過也必須得到正視和譴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