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千世界】牆頭文化|随筆 秋月

【大千世界】牆頭文化|随筆 秋月

那是一堵很老很老的牆了,是歲月劃過的痕迹嗎?它緊匝的土墼已經斑駁。或許,正是暮霭沉沉的秋季,人在空氣中便濕漉漉的,自然,小腳兒貼着牆根走,便留下疊疊的腳印兒......

這北國的牆,大都是清一色的磚胚,用泥漿或者石灰一粘,便牢固了。站在牆腳下,細看,那牆是實實在在的,疊花印的細。

來過北國的人,都是知道老牆的。北際的牆,不花哨,也不輕浮。它不似莊嚴的長城,傲居塞北,氣吞萬裡,使人坦然;也不似江南煙雨裡的明朝紫禁,黃閣丹墀,檀窗魏阙,令人明麗。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中國的老牆常和老百姓的悲苦日子或是連年的戰争連在一起,在中國許多優秀的畫面中,滿目瘡痍的大地,背井離鄉的難民,在這多元素的情感中,也隻有這幾堵老牆能表現出來。有時候,我想,那些導演們隻選擇那幾堵老牆,那真比許多可比的東西來的更真、更強烈。

然而,在老牆上伫立最多的是無盡的離愁吧。眼前是北國安居樂業的人家,而老牆潇潇灑灑地卧在北國的長天下,不論是斷壁頹垣,還是紅瓦白牆,在茫茫的歲月中,給行路人帶來暖意和依靠。有時候,抑或是等到暮霭沉沉的黃昏,獨自一個人,站在牆墁在下,載上幾許怊怅與思緒,不正演繹了幾代人的羁旅愁思嗎?這眼前的老牆無論是青石垣壁也好,長滿秋草的浮牆也好,簡素,野樸,原美都是它永恒的品質啊!

想起在城裡看的畫展來,水粉塗鴉的很厚,黑的是瓦,灰的是牆,黑壓壓的擠成一片,給人的感覺太不真實。而眼前是實實在在的泥瓦,瓦片下是立的筆直的牆身,高高的牆垛徹着舌沿,既緩和了雨水地沖擊,有平添了幾分俏麗。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面對"橫八根玉柱傾倒,碎琉璃瓦片多",做了樵夫的蘇昆生還要酸溜溜的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到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