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司馬懿,三國時期的一位頂尖人物,站在三國人物榜中的頂端,與武廟十哲的諸葛亮分庭抗禮,他是唯一一個能在諸葛亮手下挺住的人。

提到三國自然繞不開一本小說——《三國演義》,在其廣泛的傳播之下,或許司馬懿成了一個城府極深的陰謀家。

其實隻要仔細的靜下心來,看看司馬懿的戰績,你就會驚訝的發現,自司馬懿出道以來,戰遼東,取孟達,平淮南,還有荊州大敗諸葛瑾,大大小小的戰役,司馬懿的戰績是全勝。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隻是在面對武廟十哲的諸葛亮後,司馬懿才開始有了敗績,并且采取了“龜縮防守”的戰術,頂住了諸葛亮的攻擊,直到諸葛亮仙逝。那麼,司馬懿面對諸葛亮北伐,為什麼從未失敗的司馬懿要采取堅守的政策呢?

司馬懿的處境決定

司馬懿在曹魏的地位一直很尴尬,他走的最對的一步棋就是壓對了曹丕這個寶。曹操在世的時候,對司馬懿時刻提防,本來想在自己走的時候帶走司馬懿,結果陰差陽錯的留下了他一條命。

司馬懿和曹丕在一起,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一切得益于曹丕稱帝前争儲時司馬懿“出力甚厚”。曹丕的能力不足以與曹操相比,但是并不弱,至少拿捏當時的司馬懿綽綽有餘。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司馬懿蟄伏于曹丕身邊,像一隻暗中觀察獵物的豹子,等待着時機的到來。不過老天似乎不想給他這個機會,曹丕死後,曹睿上位,繼承了曹操與曹丕一貫作風的曹睿,對司馬懿的防備一刻都沒有停止,司馬懿無言,喜憂不行于色,他知道,曹睿的時代也不屬于他,他還要等待才行,在這段期間,司馬懿想明白了一個問題,想要一展宏圖,非手中有兵權而不可也!

當司馬懿想到這裡,他的眼睛瞟過了掌管軍權的三個巨頭——曹真、曹休、夏侯尚。這三位堪稱曹魏的三個支柱,隻是瞟了一眼,司馬懿便收回了目光,他無奈的選擇繼續韬光養晦,以待天時。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讓司馬懿無奈的正是這三個人,太強,而且都不待見他,在政治層面,他顯得勢單力孤,勝算太低,而司馬懿恰巧是一個從不做低勝算事情的人。但是,他還是對三人進行了分析和了解,畢竟他要有所準備,當時機來時,一擊制勝!

當時,曹休守東線,曹真守西線,夏侯尚守南線。三人都是一方軍事巨頭,其中以曹真為尊,曹休次之,夏侯尚再次。司馬懿在等,等待一個機會,那就是他們三人之中,有一人出問題。這個機會很快被司馬懿等到,三人中實力最弱的夏侯尚,因為自己的小妾死去居然郁郁而終。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司馬懿等到這個機會,如獵豹出擊,又如蒼鷹俯沖,他成功的捕捉到了這個機會,并且牢牢抓在手裡。此時的曹睿盡管對司馬懿非常忌憚,但是迫于形勢,還是任命司馬懿接替了夏侯尚的職務,防守南線。

此時的曹真對司馬懿極為不滿,隻是司馬懿小心翼翼,不落半點口實于曹真,惴惴度日。随後曹休石亭之敗,羞愧而死。曹真最終熬不過司馬懿,先走一步。這一刻司馬懿幾乎笑出了聲來,畢竟他的障礙,全都被他給熬死了。

曹睿先是給了司馬懿兵權,這次又選擇讓司馬懿接替曹真防守西線,與諸葛亮對壘。走到這一步,司馬懿的目标前還剩下一個絆腳石,那就是張郃。張郃一直在曹真手下做事,威望極高,是曹魏名将,有他在,司馬懿難搞出什麼大名堂來。于是,張郃戰死,或許是天意,或許是司馬懿的計也未可知。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總之,司馬懿在隐忍多年以後,終于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兵權,站在曹魏的權利頂端。隻是他在曹魏的處境并不完美,因為曹氏的族人,對他司馬懿一個個都虎視眈眈,就等司馬懿一步走錯,将他挫骨揚灰。

是以,司馬懿不能潰敗,亦不能完勝。他司馬懿深知,完勝諸葛亮無異于癡人說夢,是以他就要守住底線,不潰敗即可,這樣他就有價值,曹氏家族就不得不利用他,更不敢加害于他。

司馬懿不可能赢諸葛亮

這一點,主要表達兩層含義,一個是司馬懿的軍事能力遠遠不如諸葛亮;另一個是司馬懿即使能打過諸葛亮也不敢赢。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遠遠不如諸葛亮

司馬懿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他的戰績是全勝,隻有遇到諸葛亮之後,才有了敗績,從此司馬懿患上了“懼諸葛亮綜合症”,再也不主動出擊找諸葛亮打仗了。

為什麼全勝戰績的司馬懿遇到了諸葛亮卻如此不堪一擊呢?要知道,曹魏的人口數高達430多萬,擁有兵力40餘萬,而蜀漢的人口數隻有90多萬,兵力更是隻有9萬餘。以強攻弱,為何被諸葛亮壓着打?難道真如大家傳說的那樣,是《三國演義》将諸葛亮神話了嗎?當然不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或許比他的政治才能要弱,那是因為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實在是太強了,而他“弱”一些的軍事才能與其他人比較,還是極強的存在。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曆史上是得到了肯定的,他是唯一一位沒能一統天下卻入選“武廟十哲”的人,曆朝曆代都沒有将諸葛亮移除“武廟十哲”,這足以證明,幾乎曆史上所有的朝代都認為,蜀漢的失敗“非孔明之過,乃不得其時也。”

“武廟十哲”都是些什麼人呢?武廟的主神是姜子牙,其餘人分列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将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從這個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武廟十哲”,其實就是古代的“戰神”、“兵仙”,随便拿出一個來,那都是同時期無敵的存在,諸葛亮位列其中,足可以證明其武功之高,決不在白起、韓信之下,這樣的軍事能力,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也就并不奇怪了。以強擊弱而固守,也并不羞恥。畢竟,司馬懿戰不赢諸葛亮在他的意料之中,不被諸葛亮打的潰敗才是其戰略目的。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司馬懿即使能打過諸葛亮也不敢赢

刨除司馬懿與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不提,假設司馬懿可以輕松打敗諸葛亮,其實司馬懿也并不敢打赢諸葛亮。因為,司馬懿一旦打赢諸葛亮,曹魏集團勢必下一步要入川,如此一來,司馬懿将轉守為攻,而蜀地易守難攻,他難免會有失敗的時候,而他失敗的時候,則曹氏家族就會對他動手,将他剪除出軍權之外。因為諸葛亮采取守勢,元氣大傷的話,也就無法再進行北伐,司馬懿也就失去了鉗制諸葛亮的作用。

即便司馬懿入川之戰順利,拿下蜀漢,立下不世之功,那麼他功高震主,最終也難逃一死。想要霸占蜀地,自立為王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具體可以參考鐘會之敗。

司馬懿背靠曹魏迎擊諸葛亮,在絕對優勢下卻堅守不出,深謀遠慮!

是以,司馬懿無論如何不能赢了諸葛亮,既然如此,他選擇堅守的政策就再正确不過了。對于當時的司馬懿而言,能夠抗住諸葛亮的進攻,保持現有局勢,才是對司馬懿最有利的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