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渭水徐公”,一個正兒八經的曆史領域創作者哦)
西門慶一妻五妾,家中人口衆多,日常花費已經不菲。如果他肯請客,那就更不得了了,若有貴客上門,西門慶一定會大擺宴席,而且極為講究。在高規格的宴席上,“吃席”和“看席”會被分别擺出來,以達到更加奢侈華麗的效果。
“吃席”比較好了解,畢竟餐桌上擺出來的東西,都是端給客人吃的。“看席”則截然不同、通常來說,擺在看席中的菜,通常是做得道道華麗,卻未必道道美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隻看不吃。
時至如今,單獨的看席已經越來越少,但它留下的影響,卻仍然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出現。每逢參加大型宴會時,我們總能找到一些“中看不中吃”的裝飾食品。

蘿蔔雕刻出來的鳳凰,便是看席的殘餘
我們如果翻開《金瓶梅》這本書,便能從西門慶兩次請客的描述中,窺視明代富豪奢華生活的一角。無論吃席,還是看席,都是極盡奢靡,令人歎為觀止。
(一)西門慶宴請禦史
巡鹽的蔡禦史抵達清河縣拜訪西門慶,還捎上了巡按宋禦史一同前往,畢竟他們都是蔡京的人,互相結交一下也無可厚非。西門慶見到巡按大人駕到,自然是不敢怠慢。他不僅擺了一桌華麗豐盛的宴席款待兩位官員,連兩位官員的每個随從,都拿到了五十瓶酒、五百個點心、一百斤熟肉的厚禮(那時候的肉很貴重)。酒醉飯飽之後,西門慶還送給兩位官員每人一套金銀餐具,其出手之闊綽,從中可見一斑。
既然是如此正規的宴席,自然就少不了“看席”。根據《金瓶梅》第四十九回的描述:
正面擺兩張吃看桌席,高頂方糖,定勝簇盤,十分齊整。
由此可見,看席為了追求極緻的視覺效果,自然要擺得整整齊齊。而真正被詳細描繪下來的食物,便是“方糖”和“定勝”了。
擺在桌子上的方糖,當然不是我們現在喝咖啡的方糖,而是将糖制作成金元寶形,然後裝在盤子裡,遠看宛如一盤金元寶。這種糖果,其實與如今的金元寶巧克力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方糖類似的金元寶巧克力
“定勝”即為今天的“定勝糕”。故事發生在宋朝,前有遼國、西夏與大宋裂土并立,後有金朝占去了半壁江山。宋人時時刻刻都在希望本朝軍隊能夠大獲全勝,于是,他們便将“定勝”的信念,寄托在了這小小的糕點之上。
作為“看席”中的一員,它的顔值必須過硬,定勝糕當然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從定勝糕的圖檔中可以看出,這種糕點不僅顔色粉嫩誘人,而且外形精緻小巧,非常好看。一言以蔽之,它的顔值的确對得起觀衆。
定勝糕
能在喝酒吃菜的時候,看着這樣賞心悅目的糕點下飯,當然是一件無與倫比的享受。
(二)西門慶宴請黃太尉
朝廷的欽差黃太尉即将來拜訪西門慶,之前受了西門慶款待的宋禦史,這次可是給西門慶幫了大忙。不僅派人幫西門慶忙前忙後,還派出屬下官員,來為西門慶鑒定宴席菜色。西門慶不僅揮金如土,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全力逢迎這位來自朝廷的欽差。假如有了一絲半毫的失禮,那可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款待太尉的規格,自然比禦史又高了一級。根據《金瓶梅》第六十五回的描寫:
黃太尉便是肘件大飯簇盤、定勝方糖,吃看大插桌;觀席兩張小插桌,是巡撫、巡按陪坐。
身為“看席”的标配,定勝和方糖再次出鏡。除此之外,還多了“肘件大飯簇盤”這種神秘的佳肴。
當然,“肘件大飯簇盤”也是看席的一部分。雖然它們屬于看席,但客人也是可以吃的。吃與不吃的選擇權,都由客人自己決定。其中的菜肴包括豬肘:
豬肉
羊腿。在平民的食物中,羊肉已經是較為進階的肉食了。
羊腿
牛肉。這是比羊肉更進階的食物。一般的百姓根本就吃不起。
牛肉
湯鵝(或雞),這是用來豐富席面的禽肉。
滋補湯鵝
白鲞,這是用來豐富席面的魚類。
這些東西看似不起眼,但在成書的那個年代,若将豬肉、羊肉、牛肉、禽肉和狗肉湊到一起,那就是極高規格的祭祀品“五牲”。唯有富裕顯赫的家庭,才用得起這種規格的祭品。西門慶将狗肉換成了白魚,當然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圖個好口彩。畢竟“狗肉上不了大席”,但白魚卻是“年年有餘”,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不僅如此,這場宴席還有衆多知府、知縣陪同,西門慶自然是分别周到款待。他在自己寬闊的宅院裡擺下了大宴。最低規格的官員席,也是五果五菜起步。除此之外,西門慶還花費重金請了戲班子,一時間絲竹管弦,吹拉彈唱,好不熱鬧。在鄉民羨慕的目光中,西門慶在此時的聲望,已經達到了如日中天的位置。
一頓飯尚且如此,西門慶的日常生活,又是多麼的奢靡繁華?
(三)明代宴席的一角
雖然《金瓶梅》活靈活現地重制了明朝的衆生相,但它終歸是一部小說。如果我們想要更可靠的結論,就得翻開史書去尋找。當然,這樣的記載并不難找。明代宛平知縣沈榜,便在自己筆下的《宛署雜記》中,記下了許多昔日的生活場景。
比如說,秀才通過了鄉試,搖身一變成為了“舉人”,便要用這樣的規格來請客:
鄉試場上下馬二宴,每宴上席八席,下馬宴加一席,共一十七席,每席該銀四兩八錢五分一厘三毫,共銀八十二兩一錢一分二厘一毫。
僅僅是上馬、下馬兩次宴席的看席,便花費了八十四兩白銀。如果舉人家境貧寒,其實也不用擔心。看過《範進中舉》的人都知道,範進的家庭條件很貧窮。當他中舉之後,立刻有許多人前來巴結,送禮的人都排成了大隊,很快,範進便住進了深宅大院,過上了仆婢成群的生活。這時候讓他花上八十幾兩白銀,那已經不叫個事了。
在一頓像樣的宴席中,看席雖然比例較低,但仍然花費不菲。在西門慶的宴席中,他隻為幾名地位最高的客人配備了看席。但如果我們翻開史書,就會發現,在真實的鄉土習俗中,看席是一種極其常見的事物。而且它的配置,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我們繼續翻開《宛署雜記》,來看看上馬、下馬宴的看席配置:
有大看席各一,用餅錠八個,鬥糖八個,糖果山五座,又糖五老五座,糖饣齊餅五盤,荔枝一盤,圓眼一盤,膠棗一盤,核桃一盤,栗子一盤,豬肉一肘,羊肉一肘,牛肉一方,湯鵝一隻,白鲞二尾,大饅頭四個,活羊一隻,高頂花一座,大雙插花二枝,肘件花十枝,果罩花二十枝,定勝插花十枝,絨戴花二枝,豆酒一尊。
小看席各一,餅錠十二個,二頭明糖八個,荔枝一盤,圓眼一盤,栗子一盤,核桃一盤,膠棗一盤,豬肉一方,牛肉一方,羊肉一方,湯雞二隻,白鲞二尾。
前面我們提到,西門慶在款待黃太尉時,面前有一個大插桌,配備的多半就是大看席;而在左右陪同的官員,面前隻有小插桌,配備的多半就是小看席了。
我們剛才看到,《宛署雜記》中對“五牲”的記錄,與西門慶配備的“肘件大飯簇盤”完全吻合。
豬肉一方,牛肉一方,羊肉一方,湯雞二隻,白鲞二尾。
除此之外,鬥糖、定勝等物也再次出現。我們不再贅述,而是重點關注那些剛才沒看見的東西。譬如,我們發現作者提到了幹鮮果品,其中包括紅棗、栗子等物:
棗栗子(亂入了幾枚菱角)
除了若幹裝飾品之外,還有一隻活羊。
還有它
這上馬、下馬宴看席的規模,已經是極為昂貴。而之後正式宴席的花費,則是看席的的兩倍。再加上禮儀、人役、物料等處的花費,則更是令人咋舌。知縣沈榜最後算出的結論,約是銀子五百九十九兩有餘,通常由縣衙來進行支付。這意味着,中一次舉人的消費水準,是《紅樓夢》螃蟹宴的二十四倍,相當于普通農村人家二十四年的生活費。
明代宴席之奢靡,據此可見一斑。
(四)帝國的毀滅
明代官員與商人的巨額财富,點點滴滴皆來源于民脂民膏。在他們大擺宴席,極盡奢靡時,普通百姓卻是忍饑挨餓,他們不得不賣兒鬻女,進而為剩下的家人求得一線生機。
《金瓶梅》中一度興風作浪的龐春梅,便是西門慶十六兩銀子買來的大丫頭,後被吳月娘令人賣掉,在中間人拿走抽成之後,吳月娘隻得到了十二兩銀子。孫雪娥在和家仆私奔後,被衙門當場抓住,最後以八兩銀子的價格,賣到了周守備家充當仆婦。
西門家族凋零之後,他的小妾尚且賣不了多少錢,普通人家的兒女,隻會比她們更加凄慘。西門慶每次“梳籠”雛妓時,每次隻花幾兩銀子。而這筆價錢,通常已經勝過了她們被賣到勾欄中的價格。巨富赤貧,差别至此!
正是這愈發集中的财富,促使明王朝饑荒四起,叛亂不斷。在内憂外患之下,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徹底崩解,昔日強大的帝國也就此毀滅。這偌大的帝國,分明是死在了西門慶們的奢靡之上。在他們奢靡宴席的背後,是那無數掙紮在饑餓線上的平民,和那死于饑寒的累累白骨。
(完)
(渭水徐公,一個熱愛看書和旅行的曆史部落客。歡迎你和我一起,走進更大的世界)
參考書籍:
《金瓶梅》,【明】蘭陵笑笑生
《宛署雜記》,【明】沈榜